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耀
【摘 要】本文主要簡析加強企業內部審計工作的重要性,在此基礎上概括分析了我國企業內部審計的現狀和存在的缺陷,并提出進一步加強和完善我國內部審計工作的措施,以提高企業經營管理水平和風險防范能力。
【關鍵詞】加強完善;企業內部審計;決策建議
內部審計是企業內部一種獨立客觀的監督和評價活動。它通過審查與評價本企業及所屬企業財務收支、經濟活動的真實性、合法性及有效性,促進企業加強經濟管理,實現經濟目標。雖然我國大部分企業都設置了內部審計機構,但內部審計工作效果不佳,存在著一定的不足與缺陷,不能充分發揮其作用。因此,我國企業的內部審計既需要適時地加以改進和完善,更需要謀求更大更快更好的成長與發展。
一、加強企業內部審計工作的重要性
(一)加強企業內部審計是經濟發展的客觀需要
世界審計工作開始在上世紀40年代的發達國家,在60至80年代由于市場競爭加劇與大型跨國企業的出現,審計逐漸興盛。我國審計工作開展得比較晚,直到上世紀80年代,才真正開展審計業務。為適應經濟體制和企業改革的不斷深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斷發展,我國內部審計工作得到了較快發展,而且加快了與國際接軌的步伐。雖然,目前我國的內部審計工作尚處于國際中等水平,但發展前景十分廣闊。
(二)加強企業內部審計是公司治理的重要工具
國內外實踐表明,任何一個企業要想持續發展并高效運營,提高經濟效益實現盈利目標,都要有強有力的制衡機制,內部審計作為委托代理關系中受托責任方的一種控制機制,通過執行監督和評價職能,促進企業發展戰略的實現,已成為公司治理極具價值的資源。
(三)加強企業內部審計是加強內部控制,維護資產安全的重要手段
隨著企業的迅速發展和壯大,其資產呈跳躍式迅速遞增,內部組織機構日漸龐大,企業的管理層次和經營業務日趨多元化、復雜化,經營地點日趨分散化,所有權和經營權開始分離,企業最高管理層一方面已經不能像過去那樣直接對經營情況進行經常性的監督檢查;另一方面企業所有者在注重經濟效益的同時,日益關注企業資產的安全和完整,迫切需要有第三者對其委托的管理者和經營者所從事的經營活動和財務收支進行監督。在這種背景下,具有查錯防弊、監督控制功能的內部審計便顯得十分必要了。
(四)企業內部審計是保證企業信息正確披露的重要保障
長期以來,我國企業內部控制制度薄弱,管理權限失控,舞弊行為時有發生,給企業虛假財務報告帶來較大的操作空間,企業和國家財產受損。企業主要領導作為企業第一責任人,要保證企業會計信息的正確披露,就必須加強內部審計工作。企業內部審計與社會中介審計,以及社會監督相結合,就能保證企業財會信息公開公正公允、完整和準確,有效維護國家和廣大公眾利益。
二、我國企業內部審計工作的現狀
1.內部審計機構在企業中受冷落,其原因在于企業領導對建立內部審計機構的重要性認識不足,沒有納入企業重要活動,不能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2.內部審計機構和人員受本企業負責人的領導,這就使得審計人員在履行其監督和評價職能時,有很多的顧慮,缺乏應有的獨立性。
3.內部審計機制不完善,內部審計工作只有財務稽查,分析、確認、咨詢、評價能力不足,跟不上現代企業快速發展的需要,沒有充分發揮監督和服務積極作用,對如何確保內部審計工作的獨立性,更好地改善企業管理,缺乏統一的組織定位。
三、完善我國企業內部審計的建議
1.完善企業相關的內審法律體系。為提高內部審計制度的法律地位,使內部審計跟上形式的發展,有必要制定一部《內部審計法》,以此為基礎,來制定內部審計的專業法規和各項制度。另外,國家審計機關要從企業內審需求出發,改進業務指導和業務培訓方法,增強業務指導和業務培訓的針對性。可以采用年度審計工作會議等形式,向內部審計人員傳達審計機關的工作計劃、工作重點及工作方式,以引導內部審計工作發展的計劃和方向。
2.明確企業內審職能和權利。在我國很多大型企業中,由于集團組織結構的特點及其尋求集團協同效應的要求,母企業必須對下屬各子企業的業務活動、管理效率及風險管理等內容有所掌握,因此我國大型企業必須加強母企業審計中心的地位和權威,形成集團內部統一的監督管理體系,完成對集團整體情況的客觀把握。這就要求我們建立、健全獨立的、協助董事會工作的企業審計委員會并要求各子企業高級管理人員不得阻撓或妨礙委員會的工作。企業內部審計部門應該是隸屬于集團董事會領導的專業監督委員會,負責研究制定內部審計工作制度和內審業務的主要范圍。母企業的內部審計部門向上對本部董事會負責,向下實行垂直型管理。內部審計委員會首席審計員由本部董事會任命,負責整個集團的審計工作。集團子企業的內部審計機構是相應區域內設立的內審特派處,直接對總部委員會負責,獨立于被審計對象,按照母企業委員會的統一的部署,負責轄區的審計監督及評價,形成“兩級或多級”的內部審計結構。
3.加強企業內審隊伍的自身建設。我們知道,素質良好的內部審計人員是內部審計有效發揮作用的關鍵因素。上市企業應該吸引優秀人員加入內部審計隊伍,同時現有的內部審計人員也必須加強業務知識的學習和提高,尤其是要加強新的內部審計準則的學習和培訓,要使內部審計人員逐步實現職業化,從而為內部審計工作的有效開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4.實行企業內審監督電子化。在信息時代下,運用網絡技術可以使企業內部審計工作更及時、更高效的進行。大型企業可以通過在集團各企業間建立內部網絡,建立審計業務電子化平臺,使審計信息在內部審計各級部門之間、內部審計部門和被審計對象之間及時傳遞實現業務流程電子化、數據處理電子化。通過網絡加強審計部門與被審計對象的聯系和溝通,不僅可以幫助內審部門發現問題,還可以監督被審計對象對審計意見的反饋及實施情況,使內部審計的工作成果有效落實。
5.積極進行風險管理審計。面對企業日益增多的風險,我們有必要加強風險管理審計。風險管理審計是對風險管理、控制過程的有效性進行評價和預警,它既是風險管理的有機組成部分,又是風險管理的最后一道防線。做好風險管理審計工作,需要設計一個合理可行的風險管理審計框架,我們提出如下建議:(1)合理界定風險級別。(2)制定風險管理審計的操作指南。(3)加強對風險預警系統的審查。只有通過審查評價風險預警系統才能提供更加完整的審計報告,為企業提供更加有用的風險管理評價。
總之,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企業改革的加速,同時也給內部審計提供了新的研究課題和發展機遇。內部審計通過創新理念,與時俱進,創造一個良好的制度基礎和內部環境,尋找出一條適合自己發展的,能夠發揮更大作用的內部審計之路。
參考文獻:
[1]姚冬萍.如何加強企業內部審計工作[J].會計之友,2009(1):55-56.
[2]周軍.淺議進一步加強和完善企業的內部審計工作[J].商業經濟,2005(7):47-48.
[3]唐穎.芻議如何加強企業內部審計工作[J].經濟視野,2014(16):238.
[4]郭樹儼.如何完善與發展我國企業內部的審計工作[J].教師,2011(4):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