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力木·卡特爾
【摘 要】由于近來反復發生的醫鬧事件,目前我國醫療行業已經列入了高危險職業中。這些對于臨床醫學生的積極性和選職業帶來了一些改變;
【關鍵詞】醫生;醫療環境;醫學生
2014年在美國《時代周刊》上治療埃博拉病毒的醫務人員被評為年度人物,在頒獎詞上提到他們在和奪取七千多人生命的罕見病毒做著斗爭。
醫生和其他人一樣都是尋常人,同樣是肩負著特殊使命的人,因為他們見證了很多人的降生,又給疾病纏身、心懷恐懼和失望的人以希望,是病患心靈的天使,這些病患有的流著喜悅的淚水,而有的流著哀思的淚水。有許多人通過醫生重新找回了笑容,而有些人因無法醫治失去了生命。但是人們往往想不到醫生會為患者的笑容而感到歡喜,也同患者的淚水一同流淚…..
由于近來反復發生的醫鬧事件,目前我國醫療行業已經列入了高危險職業中。這些對于臨床醫學生的積極性和選職業帶來了一些改變;
一、中國醫生的現狀
(一)醫生——最難結果的果樹
首先醫學院的門檻比任何高校的門檻都要高,舉例說,我區的新疆醫科大學最近幾年的錄取分數線比同等的大學要高一百分左右,錄取比例為40:1,醫學類高校要學習的課程比較多,要學習化學等相關課程,且數量和難度都要高于其它高校,各門課程能及格達到畢業都不容易。目前,新疆醫科大學能合格畢業的學生只有84%,遠遠低于其它高校,師范類高校畢業生一畢業就能獨立上課,藝術類學校畢業的學生也能獨立的演奏、演唱,但是醫學類畢業生就像剛出生的嬰兒,雖然具備了當醫生的條件,但是缺乏獨立工作的能力,必須有專科醫師帶一至兩年,通過參加國家的醫師資格理論和實踐考試,才能拿上醫師資格證,還要通過五到十年的努力,才能當醫生。隨著社會和科技的進步,人們對于醫護人員的要求越來越高,現在中級以上的醫院要求碩士以上畢業的醫生,這樣一來,成為一名合格的醫生至少需要二十五年到三十年的理論和實踐學習過程,當其它專業的學生已經走向領導崗位或骨干位置的時候,我們還是剛剛參加工作不久的新人。
(二)醫生——永遠的學生
科學技術上的最新突破最早用在跟人們的生命有關的醫學和國防科技上,國防科技領域我不太清楚,但是醫學領域的更新卻非常快,交替周期非常短,四年就要更新一次教材,實用理論和技術每年都要更新,所以無論是剛參加工作的醫生或是有資歷的老教授都要不斷的學習,要把學到的知識及時用到實踐中,這是很有必要的,否則就要被淘汰,我今年已經工作快十五年了,當年學到的很多東西都落伍了,如果我滿足于當時學到的知識,我也早就下崗了。除此之外,國家還有一些其他的強制性規定,無論是什么職稱,每個醫生必須參加每年的繼續教育,學夠二十五學分,如果達不到要求,年底考核就不合格,就不能參加職稱評定。
(三)醫生——絕對不允許犯錯誤的被神話了的人
人無完人,這是眾所周知的。一個裁縫裁錯了衣服,可以給修改;修理工修錯了汽車,可以給你更換新的部件;但是醫生沒有這個機會,他的一個小小的失誤,就會奪取一個生命。所以,他必須時刻無瑕疵的、按時的完成每件事情,他的失誤哪怕是他自己也不會原諒,這個對醫生來說是巨大的精神壓力。他們每一天的壓力不亞于飛行員和走鋼絲的演員,如果出現了任何閃失,大批媒體會大肆炒作,公眾、媒體會責怪醫生不盡責,說醫生心黑,沒有人會想到醫生也是不可避免失誤的常人。
(四)醫生——從來不知道疲憊的機器人
一些發達的國家看病要預約,想看病不一定就馬上能看成,一個醫生每天只限看十個病號,但我國沒有這樣的規定,只要有病人來,醫生沒有權利拒絕,每天看五十到一百個病號的現象是很正常的。
最近,有一名記者在某一個醫院的專家門診等了兩個多小時去看病,但專家就看了兩分鐘了事,這件事情報道出來以后說專家醫生沒有責任心,敷衍了事,但記者萬萬沒想到,他在排隊的120分鐘之內,專家已經看了六十個病號,還要對每一個病號的診斷和開出的藥方負法律責任。如果哪位專家有每天只看十個病號的權利,就會有足夠的時間認真仔細的檢查每一個病號,但是醫生沒有這個權利,雖然有八個小時的工作制度,但是醫生的下班時間是由病號決定的,每天提前一個小時上班是醫生養成的習慣,因為他上手術室和處理其他事情以前還要為早早等在門口的病號診斷,因為他們有可能從很遠的地方滿懷希望來找他,醫生還要去看住在病房的病號,如果需要還要重新給他們換藥、治療,因為醫生不知道自己什么時候能忙完,術前反復檢查是很有必要的,因為有了完善的準備才能確保手術的成功,有些手術要持續幾十個小時,有時甚至要連續給幾個病號做手術,在兩個手術之間沒有時間吃飯,只能空著肚子做下一個手術。
下了手術還有很多患者等著醫治,還要接診新的病號,還要去其他科室會診,還有一大堆病例等著去寫,還要不斷的看新資料,提高自己,為了職稱還要寫文章,如果是教學和治療為一體的醫院還要去備課,上理論實踐課,等到所有的事情忙完,病患的情況穩定才能下班。每天的事情要按部就班的完成,醫生不像其他的公務員說“我下班了,你明天再來”。很多醫生,起早貪黑的工作,有的時候,都忘了太陽是怎樣的,醫生從來沒有安心過雙休日和節假日的,只要有任何病患有突發事件,都要第一時間趕回醫院,二十四小時值班以后,如果沒有手術和其他的情況才能休息半天,平時都是正常工作,哪怕沒有值班,也要去醫院,走進病房,了解每一位病患的情況,對癥處理,下新的醫囑,節假日也不能私自外出離開醫院,因為醫生是生命的守護者,所以他們在家的時間很短,和家人團聚的時間也很短。
《醫藥衛生報》2015年1月15號刊登的一則報道顯示35%的醫生平均5-6天值班一次,36%的醫生一個星期值班兩次,每周的工作時間幾乎達到四十個小時,3.3%的醫生每周工作時間達到40個小時,還有27.5%的醫生達到40~50小時,32.6%的醫生51~60小時, 32.6%的醫生60小時。
目前國內的醫療機構無法滿足人們日益提高的就醫要求,雖然醫療工作者的加班變成了普遍現象,但是還遠遠達不到患者的要求。據報道,我國僅兒科醫生就缺少三十萬,這種情況在縣鄉級醫院更嚴重,我幾年前在墨玉縣人民醫院工作了六個月,在此期間,根據縣衛生局的安排,到各鄉、鎮醫院和診所進行檢查,他們的病號很多,但醫護人員嚴重缺乏,一名醫生負責15~20名病號,值班醫生一晚上收10~15個病號是常見的事(一般是簡單的了解病號的情況,做簡單的體檢,做治療計劃、寫病史等起碼需要一個小時時間,這些都要在八小時工作內完成,由此我們可以看到值班醫生有多么辛苦,如果要做急診手術,所要做的事更多)。有些鄉醫院有指標的醫生只有一兩個,其他都是合同制醫生(月收入一千左右),而且不坐班,他們雖然有X光機、B超和其他門診需要的設備,但是沒有人使用,常年放在庫房。
5、醫生——最大的受冤者
看病難、看病貴是社會所關注的熱點,很多人都認為醫生心黑,因為他們讓病患做了一些不必要的檢查,開了一些沒有必要的藥,但實際上這些與醫生沒有多大的關系。近幾年,我國經濟實力迅速增長,人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改善,對個人健康的要求越來越高,但由于我國醫療條件有限,分布不均衡等原因,沒能滿足大家的要求,尤其是大醫院集中在大城市,雖然床位每年都在增加,但是依然不能滿足人們的需要,尤其是基層來的病患。我從醫的醫院里,上世紀九十年代有一千五百張床,現在增加到三千多張床,仍然不能滿足要求,病患仍然需要等床位。
醫藥的價格是由國家醫藥部門統一定,醫院進哪種藥是由招標形式決定的,藥費以全額還給醫藥公司,醫院或者醫生不可能得到一分錢,醫生也是一樣參加醫保,他們病了也和普通病號一樣對待。
還有一個冤屈是人們說醫院賺錢多,當醫生的收入高,其實不然,只有一些大型醫院獎金多一些,中小型醫院,尤其是鄉鎮醫院醫生的收入與其他事業單位的收入一樣。據統計,我國有三分之一的醫生的收入在1000~3000元,而在發達國家,醫生的收入,比國民平均收入高3~5倍,又因工作需要和指標的限制,醫院招了很多合同制醫護人員和后勤人員,他們的開支是由醫院負責。看起來醫院的收費標準有些高,這大部分是藥費和檢查費,但醫生的診治費很低,如冠心病、搭橋術需要七萬元,可是醫生的手術費只有四千元,這錢至少還要四名醫生(兩名高級職稱的醫生、兩名初級職稱的醫生),冒著極大的風險準備幾天,在手術臺上待6~10個小時,在這一項目上醫生能得到的甚至還不到一千元,換句話說,還不如一個有多年經驗的理發師哼著小曲修剪3—5名女士的頭發來的多。
醫生們的職稱不是根據他們的業績,而是根據科研成果來評的,在評定過程中,不看治好多少病號,而是看完成多少科研項目,發表多少科研論文作為標準。一名醫生終生在病房辛勤行醫,如果沒有科研文章是永遠評不上職稱的,所以不論大醫院還是小醫院,有條件與否,愿意與否,所有的醫生都被逼著去做科研,這是極度影響醫生精力和積極性的一大因素。
(六)醫生——患者當中無藥可救的患者
心理學家稱社會工作環境會極度影響人的健康,所以經常從事歌曲和音樂的人不容易衰老,較易長壽,而醫生則相反,醫生每天和受著病魔摧殘的病人、受到精神上的壓力而經常焦慮、恐懼、悲觀的病人在一起,而和家里人相處的時間遠遠沒有和病號相處的時間多,每天看到的、聽到的都是沮喪、哭泣、責備、抱怨、謾罵、死亡等等,這些都會使醫生在身心上受到極大的影響,會出現勞累、焦慮、失眠等癥狀,“對病患親如家人,罵不還口,打不還手是醫生的職業道德”他們沒有地方去訴說自己的冤屈,這種環境會極度影響他們的情緒,所以有些人稱呼醫生是“勺子”,并不無道理。
二、醫生們面臨的疾病和死亡威脅
1.精神和身體上的疾病。高負荷的工作和精神壓力嚴重影響著醫護人員的身心健康,根據統計醫生患心血管疾病的概率要比從事其他職業的人高出兩到三倍,患冠心病、癌癥的幾率也高于其他人,醫生的生命也低于全國71歲的平均標準。近幾年因工作壓力和精神壓力突然猝死的人也有所增加。比如,2014年4月11日福建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年僅31歲的一名陳姓骨科醫生,因在一星期內值班六天突然猝死(總住院醫師);2015年1月11日,南方醫科大學附屬醫院骨科47歲的主任醫師突然猝死。報道顯示,近兩年突然猝死的有15名麻醉醫師,年齡最小的只有27歲。除此之外,醫護人員患焦慮癥、抑郁癥、失眠癥等精神疾病的發病率也極高。還有一個重要的問題是,醫生天天在病患中想著病人的病情,這個會或多或少的影響他們的身心,治什么病的醫生就得什么病,死亡的現象也比較普遍。如新疆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骨科奠基人,著名的骨科專家,喬若愚教授因類風濕關節炎去世,內分泌專家錢熙國教授得了胰腺癌,著名的腦外科專家蘇萊曼·尤努斯因腦出血去世。
2.暴力。醫生自古以來無論在中外都是受人尊重的職業,但是近幾年來,在國內我們看病貴,就醫難,醫患關系緊張。醫生被認為是罪魁禍首,變成可攻擊、發泄和報復的對象。連續發生的這些傷人致死的事件,把白衣天使的職業變成了一個危險的職業。根據統計,近幾年來發生了29起醫生的傷亡事件,96%的醫生曾表示工作當中受到過別人的辱罵。2014年2月17日,齊齊哈爾市某醫院五官科主任在醫院被20歲出頭的患者活活打死;2014年3月4日,廣東潮州中心醫院急救中心有一名喝酒過多導致酒精中毒的患者死亡,第二天,有親屬帶一百多人到醫院鬧事打傷了當天的值班醫生,并圍住醫生在醫院示眾半個多小時;2014年1月25日,巴音郭楞州醫院急救中心,來了一位因醉酒摔傷的患者,他不配合治療,打傷了為他醫治的急診科醫生
現在的醫療環境極度影響年輕人的擇業觀,近期福建中國中醫大學,在郭小林等學生當中進行的民意調查反映,接受調查中70%的學生表示,日趨復雜的醫患關系,是他們擇業前首先要考慮的關系,50%的學生質疑今后是否會當醫生。1/3的學生表示會轉專業,還有很多醫生不希望自己的子女跟自己一樣當醫生。第二軍醫大學邱年孫等人對60萬五年制醫學專業的學生進行了調查,結果只有1/6的學生選擇會當醫生。其他學生將來會改行的主要原因是理論和實踐的學習時間太長,學費比其他專業要高,身心壓力重,工資收入少以及人身安全等因素。我于2014年對新疆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的100名碩士研究生進行了調查,調查結果顯示,46%的學生是因為父母的要求選擇了醫學這個專業,40%的學生是因為擇業機會多選擇了這個專業。30%的學生認為自己的精神壓力過重,10%的學生認為自己的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如果有再次選擇的機會,40%的學生表示仍然會選擇這個專業,34%的學生表示會重新選專業,其他學生則沒有表示。
三、后語
我作為一個有15年多工作經驗的醫生,談了自己所看到的、聽到的和感覺到的一些問題。有些人會問我,醫生這個職業就這么辛苦嗎?他們那么高尚嗎,他們里面也有收紅包,吃回扣,為了自己的利益開一些沒必要的檢查和藥物,黑心自私不負責任的醫生啊?現在走向市場經濟,在金錢變得越來越重要的環境下,各個行業都會出現少數的蛀蟲,那是自然的。但是,我敢保證,大多數醫生還是把患者放到最重要的位置。患者高興,他們也會高興,盡自己的所能醫好患者。因為最終評價醫生的是患者,選擇醫生的也是患者,周圍的同事會看著,維吾爾諺語里有一句話,說:“木質的鍋只能做一次飯”。一旦醫生失去了病患對他們的信任,同事也會看低他們,這就等于要了他的命。更重要的是,醫生的一條腿在醫院邁著,一條腿在法院跨著。
我們看那些發達國家,他們的經濟和教育科技,文化等其他領域是同時發展的。更重要的是人們綜合素質的提高可以感覺到他們對自己、他人、和祖國的責任心。依賴石油出口過著富裕生活的中東有些國家,從來沒有人認為他們是發達國家。近幾年來,雖然我們國家的經濟實力大有增長,但是,人民的綜合素質還是很低。如果不是這樣,我們就不會出現假貨、山寨貨泛濫的情況。醫藥和食品就不會添加一些有害的化學品和有毒的東西,就不會出現拐賣婦女兒童的現象。人們之間,信任和關愛在缺少,摔倒了沒有人去扶。而是賴著幫助自己的人。像這樣的問題就不靠野蠻的力量去解決,而是依靠法律來解決。無論是國家公務員、教師、還是其他職業的人員,不要把自己的工作只是當做養家糊口的手段,要看為社會做貢獻和證明自我的手段。就像上面所說的醫生們更好的盡自己的義務,他們的人身安全也應該得到保證。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健康的要求日益提高,但是現在的醫學還遠遠不能滿足人們的所有要求,很多的疾病,到現在還沒有很好的治療辦法。無論醫生再怎么努力,有些病癥還是不能完全醫好,有些人會死在醫生的面前,因為醫生也和你一樣是尋常人,他只能做到盡力而為。如果錢和權力能讓醫生治好疾病,救活垂死掙扎的所有病人,那喬布斯、邁克爾.杰克遜、查韋斯等人就應該不會死。治好所有的人,救活所有的生命,不是醫生能做到的。
我換了幾次車,我在保養車和修理車的過程中,意識到了這么一個道理,越貴的車,他的保養和維修費會越高,世界上沒有比生命更可貴的東西,我到現在沒有碰到過寧愿出賣自己生命的人。不說生命,就連一根手指頭和一只耳朵也不會出賣。反而,人們得了絕癥的時候,為了保全生命,愿意付出任何的代價。只要能聽到的,看到的不論什么辦法,他們都想試一試。我經常可以碰到用自己所有的家產來換取健康的人。這就是生命如此珍貴的佐證。也是造成看病難,看病貴的一個原因。這可能不是醫生的責任。
社會就像一臺運轉著的大機器,為了他的正常運轉,無論大小,所有配件都要互相配合,盡其責。這世界上沒有那么容易的事情,有些人說當農民難,有些人說當老師難,有些人說當警察難,我覺得每個行業都有自己的甜和苦。醫生這一職業也是如此,他們最大的快樂來自于病患的歡樂和感激之情。所以我覺得各行各業的人應當互相理解,互相尊重,互相幫助是很重要的,現在我國開始提倡依法治國,創建和諧社會,隨著法律制度的健全和全民素質的提高。廣大患者的合法權利會更好的得到保障,醫護人員的權利,自身安全和人格也會得到保障和尊重。這樣才能提高他們工作的積極性,為廣大患者進行更好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