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喜連 王莉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9-005-01
最初是“偷機取巧”——要樹立“大語文觀”,從整單元的角度設計教學,作業延伸到課外,我們的課堂把住了脈搏,可以勝出!后來是“投緣學巧”——我們很喜歡竇桂梅老師,人大氣,課也大氣,慕名聽了她的兩節課例《清平樂.村居》、《再見了,親人》,我們真得很佩服她對教材的駕馭,課堂的生成,課后的拓展,讓我們真得明白什么是“大師”,決定向她學習,我們的教學有了師傅,應該勝出!最后是“自學其巧”——師傅請進門,修行靠個人。語文內涵的不同,語文素養的不同,學生積淀的不同,讓我們“東施效顰”失去個性!我們反復琢磨、才知道自己應該主題化進行教學,有效化設計作業。我們的教學思路清了,相信能生出!
一、主題化進行教學
1、主題化備課
竇老師指出:“傳統的教學模式,需要改變,才能提高語文教學效率;學生的學習形式也需要變革,才能讓他們學得輕松愉悅。要做到這些,只有從改變備課模式開始”。說句實話,從照抄教案到從網絡上篩選優秀課例“為我所用”,我們每個老師的備課成了簡單的“手工操作”,腦力活變成了體力活。當我們埋怨這樣無聊的機械運動時,從竇老師的教育理念中讀到“備課需要怎樣的觀念與思維方式呢?我覺得,作為語文教師,應當有一種專業自覺,對每一節課抱有敬畏之心。要知道每節課,我們付出的只是職業時間,而兒童付出的卻是寶貴的生命時間。教育要為學生的幸福人生奠基,而這奠基,就應從我們細致的備課做起。備課的過程就是自己的專業走向高度的過程。深度不是難度,深度決定高度。近年來,主題教學在努力實現 “超越教材、超越課堂、超越教師” “三個超越”的過程中,都是借助深度備課來實現的。”我們突然明白:我們在消耗兒童付出的寶貴的生命時間!”這哪里是“人類靈魂工程師”干的事?
自責之后,我們課題組開始了主題深度備課的旅程:“反復的解讀教材,以教材為起點,在深讀教材的基礎上,最大程度地閱讀一切可以利用的課程資源。”如教學《將相和》,我們了解了和氏璧的由來,并嘗試用講故事的方式讓學生明白“無價之寶”的意思,這樣可以看出“完璧歸趙”的必要;閱讀了《史記.廉頗藺相如傳》原文,對廉頗、藺相如的出身作了研究,課堂上才有了“廉頗為何不服”的深入體會;瀏覽了戰國七雄的國情,對秦王的驕橫做了粗淺的探究,才有了課堂上“秦王是否誠意換壁”的精彩討論;觀看了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上“和”的演變,才有了“將相和,國家和”到“以和為貴”民族精神的提升。
2、主題化上課
帶著“成竹在胸”的自信,我們走進了課堂。接下來在教學氛圍創設上,為了消除學生對名著的敬畏心理,我們的教學是輕松愉悅的;在網狀的結構圖中,我們緊抓藺相如的語言落實本單元的訓練重點之一:感受人物形象,學生在聯系上下文的品讀中明白了藺相如官位上卿,并不是靠一張嘴!而是其機智、勇敢、愛國精神的支撐,人物的形象逐步豐滿;整個課堂教學是以“聊”來落實單元訓練重點之二:了解故事情節,在“完璧歸趙”的復述中學生了解到每個小故事有起因、經過、結果,故事“完璧歸趙”、澠池會見“合起來為將相不和的因,一環緊扣一環,學生學得愉快,教學目標“無痕“達到!
二、有效化設計作業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教師要精心設計作業,要有啟發性,分量要適當,不要讓學生機械抄寫,以利于減輕學生負擔。”為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從而拓展語文學習的空間,最終促進學生個性和諧發展,我們結合省級課題《小學語文高年級有效作業設計的實踐探究》嘗試了有效化設計作業,同時我們整體解讀課題后明白本單元還有一訓練重點是:通過四課教學,激發學生走近名著,閱讀名著。課內的東西好掌控,課外的作業如不巧妙設計,那么教學就是“隔靴搔癢”不能“融匯貫通”
同備課一樣要有理念的更新——“不能拿來主意”,我們覺得作業觀念也急需更新:不要將作業窄化為檢驗學生語文知識掌握情況的唯一手段,而應該細思量、巧設計,探究內容的開放與整合。因此我們在作業設計時以“興趣”為核心選擇靈活新穎,富有情趣,既符合兒童的心理年齡特征,又符合語文學科的特點,更落實本單元的名著導讀目標作了多樣的設計。如教學完《草船借箭》我出示了這樣的“作業超市”。(1、愛讀書的你,閱讀《草船借箭》第四十六回,尋找諸葛亮為何會“神機妙算”,甚至閱讀《三國演義》明白周瑜“既生瑜何生亮”的感慨!2、愛創作的你,可以縮寫本文。(這也體現了主題教學特點,第五次習作即是縮寫,學生趁熱做一次練筆。) 3、愛看電視劇的同學,可觀看動畫版《三國演義》感受主題曲《一捧江山在手中》的運籌帷幄,與同學交談你的觀后感。這樣的有效設計——或讀或寫或看或說,《三國演義》一定會在孩子們心中扎根,這就是經典的魅力!
主題化教學,知易行難,我們正在路上;有效化作業,惠及眾生,我們不會放棄。相信有了全方位的語文思想,我們的語文教學路會走的很堅實,很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