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道靜
【摘 要】在內蒙古“十個全覆蓋”工作中,對包頭市青山區王老大村的農村產業情況進行調查,找到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農村;產業發展情況
按照區委、區政府關于“十個全覆蓋”工程的總體要求,區委黨校于9月18日開始,安排全體干部職工深入興勝鎮王老大村,認真宣傳落實自治區“十個全覆蓋”的有關精神,指導幫助村民開展村容村貌及家庭庭院整治,并重點就產業發展方面進行了調研。
一、 基本情況
王老大村位于青山區中心城區北部,北依大青山,南臨青大線,G6高速穿村而過。現有人口2020人,其中本村戶籍820人,非本村戶籍1200人。集體土地2971畝,其中宅基地500畝,水地600畝,旱地1871畝。該區域土壤貧瘠,農業生產條件差,過去,村民多以開山采石跑運輸為主要經濟來源。2008年劃歸青山區管理,2011年,大青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條例頒布,全面禁礦,村民改以種植、養殖為主要產業形態,村集體先后投資5000萬元,建成溫室大棚550棟,發展形成以養殖蛋雞和肉羊為主養殖戶20多戶。
2010年村民人均純收入約9500元。2014年村民人均純收入約8000元。可以看出村民的收入相較2010年下降了,說明產業發展出現矛盾,單純的種植產業并不能使農民致富創收。
二、產業發展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
1.水資源嚴重不足。種養殖都離不開水。村內一直使用深井水,由于常年累月抽取,地下水位不斷下降,靠抽水泵抽水越來越困難,并且耗電量大,每天只有固定的兩個小時放水。在2010年建設溫室大棚區時,沒有考慮到供水管道的粗細,到2013年隨著溫室大棚逐漸加蓋,供水管道并不能提供500多棟大棚的用水量,這不僅影響了村民的基本生活,更影響了村里的產業發展。
2.溫室大棚收益差。為發展農村經濟,村里統一為建設了550棟蔬菜大棚,按每戶每人一棟分配到戶。由于大棚為沙質土壤,加上用水困難、品種少、保溫差以及沒有經營規模,使得溫室大棚投入成本高,收益低,村民種植積極性日益下降。一部分大棚外包,一部分用于自給,很多處于閑置狀態。
3.產業發展資源、信息缺乏。在入戶和問卷過程中,我們發現兩個突出的現象:一是村民發展的愿望都很強烈,但對發展的方向、途徑茫然。二是有人在外務工的家庭日子比較富裕,守家在地的生活一般化。說明產業發展一定要有資源、信息支撐,擁有的資源和信息量不同,發展的結果也不同。
三、對策和建議
從王老大村實際情況出發,要使村經濟更好發展,農民持續增加收入,重點要對產業結構進行調整和升級,提升內生動力,同時還要做好借力生財這篇文章。
1.爭取基礎投入,改善產業發展外部條件。第一,需要解決的就是飲水困難的問題。產業發展的必須有充足的水資源做保障,可以在村內建設水塔或者鋪設輸水管道從而解決水的問題。第二,王老大村位于永和村的北面,中間經過防洪溝,大部分為土路,從村內進出交通十分不便。目前到42路公交車已經通到當鋪村,如果能將42路車線路延伸,為產業發展和村民的進出提供方便。第三,若想發展種養殖產業,需要盡快協調溝通有關部門,了解種養殖產業發展的政協措施,爭取政府幫扶資金,走更科學、高效的產業發展道路。
2.改造現有產業,打造自主發展品牌。首先,村內建成溫室大棚500多棟,但發展種植產業收效甚微,很多村民都將大棚出租出售,于是一部分外來人口和村民自發發展養殖業。村內38家養雞專業戶,但基本都不是本村人口,最大的養殖戶有2萬只雞,最小的專業戶有1萬只雞,共養殖肉、蛋雞80萬只,年產值2000萬元。但這一小部分村民開展養殖業他們的抗風險能力比較低,規模也比較小。所以要組織村民進行集體養殖,擴大規模,形成統一養殖基地,才能夠有效提高收益。其次,王老大村離市區近,又緊鄰青大線,發展觀光農業有得天獨厚的優勢,要發展農家樂及鄉村觀光休閑旅游,組織村民集體建設農家觀光采摘園。大力發展建立集餐飲、采摘、娛樂為一體的觀光農業。現在很多城市居民周末喜歡到周邊的農家樂觀光旅游,一方面可以體驗鄉村生活,吃上放心蔬菜、蛋肉,另一方面可以放松心情。這也為觀光農業的發展提供了很大的商機。最后,可以引進種養殖的新品種,成立有針對性的農業或養殖業合作社,形成產業規模,將風險降到最低,產值升到最高。
3.配套物流園區,構建新的產業形態。據了解隨著110國道的改建,市里計劃將一機廠845鐵道以北400多畝山前土地打造成包頭市最大的倉儲物流基地。王老大村緊鄰青大線,很多村民原來與山上的石礦場合作跑運輸,家里都有閑置的大車。因此可以組建合作社,將有車的村民集中起來,建立一個物流運輸隊,與物流園區合作,進行物流配套運輸,發揮地域及交通優勢,解決村民就業問題。
4.借力農合論壇,走專業合作發展道路。“農合論壇”是一個為以農民合作社為主的農業相關經營主體,提供圍繞農業產業規劃、合作社運營管理、農產品產需對接、內部信用合作、農業項目申報等五項系統模塊為內容的農業產業培訓、咨詢、顧問等的綜合服務平臺。2011年由北京金農合現代農業有限公司創辦,論壇聚焦時下最熱門的農業話題、與時俱進的解讀最新國家惠農扶農政策,幫助農業經營者們抓住政策商機。農業合作社、家庭農場、農業投資機構等各類農業經濟組織都可以通過申請成為其服務分站。專業合作化發展是今后農業產業化發展的主要方式。王老大村雖然成立了包頭市眾發農民專業合作社,以經營種植為主,但基本沒有運營。開展了QQ農場的項目,但目前發展起來的只有十幾棟溫室,總年收益為7~8萬,并沒能全面開展推廣。主要原因就是項目少、了解國家惠農政策少、爭取資金幫扶少。所以王老大村應加入類似的農業論壇,積極了解相應的惠農方針政策,才能更好的進行產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