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廣琴 方帥
【摘 要】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社會經濟活動范圍不斷擴大,經濟行為縱橫交錯,審計工作面大量廣,審計機關所承擔的責任越來越大,審計難度越來越高,審計風險也就隨之增大。通過對審計風險的研究,明確我們在審計過程中應當考慮風險的因素,通過對風險因素的控制,更好的完成審計目標,完成審計任務。
【關鍵詞】審計風險;風險因素;控制;管理
前言
我國國家審計機關承擔著對國家財政、財務收支和有關經濟活動的審計監督職能,是國家公共資金的“守護者”,是一支維護國家經濟安全、推進民主法治、促進廉政建設、保障國家經濟和社會健康發展的重要力量。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社會經濟活動范圍不斷擴大,經濟行為縱橫交錯,審計工作面大量廣,審計機關所承擔的責任越來越大,審計難度越來越高,審計風險也就隨之增大。如何保證審計工作質量,最大限度地防范審計風險已成為我們審計工作者必須不斷探討和努力規避的問題
一、審計風險的概念
對審計風險的概念界定,國內外許多學者進行了積極的探討。《柯勒會計詞典》將其解釋為:一是已鑒定的財務報表,實際上未能按公認會計原則公允地反映被審計單位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可能性;二是在被審計單位或審計范圍中存在重要的錯誤,未被審計人員覺察的可能性。國際審計準則第25號《重要性和審計風險》將其定義為:審計人員對實質上誤報的財務資料可能提供不適當意見的風險。對于國家審計風險,雖然沒有官方的明確定義,但普遍認為與社會審計中的審計風險定義類似,如有人將其定義為在審計過程中,被審計單位的財政財務收支中存在重大錯弊而沒有被審計人員發現,作出不恰當審計意見的可能性。又有人將其通俗地闡述為檢查問題是否深入、揭示問題是否到位。
二、計風險的定義
盡管審計風險的定義多樣,但在分析審計風險的組成要素方面,業內普遍接受《美國審計準則說明》第47號中提出的審計風險模型,即審計風險=固有風險*控制風險*檢查風險。其中,國有風險和控制風險取決于被審計單位及其控制風險水平,兩者均獨立于審計過程,與審計人員的工作無關;而檢查風險與審計人員的工作直接相關,它被定義為通過預定的審計程度未能發現被審計單位會計 報表上存在的某項重大錯報或漏報的可能性,是審計風險要素中唯一可以通過審計人員進行控制和管理的風險要素,其實際水平與審計人員的工作有關,它直接影響最終的審計風險。
影響檢查風險的因素很多,既有客觀因素如業務操作不規范、審計方法選用不當、審計人員不重視自身業務水平的提高等,也有主觀因素如審計人員不具備審計職業道德、主觀不作為或徇私舞弊等,目前在國家審計中對風險未能做到適當控制,用一個項目舉例,首先,我們在進行審前調查時應當對被審計單位的固有風險和控制風險進行檢查,根據固有風險和控制風險初步制定檢查風險的金額;其次,在編制審計實施方案時,根據審前調查的情況,考慮風險控制的因素,將檢查風險的金額寫入方案中;第三,在審計實施過程中,根據審計實施方案,結合審計組人員的具體情況,由審計組長進行分工,進行現場審計,通過定期匯報審計進度和發現的問題,作出及時調整,保證完成審計目標同時將審計風險控制在檢查風險之下;最后,在編制審計報告時通過對審計風險的闡述,進一步完善審計查出的問題。
三、建立完善審計風險控制的工作機制
(一)建立健全審計法律法規體系,完善和細化相關內容
健全審計法律法規體系。審計法律法規體系應當增加關于審計風險的相關內容,從審計實踐出發,以審計法實施條例為基礎,構建與審計業務相適應的審計風險相關條例,使審計人員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二)加強對審計現場崗位管理
加強對審計組人員的現場管理,審計人員也是產生檢查風險的主要因素,我們應該加強對審計人員的管理,包括:審計人員自身的專業素質與分工是否相符,審計人員的職業素養是否能保證所出具的審計事項是客觀公正的,審計人員在實施審計時是否受到限制等。
(三)建立公開透明的審計通報制度。
審計小組每日應當召開審計情況匯報會,每個審計人員匯報當前所獲得的情況,需要繼續跟進的事情,讓每個審計人員了解團隊的工作情況,杜絕因信息不對稱而帶來的尋租行為。實際上,在審計現場管理中,無論采集數據、分析數據、匯總數據、審計建議與審計報告的形成,均應公開透明,即采集了那些數據,數據分析的依據,那些數據可以匯總,審計建議和審計報告中采用了那些數據、那些數據沒有被采用及其原因,應當在審計組內公開透明進行。
為規避和防范審計風險,使審計風險降到最低,全體審計人員都要切實增強防范審計風險的意識,充分認識防范審計風險的重要性,緊緊抓住審計質量這條生命線,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防范審計風險。如不嚴格遵守準則和條例,就會出現廉政意識單薄,紀律觀念松弛,不能規避審計風險,如可能在審計中出現發現問題不報、瞞報、漏報,玩忽職守等違法違紀現象,審計監督也會出現偏差,甚至陷入違法犯罪的深淵。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我們在審計過程中應當考慮風險的因素,通過對風險因素的控制,更好的完成審計目標,完成審計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