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媚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8-081-01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小學生如果自己喜歡寫作文,熱愛寫作文,學會自主寫作,小學語文教師的工作就如虎添翼,輕松愉快很多,工作效率也會大大提高。教師要培養小學生的寫作興趣,激發小學生的創作熱情,就要重視提高小學生的自主寫作能力。
一、創設和諧氛圍,激發寫作欲望
日本著名的心理學家龍澤武指出:“在促進兒童學習方面,不能忽視情感的作用,情感交織在人的思維中,或者成為障礙,或者成為刺激。”地球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小學生的作文能力受個體靈性與情感的制約,因而在教學中,教師要不斷創設氛圍,激起學生的寫作興趣,讓其情感得以激發,個性得以主動發展。因此,營造一種輕松、愉快、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有助于學生精神振奮,心情愉快,輕松自由,讓學生覺得不是老師逼著他學,而是他主動去學。
例如,教學了《只有一個地球》后,可啟發學生相互談談自己的感受,然后指導學生為保護地球媽媽的環境出“金點子”。在學生出“金點子”過程中,教師自始至終尊重學生的觀點,對學生的每一個發自內心的觀點給予激勵性的評價:“你真行”、“這個辦法真棒”、“說的真好”、“你的點子真奇妙”、“你的見解很獨特”、“我怎么沒有想到,你的想象力太豐富了”……這樣,師生關系融洽了,學生的思維激活了,每個同學都能暢所欲言,積極主動地參與交流活動,使他們共同保護環境、熱愛地球的思想深入了內心。此時,教師若再相機引導學生把自己剛才的看法或“金點子”寫下來,并向社會呼吁,不僅能使學生在輕松、愉快、民主、和諧的氛圍中發散思維,還可以讓學生在濃濃的興致中寫出自己很有創意的、富有個性化的文章,培養他們習作的興趣和自覺性。
二、感受寫作成功,增強創作信心
第斯多惠說:“教學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善表現是小學生的天性,感受成功則是他們不眠的創作動力中國知網論文數據庫論文參考文獻格式。所以教師要千方百計地去喚醒和鼓舞學生的創作熱情,給他們創造成功的機會,使他們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從而自覺不自覺地全身心暢游于寫作這片海洋里。
在作文訓練中,當學生有了一定的習作基礎和創作熱情后小學語文教學論文集小學語文教學論文網,鼓勵學生向《小學生閱讀報》、《小學生作文報》投稿并積極參加各種征文活動。讓學生的文章在報刊上發表,在各種征文活動中獲獎。為了調動全體學生的創作熱情,班級還成立了文學社,從主編到編委由學生評選優秀者擔任,定期以“手抄報”的形式展示學生作文的風采。此外,還鼓勵學生“著書”。讓他們把自己的作文編集成冊,書的裝幀完全出自學生之手,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綜合素質。幾年來,學生編寫的作文集,大家愛若珍寶,相互傳閱。得到了有關人士的肯定和贊揚。每位“小作家”很有成就感,寫作興趣空前高漲,作文水平越來越高。
三、重視生活提煉,積累寫作素材
葉圣陶先生說過“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泉源豐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地流個不停。”大千世界,有寫不盡的人、事、物、景,然而,學生的作文往往空洞無物,這是因為他們沒有留心、認真地觀察生活。因此,教師要指導學生到生活的海洋里去遨游,去觀察,去體驗,去感悟,他們就會用自己的筆描繪出這個色彩絢麗的世界。法國雕刻家羅丹說過:“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其實,作文的材料就在我們生活的周圍。我們生活在社會上,每天會碰到許多人,遇到許多事;碰到的人、遇到的事就是作文的材料。如果能仔細想想這件事包含了什么道理,正確認識后將它寫下來,就可能是篇好作文。
例如,晨會課上老師表揚了調皮大王,大家都很奇怪。原來一向被批評的調皮大王也有優點,也會做好事,也有值得大家學習的地方。從這么個事例又可看出老師對他的關心及老師善于調動每位同學學習積極性的特點。像這樣的事似乎司空見怪,這恰恰也是個作文材料,而同學們卻忽視了。所以作文的材料就在我們身邊,關鍵看我們是否做了有心人去尋找、去發現。因此,我們要善于去感受、體驗、認識生活,要注意留心周圍的事物,觀察人、觀察事、觀察景、觀察物,這樣才能不斷得到作文的新鮮材料。觀察是獲取寫作材料的重要途徑之一,只有學會悉心觀察,寫文章時才有話可說,有內容可寫,寫出來的文章才會真實、具體、生動。反之,寫出來的文章則有可能枯燥乏味,缺少真情實感,甚至還會鬧出笑話。
四、課內課外結合,增強習作意識
長期以來,我們習慣于將語文課機械地拆分為“講讀課”、“作文課”;將課外閱讀、綜合實踐活動與寫作搞成貌異神離的三層皮;特別在課文的分析中,只關注語言內容,忽略語言形式。這樣就導致了作文教學的“孤軍奮戰”,造成閱讀教學的“舍本逐末”。由此,教師在課外作業的布置中,應努力去除以往刻板強硬的內容,加入一些自主、靈活的活動性內容,為學生營造一個學習的廣闊天地。
例如根據“積累·運用”上的口語交際,開展“我說、我聽、我評”的活動,讓學生先在家模擬當“小導游”、“小小演說家”……通過課外自我練說,自己錄音,自己評分,增強自信心,為參加小組競賽作準備。然后進行小組競賽,待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后,鼓勵學生將自己認為最感興趣的片段寫一寫。這樣,學生的自主習作意識就逐漸由弱到強得到了培養,并形成了能力,養成了習慣。再如教學《只有一個地球》一文前,可先組織學生分組去考察位于本縣縣城內的河流——“天溪河”,寫好小組考察報告,然后讓學生帶著成功的喜悅進入課堂,通過對“天溪河”今昔變化的研究,來引發學生的思考,引導學生進一步理解課文的內容,增強環保意識,并激起愿意提筆給“縣長”、“環保局局長”、“社區負責人”或“全縣居民”等寫一封信或倡議書的欲望,進而提筆表達自己的心聲,呼吁全社會都來關愛人類的母親——地球。靈活多樣的課內外活動,能激活學生的思維,增強學生的主動探究意識,提高學生自主習作的能力。
總之,有效的培養學生自主作文能力,讓學生在寫作這一領域中自由翱翔,大展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