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淑琴


【摘 要】物理學家丁肇中說:“實驗可以推翻理論,而理論永遠無法推翻實驗。”實驗教學是物理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落實物理課程目標,全面提高學生科學素養的重要途徑。初中物理教師在物理教學中既要重視物理理論的教學又要重視物理實驗的教學。
【關鍵詞】初中;物理;實驗;能力;興趣
觀察和實驗是學習物理學科的基礎,結論、概念和規律都建立在實驗的基礎上,加強初中物理實驗開發和利用對于全面提高物理教學有效性具有重要作用。結合教學實踐,就初中物理實驗教學談幾點看法和做法,與同仁共勉。
一、實驗開發的思考
1.實驗儀器生活化。充分發掘實驗素材,讓實驗更貼近生活,一些生活中的日常用品完全可以代替教學儀器,可以用最直觀的證明解釋一些物理現象。例如:在教學大氣壓強時,取一飲料瓶,將飲料瓶中裝滿水,在水中滴一滴紅墨水,使整瓶水成紅色,再將裝滿水的飲料瓶浸沒在水中,抓住瓶底向上提,會發現在瓶底未離開水面之前,瓶里始終充滿水,若在瓶底開一小孔,重做上述實驗,會發現瓶內水面與瓶外水面始終相平。教師解釋:瓶底未開孔時,水面上的大氣壓支持著瓶內的水。若在瓶底開一小孔,瓶內外都有大氣壓。接著提出問題,若塑料瓶足夠長,一直往上提,會怎么樣?這個實驗不僅證明了大氣壓強的存在,還證明了大氣壓是很大的。而且實驗儀器在生活中隨處可見,使實驗更貼近生活。
2.實驗設計簡單化。初中物理實驗設計過程中,實驗越簡單,現象越明顯,學生越容易接受。設計實驗應力求簡單,讓學生看的清楚、明了。因此,實驗設計過程中,應該以操作方便,現象明顯,安全可靠為主。例如:在教學“電源短路”的危害性時,用口香糖里的鋁箔紙剪成細條狀的鋁箔條,中間要細些,鋁箔條兩端接入1號干電池的正、負極上,會看見鋁箔紙最細處冒煙燃燒起來了。教師解釋:這是一個短路現象。利用導體直接連接電源兩極則形成短路,短路時電流較大,鋁箔條中間細處電阻大,強大的電流使鋁箔紙溫度升高,達到鋁箔紙的燃點時,鋁箔紙燃燒起來。
3.實驗設計趣味化。物理實驗對學生有很強的吸引力,教師可以通過設計一些妙趣橫生的實驗來展現物理情景,讓學生感到好奇、興奮、激動,從而產生對物理學習的興趣和熱情。例如:在教學《光的折射》時,教師可以演示硬幣的出現和消失。把硬幣放在空盤子里,把透明的杯子放在硬幣上,這個時候不管是從正面看過去還是從側面看,都能看到硬幣,在透明的水杯里慢慢加水,硬幣逐漸模糊起來,從側面看硬幣不見了。然后再加些水,水慢慢地多起來,從側面看,硬幣又出現了,這個實驗采用變魔術的方式呈現在課堂上,可以極大的增強實驗的趣味性。教師解釋:這是發生了光的折射現象。
4.實驗現象直觀化。有的物理知識比較抽象,學生不易理解,因此必須通過教師演示實驗來完成。初中物理教師應積極探索適應新教材改革、社會需要的培養策略和目標,將實驗現象更直觀地展現給學生,使其更直觀地得出正確結論。例如:在教學《空氣的力量》時,要證明大氣壓的存在,將大氣壓的覆杯實驗改為雙試管實驗。取兩個直徑相差很小的試管,將細試管底部插入裝滿水的粗試管內,向粗試管中滴一滴紅墨水,染成紅色,再將兩試管迅速倒置(保持豎直),會看到細試管慢慢向上“爬升”。教師解釋:大氣壓將小試管抬起。
二、實驗利用的思考
1.實驗情景的創設。在課堂教學中精心創設情景,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鍛煉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培養學習能力。例如,教學《流體壓強與流速關系》一課時,演示漏斗吹乒乓球實驗,如圖向下吹氣時,乒乓球不會被吹落,而是吸在漏斗上。教師在吹氣時先做深呼吸,這樣能使乒乓球被吸的時間長一些,便于學生觀察。這個實驗與學生預料的結果相反,大大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教師解釋:對著球的上方吹氣,球上方流速快,壓強小,球下方的大氣壓更大,向上的壓力差將乒乓球托起。
2.實驗條件的控制。控制好實驗條件是獲得實驗成功的關鍵,在研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中,玻璃板如果太厚,會形成兩個像,要盡量選擇薄的玻璃板,可以在玻璃板的一面貼上玻璃紙,用貼有玻璃紙的這一面做反射面,且放置玻璃板時與水平面垂直。蠟燭可以用棋子代替,這樣容易找到像,容易確定像的位置。
3.實驗效果的震撼。成功的演示實驗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探索物理知識的勇氣和濃厚的學習興趣。當教師把現象直觀、結果精彩的實驗現象展示給學生時,學生的心靈將產生極大地震撼,心理上還會產生愉悅的快感,對物理學習產生極大的興趣。例如,在演示大氣壓存在的實驗時,讓學生把果凍殼吸在臉上,每個學生都參與體會大氣壓的存在,課堂氣氛相當活躍;在演示熱傳遞實驗時,把紙鍋燒水改為氣球燒水,氣球不會破裂。這些現象與學生預計的現象有很大的反差,學生的心靈將產生極大震撼。
總之,實驗是物理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實驗教學的開展,能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培養學生的觀察、思維、動手操作能力及探索科學的精神。初中物理教師,要切實加強物理實驗教學,使學生由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實現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
【參考文獻】
[1]教育部.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