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濤
【摘 要】我們傳統的語文教學以老師說為中心的灌輸式的說教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方法的缺憾是過分地強調了教師在課堂中的主導作用,而忽視了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忽略了對學生主動學習能力的培養。如果現在還用這種方式教學的話,就不利于推進職業語文的教學目標,不利于素質教育的順利實施。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就是要提高課堂效率,課堂教學效率提高了,才能在保證學生學習成績的提高。同時不加重課外學業負擔。如何提高語文課堂效率,是一個很復雜的問題。經過十幾年的的教學實踐,我們了解語文教學效率的提高,要把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相結合,使學生由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
【關鍵詞】語文;創新;激發興趣;有效講授
提高職業學校語文教學效率是指在正常的語文教學中,通過教師的引導和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在一節課內高質量、高效率地完成教學任務,促進學生獲得高效成果。如何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高效性?本人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以下幾方面粗淺的看法:
一、有教學創新
“有什么樣的觀念就有什么樣的教育”。一個優秀的語文教師應該認識到自己的使命是:積極引導學生的學習熱情,幫助學生找到學習語文的正確方法,用創新的的教學思想、教學理念作指導,改進語文教學方法,合理課堂教學行為,學生語文興趣和學習效果才能真正提高。全面提升教師的素質。教師的在教學中能做到自我反思、自我問卷、領導引領,以實現對教育習慣的自我診斷分析,對教師的活動成果實行一周一總結,并著力引導教學活動成果在教師自身的內化,形成自覺的教育行為和良好習慣。針對學生開展多種多樣的教學活動,通過帶領素質比賽、展示觀摩、命名表彰等多種教學形式。實現教學創新。語文教學原則就必須有創新,要采用多維教學法,多角度、多系統地啟迪學生思維。并以著重培養和提高學生分析、比較、抽象、概括、綜合和具體化的能力,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意識、思維能力和實踐能力。同時,教師和學生要構建新型的師生關系。教師與學生可以成為朋友,教師和學生之間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師生平等交流,教學活動中尊重學生,樹立平等和民主意識,在平等的基礎上,相互協作。教師在教學中要以學生為中心,語文教學活動也應以學生的個性發展為核心,使每一個學生的潛能得到發展。
二、激發興趣,增強學生學習欲望
葉圣陶在《語文教學十二韻》中強調“教亦多術矣,運用在乎人。”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古今中外教育家都強調“興趣”的重要性,啟發學生主動學習,學生快樂學習。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有了快樂的學習欲望,整個學習過程自然會和諧、愉悅起來,有效的課堂教學自然會提高了。
作為語文教師,在語文教學中應積極啟發和激勵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應該怎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呢?用語文的重要性喚醒學生,培養學習語文的興趣。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習熱情自然也就起來了,成績提高明顯,教學效果突出。是提高語文教學效果的非常重要的手段之一。
蓋高樓大廈,先要打好基礎……這明確指出了語文的基礎性作用。生活處處皆語文,尤其是現代社會,高速發展,你無論走到哪里,都離不開語文知識。語文的應用性日顯突出。現在的職業教育模式,也越來越重視語文的實際應用性,語文在日常中的應用權重也越來越突出,所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不重視語文,必然會難以進步。明確了這一點,學生才會從傳統觀念中領悟出語文學習的重要性,有意識地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優美的語言可以感染學生,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語文教師說話能力,極大程度上也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的腦力勞動的效率。簡潔、富有藝術感染力的教學語言既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也能激發學生的思維活動,豐富我們學生的想象思維,使學生學習中受到感染,得到美的享受,理性的教育,愛的教育。
課堂教學中,優美的語言是最能體現語文課教學語言藝術的關鍵因素,也是能給學生美的感受,優美的語言,就是要求教師語言的抑揚頓挫、有感染力、要生動形象,給學生以美的享受。因此,語文教師要有旁征博引的能力、小說般的具體形象、詩歌朗誦般的激情,才能通過優美的語言啟發學生,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用多樣的教學方法,多種教學活動,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教學有法,但教無定法。語文教師應該根據不同的內容、不同的層次的學生,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而且,盡可能的有所變化,不要讓學生產生聽課疲勞。
三、走近學生,和學生交流
生活上多關心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形成師生互愛,彼此尊重,彼此信任的良好師生關系。親其師才能信其道。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活動過程。融洽的師生關系是啟發學生學習興趣和積極性的重要前提。
古圣賢孔子也提出了對學生施以“仁愛”,他說“仁者,愛人”,教育就是要做到“誨人不倦”。法國大教育家盧梭指出:“熱心可以彌補才能之不足,而才能不能彌補熱心”。教育應當是有情的,有理的,有力的。離開了感情的教育,教育只能走入單純傳授知識的刻板、枯燥的死胡同。以情感人,以情化人,以情動人,感情的交流是育人的基礎。關愛每一個學生,是教師在教學中努力工作的動力。給學生以關愛,與學生交流、溝通,合作,傾聽學生們的心聲,學生們的想法,幫助學生們正確認識和正確對待各種語文學習問題。學生的心理壓力才能得到充分釋放,才能愉快地學習,健康地成長,也才能與老師更加親近,才能“親其師,信其道”,才能更有利于有效教學。這才是我們教育工作者的目標。
四、有效講授
從教學的角度來說,任何方法都離不開語文教師的課堂講課,其它方法在運用時都必須與講授相結合,只有這樣,其它各種教學方法才能充分發揮其教學價值。所以,課堂講授是其它教學方法的工具,教師只有課堂講得好,其它各種教學方法的有效運用,才有了提高的前提。學生才有能潛移默化地或自覺地把教師的教法內化為自己的學習學法,從而真正地讓學生學會學習,所以,教師掌握各種方法講授是最基本的內容,教師合理地課堂講授是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的,即便是我們學生自主學習,教師的講授也是非常重要的。
有效的課堂講授可以引導學生理解語文重、難點知識,從而啟發學生思維的方向,教學中才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語文講授要有吸引力。教師在課堂上課時,首先要考慮的是如何用語言吸引學生的學習注意力。老師生動形象的語言、豐富多樣的非語言等表達以及飽滿的熱情、感染力都是具有教學吸引力的更高境界。掌握語文課堂講授的節奏。好的課堂講授總是保持一定的節奏。保持教師和學生相適應的教學頻率,這種頻率既能使教師的課堂講授變的輕松,又能使學生借助某種心里暗示效應而更有效地掌握、理解某些知識并形成相應的知識結構。
教師在備課時要合理設計簡潔的過渡。好的過渡決定了語文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不好的過渡會阻礙教學時間的有效使用。因此,語文教師在講授時,要保證過渡的簡潔和條理清晰,控制好過渡的數量。如果教師把過渡處理好就不會太多的浪費教學時間,提高了教學效率。講授要清晰明確。教師應該有組織的、明確的、清晰的、循序漸進的方式呈現新知識,引導學生獲得對所學內容的清晰理解和掌握。
教師要明確語文的教學目標,合理收集語文信息資源,列出學生會感到陌生或難以理解的知識點,告訴學生將要學習和掌握的的內容,明確語文課堂的主要任務,使課堂講授變得清晰。
總之,講授法是我們在課堂教學中普遍應用的一種教學方法,我們在提倡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的同時,否定講授法,認為講授法就一無是處了,關鍵是我們教師要弄清什么時候用到講授法,什么內容要用講授法;用到講授法時該如何去講,怎樣與其他科學的教學方法緊密的地結合起來,這樣才能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講授法不排除其他教學方法,在課堂講授的過程中,該講授的地方講授,該自主探究的地方就要探究,各種科學教學方法相互融合,從而達到學生預期的學習效果。
【參考文獻】
[1]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上下冊).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0
[2]錢夢龍.語文導讀法探索.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5
[3]王榮生.語文課程與教學論基礎.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4]區培民.語文課程與教學論.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5]寧鴻彬.面向未來,改革語文教學,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1989
[6]鐘啟泉編譯.現代教學論發展.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