李艷嬌
創新意識是一種發現問題、積極探求的心理取向。創新是一個名族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一個國家的發展需要創新,初見端倪的知識經濟呼喚著具有高素質的創新精、創新能力的人,面對二十一世紀科技飛速發展的挑戰教育和培養創新型人才就顯得十分重要。而教育必須從小抓起,面對新世紀的挑戰,在現今的小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就成為教學工作者面臨的新課題,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如何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呢?我認為在課堂上要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必須給他們營造一種民主、和諧的氛圍。教師要與學生建立起合作、有愛、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善于啟發誘導,語言幽默風趣,不但可以活躍課堂氣氛,減少學生緊張的心理壓力,而且學生能夠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敢說話、敢爭辯,透露出創新的萌芽。
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常常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不迷信老師和書本,敢于問老師、敢于向書本提出質疑。在課堂上,我站在與學生平等的位置上,用熱情、真誠與學生交流。學生在這種輕松的氛圍中主動探求知識、獲取知識、運用知識,創造性解決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這樣學生的創新意識將進一步得到培養。
一、創設情境,點燃創新希望
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是在沒有有精神壓力,沒有心理負擔,心情舒暢,情緒飽滿的狀態下容易被激活。所以,我每一節課都努力營造一種寬松、和諧的氣氛,使語文學習為學生的創新提供發展的契機和動力。
智慧的體現,是積極思維的結果。一位大科學家說:“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所以,我在課堂上,鼓勵學生多提問題,指導學生會提問題。學生在學習中發現問題,這就是開啟創新之門的鑰匙。
二、激發興趣,誘發學生的創新精神
語文作為一門基礎學科,包含著豐富的創新內涵,在現代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我們必須改變教學觀念,深化教學方法。小學生有他自己的個性,天真好奇,容易對各種事物提出問題,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我們要抓住孩子的特點,激發他們對語文學習的興趣。
生發展思維的巨大推動力,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起點。在語文教學中,我們要注意挖掘教學內容本身內在的樂趣,依據學生心理特征認識規律挖掘語文教材中的誘導因素。激發學生用自己的思維能力來體驗探知的全過程,體驗教學美:要善于開發和利用學生的好奇心,有意識的創設特定的學習環境,吸引學生的欲望,推動學習的進程。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要讓學生以一個探索著、發現者的身份投入學習的思維活動中,以求不斷獲取新知識,進發創新因素。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使用多種不同的方法來教導學生,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三、保護好奇心,誘發學生的創新意識
好奇是兒童的天性,縱觀古今中外,哪個科學家、發明家的發明創造不是從對新鮮事物懷有一種強烈的好奇心開始的呢?每個孩子都會有一些奇怪的問題,對整個世界充滿了好奇。像“你不要異想天開”、“就你問題多”一句話,可以會使孩子們創造的心扉永遠關閉。教師要善于激起學生的內心深處學習探索欲望,喚起創新意識,對學生的奇思妙想多鼓勵、誘導,否則就會扼殺學生的創新意識。
四、善教善放,引導學生創新
當學生對某種感興趣的問題產生疑問時,往往急于了解其中的答案,這是教師能采用的最便捷、最簡單的方法,莫過于將自己了解的知識直接傳送給學生,令學生佩服,同時讓他們得到暫時的滿足。但這樣只會是學生對教師產生依賴思想。若教師為了使學生“創新”,不管不問,聽之任之,放任自由,那么就是是學生形成真正的“胡思亂想”,達不到真正的創新,同時學生也會失去學習的興趣。
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我們必須善于引導學生,同時也必須學會如何放手讓孩子們自主學習、放飛他們自己的想象。我們應該注意引導學生學會探索知識的方法,然后在掌握原有知識的基礎上,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摸索,只有在必要時作適當的引導,使學生的學習方式更靈活,讓學生在探索中實現質疑的飛躍,以求創新精神的培養。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善于教給學生學習方法,使他們掌握足夠的知識,以促進學生能夠善于發現,認清有意義的新知識、新事物、新思想和新方法,引導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再次發現。我們必須改變舊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學會獨立思考,學會合作學習,在他們遇到困難時進行必要的引導。讓學生對自己已有的知識進行充分的理解,而且能夠養成敢于除舊、敢于布新、敢于用多種思維方式探討所學知識的習慣。事實證明,從教導學生創新,到放手讓學生創新,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一種重要方式。
發散思維,是一種重要的思維形式創造性思維就是應用獨特的新穎的方式,解決問題的思維活動。學生在知識自我構建的過程中,在尋找解決問題策略的過程中,有常規的思考,也有超常的想法,教師要及時引導和發現學生超長的、獨特的、新穎的思維方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沒有發散思維,就無所謂創新。所以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精心選擇一些發散點,引導、鼓勵學生多問幾個為什么,多設想幾種可能性。這樣學生的思維就會異常活躍,創新思維就會不斷迸射出光芒。
五、聯系實際,培養學生創新
施創新教育,就需要積極營造一個良好的大環境,便于學生自由活動,勇于創造的氛圍中進行創造新學習。鼓勵學生開動腦筋,充分表達自己的想法,培養學生發現、創意、溝通、表達、交流的意識和技能,要積極營造一種生動活潑、寬松自由的氛圍,充分相信每一個學生,多用鼓勵、表揚、獎賞等方法,這樣學生才能自由探索,標新立異。
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即“培養學生再次發現知識的探索精神,培養從新組合知識的綜合能力,準備首創前所未有事物的創造意識和創造能力。”
六、及時評價,鼓勵學生創新
學生需要體驗成就感,滿足談們的表現欲。他們總希望自己的知識技能得到表現,得到認可。為了及時鼓勵學生的積極性,教師要引導學生對自己的活動做出評價,相互鑒賞活動成果,或者老師對學生的活動成果從個性發展,心理品質等方面作出評價。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特別重視對學生富有創造性的作品給予熱情的肯定、評價;對學生標新立異、異想天開要加以保護,對學生點點滴滴的創新都要給予重視。教師肯定的評價,對促進學生創新意識,增強創新信心,有著不可估量的力量。在贊揚聲中使學生不僅得到極大的滿足和喜悅,還能無形的鼓勵學生以更大的熱情投入下一次的創新活動中。如此良性循環,學生的創新精神定能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
創新精神的培養,需要教師在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改變觀念,發揮學科優勢,盡可能地創造機會,讓學生參與實踐,注重創精神的教育和引導,促進學生主體性發展,為培養具有高素質的人才做出積極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