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仁呼
摘 要:課程標準指出: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是音樂教育的主要目標之一。大量也事實證明:音樂教育對培養學生思維力、記憶力、想像力、創新能力及促進人際交往能力方面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如何改變傳統教學方法,培養創新能力進行了闡述。
關鍵詞:環境 興趣 創新能力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8-042-01
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對“創新”這樣闡述道:“新課程的培養目標應體現時代要求。要使學生具有初步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科學和人文素養以及環境意識”。“強調學生通過實踐,增強探究和創新意識,學習科學研究的方法,發展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可見課程改革對創新的重視——可以說把創新視為小學音樂教學的核心理念。如何在小學音樂這門學科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呢?在音樂實驗教學中如何創新呢?
一、改變教學方法,提供創造的機會
1、先形象、后概念
眾所周知,傳統的教學方法是:“先概念、后舉例、再練習”。在一次“連線”教學中,我感到學生在分辨延音線和圓滑線時比較困難,所以我改變了這種傳統的作法,試用“先形象,后概念”的做法,效果真是出人意料。首先我從感性入導,我出示了“︵”。提問;“同學們,看一看,想一想,這條狐線象什么?”。學生的想象力非常豐富,學生的積極性被充分地調動了起來。這時,我便告訴他們:“在音樂旋律中,它叫連線。”。然后我讓學生聽范唱,再劃拍節試唱,這樣,學生便牢固地認識了延音線。這種教法比糾纏于概念不放而勉強為其死記硬背教起來輕松的多,學生學起來也非常愉快,達到了學生自己嘗試的目的,培養了他們的創新能力。
2、主體參與,激勵創新
現代課堂教學論認為,在課堂上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主動參與是創新教育兒童觀的真諦所在,在音樂課堂教學中,教師必須以學生為主體,讓他們大膽地去嘗試新知識、新問題,激勵學生主動積極參與到學習之中,從而極大的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在演唱歌曲《賽龍舟》的過程中,我先提出問題“用什么表現方法能使歌曲聽起來更熱鬧?”學生展開熱烈的討論。有的學生提出,可以一半學生唱,另一半學生喊:“加油、加油”。同學們很來勁,個個躍躍欲試,于是我順勢將他們分成兩組,一齊來感受這種形式的實際效果,果然,歌曲聽起來層次感豐富了,熱鬧了許多。接著我又激勵學生暢想:賽龍舟的的場面可熱鬧了,大家爭先恐后,一會兒你快,一會兒我快,我問:“同學們能不能試著改變它的演唱形式來表現這激烈的賽龍舟的場面呀?”這樣,學生在初步接觸到音樂和諧、豐富的同時,創新能力得到了極大的培養。
二、提供說的空間,給予表達的機會
1、說想法,談體會
想法也就是感受,是學生對教學過程的一個回味和小結。一個積極的想法需要有一個良好的心態。在音樂教學中,要讓學生人人都積極參與,并能充分發揮其主觀能動作用和創新思維,需要教師用愛心鼓勵他們大膽探究,大膽創新。要允許學生根據教學任務有獨立的創作和實踐,讓每個學生的思維不受限制,對學生每一個思維的閃光點都給予充分鼓勵。
2、說標題,想內容
作品蘊含著作者的思想感情,這種思想感情體現于歌詞、旋律、節拍節奏,體現于創作的背景,同時也體現于作者付于作品的標題上,可以說,標題是作品的中心思想所在。如欣賞《揚鞭催馬運糧忙》在告訴學生樂曲標題后,讓學生就題目展開想象,然后說說自己的理解,學生們盡情表達著想說的話,沒想到題目上簡簡單單的七個字竟能引起學生一大堆的話語,學生越說思維越活躍,對樂曲的理解也越深刻,象這樣有目的、有選擇地說標題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還為下一步的“聽”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礎。
三、結合生活經驗,發展創作的空間
音樂創作教學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一條有效途徑。在音樂教學中,有好多內容適宜于學生開展模擬性實踐,進行發散性創編,教師必須善于捕捉這種時機,充分挖掘教材因素,引導學生有意識地進行創作嘗試,通過創作練習,讓學生在實踐中求知,在實踐中創造。
1、結合表演創作
在教學中,教師應抓住小學生好動、愛表現的特點,為他們提供表演的機會,讓他們嘗試自己創編表演,以提高他們對音樂的理解能力和表現能力。在教學過程中的具體行為就是教師引導學生把自身對歌曲的感受、情感體驗客觀、形象地表現出來。學生體驗到歌曲情感,對內在美就有了一定的感受,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把歌曲的情感,內在的美形象地表現出來,這就是創造美的一種表現。
2、結合歌曲創作
有計劃、有意識地安排學生結合歌曲內容中的可換之處進行創編活動,鼓勵學生舉一反三、學會變通、大膽嘗試。邊唱邊表演是小學生喜愛的一種教學形式,特別是低年級學生更想用動作來表達情感。如果歌曲易于用動作表現的話,應盡量啟發學生結合生活,發揮想像,自編動作來表現歌曲。
四、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創新意識
興趣是創新的源泉、思維的動力,教學活動中,教師應激發學生創新的興趣,增強思維的內在動力,解決學生創新思維的動機問題。學生有強烈的好奇心、求知欲,教師應抓住學生的這些心理特點,加以適當的引導,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我們要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來靈活運用,誘導學生學習興趣的因素,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讓他們成為學習的主人,從而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
五、培養發散思維,培養創新能力
發散思維是一種不依常規、尋求變異、從多方面尋求答案的思維方式。這就要求我們在課堂教學中,善于挖掘教材中蘊含的創造性因素。音樂是文化的載體,音樂教材是音樂教學的載體,有不少課文給我們引導學生發散思維的好機會。教師可以創設情境,給予每位學生參與的機會,讓學生積極運用所學的知識,大膽進行發散創造。
音樂家冼星海說過:“音樂是人生最大的快樂,音樂是生活中一股清泉,音樂是陶冶性情的熔爐。”在創新教育成為世界教育一大發展趨勢的今天,我們每一位音樂工作者都應在教學實踐中,運用創新的教學理念,不斷探索研究新型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積極自主地接觸音樂、參與音樂、創作音樂中,張開想象創新的翅膀,遨游于充滿創造快樂的音樂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