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昌鳳
作為一名農村小學語文老師,一直在習作教學這條道路上摸索前行,想方設法提高學生的寫作興趣,費盡心思收集習作范文,指導習作技巧。雖然也曾為某節作文課上孩子們快樂的笑容和靈動的眼神而欣慰,為孩子們某次作文中的一個好詞或一句個性的表達而感動,但是始終走不出作文教學這片沼澤地,習作教學的現狀仍令人堪憂,學生是望而生畏,談“文”色變,老師也是絞盡腦汁,黔驢技窮。于是,作文成了師生共同的“敵人”,除了單元作文和考試必須完成任務敷衍了事外,其他時候盡量避而遠之,繞道而行。
習作是語文教學的重要部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逃避勢必會影響學生作文能力的發展,使習作教學陷入更加艱難的境地。這究竟是誰之過?想要改變現狀,真正實現“我手寫我心”,使習作成為學生自由表達的平臺,讓習作教學走出困惑,走向快樂,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一、只有不怕,才樂寫
從學生這方面來說,真正對寫作感興趣的是少之又少,大多數同學都把寫作當成負擔,有的甚至認為“反正我又不當作家,不用那么費勁學作文”。導致這種情況除了學生自身的惰性外,我們平時的教育也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因為,學生開始學寫作文時,我們教師總是不厭其煩地大講特講:“作文要把句子寫通順,把句子寫優美,選材要新穎,中心要突出,要使用修辭手法……”唯恐漏掉了任何一個要求和方法,殊不知學生對此并不感興趣,聽得是一頭霧水,寫起來也只能“兩眼望青天”。還有的家長望子成龍心切,買來各種作文輔導書逼著孩子看,報了課外作文輔導班逼著孩子上,語重心長地對孩子說:“這樣能提高作文水平”。殊不知這樣反而把孩子關進了一個封閉的籠子,讓學生對作文產生嚴重的逆反心理。久而久之,“作文是只攔路虎”的思想便在學生心中根深蒂固。已經產生了這樣的畏懼心理,怎能再激起對寫作的興趣?
作文真的有那么可怕嗎?一個個聰明活潑、伶牙俐齒的孩子怎么會寫不出作文呢?反思我們的作文教學,是那些條條框框的要求把作文說得那么遙不可及,高不可攀了。《課程標準》中提到“為學生的自主寫作提供有利條件和廣闊空間,盡可能減少對學生寫作束縛,鼓勵自由表達和有創意的表達。”我們也該對學生說:“習作其實很簡單,你想說什么就寫什么。”一二年級的說話寫話訓練到三年級的作文訓練要自然過渡、循序漸進。一個連字詞都寫不正確,句子都寫不通順的孩子一定是不敢寫作文的,會寫一句話了,再引導他寫一段話、幾段話,不知不覺學生就會作文了。
二、只有多寫,才會寫
寫作者往往有這樣的苦惱:心里有很多很好的想法,可是一拿起筆來,就覺得空空蕩蕩的了;或者一寫就完全走樣了。我們在課堂上也發現,很多孩子說起來滔滔不絕,頭頭是道,可是一旦要他寫出來,就望而卻步了。由此可見,要做到“得之心,應之于手,形之于筆墨”,非下苦功不可。只有寫,才能縮短心、手之間的距離,語言才會馴服地聽從你的使喚,達到得心應手、暢順無阻的地步。
巴金說:“只有寫,你才會寫。”老舍也說:“不斷地寫作才會逐漸摸到文藝創作的底。紙簍子是我的密友,常往它里面扔棄廢稿,一定會有成功的那一天。”王安憶寫小說出了名,不少人都羨慕她有個當作家的媽媽,于是紛紛寫信給茹志鵑,請求她談談她是怎樣培養王安憶的。到底有沒有寫作要訣可以祖傳秘受的呢?當然沒有。為此,茹志鵑只好在各種場合反反復復地說明她培養不了作家,否則,她一定把她的三個孩子都培養成作家,而不是只培養一個。“不停地寫、寫、寫”,要說秘訣,這就是。
快樂習作,是師生共同的夢想,我們將在這條路上永不止步地追求。但是考試要求對學生的束縛和學生生活積累的缺乏注定習作教學之路是坎坷不平的。“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相信只要我們拿出“偏向虎山行”的勇氣和“愚公移山”的毅力,就一定會走向習作教學的陽光大道。快樂習作,將不再是一個遙遠的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