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婭
摘 要:民辦幼兒園作為學前教育機構的一個重要分支,擔任著與公辦園同樣重要的育人的重擔,從曾經的輝煌到現在的危機,適逢“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與發展規劃綱要”“國十條”等國家一系列大力扶持民辦園的新政策的頒發,對民辦幼兒園來說是機遇也是挑戰,只有把握機遇,在新政策下找尋方法,解決問題,規范辦園,才能在這場學前教育改革的浪潮中不被吞沒。
關鍵詞:新政策;民辦幼兒園;規范辦園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9-005-01
一、追溯白水洋民辦幼兒園的辦園發展史
印象中我們兒時就讀的幼兒園是小學附帶的學前班,沒有獨立的園舍沒有真正幼師畢業的老師,學前班的老師一般都是小學教師的家屬。在白水洋鎮區一帶,只有一所小學,學所能接收容納的孩子只是一部分即將上小學一年級的學齡前孩子,而絕大部分的小中班年齡的孩子去哪兒就讀呢?這就不得不提到當時我們俗稱它為“私人幼兒園”的民辦幼兒園,回想起來當時的民辦幼兒園的辦園條件與規模遠比學前班更像現在的幼兒園,而且也解決了很大一部分學齡兒童的入學問題。
白水洋鎮原有18家幼兒園,其中公辦園有6家,民辦園12家,可以說民辦幼兒園有非常大的生存的空間,因為一個片區只有一所公辦正規幼兒園,根本無法同時滿足所有3—6歲的學齡兒童入園。入好園入正規園是家長們的迫切希望,反觀民辦幼兒園,在這么多年的發展中是否也跟上時代的腳步了呢?我走訪了白水洋鎮區內的所有民辦幼兒園,發現民辦幼兒園的生存前景堪憂,絕大部分幼兒園還都是租借在民房或是自家房子的家庭作坊式的幼兒園,狹小局促沒有專門的活動空間;執教的教師很大一部分是中?;蚋咧挟厴I的小姑娘或中年婦女,屬于無證上崗;教學以小學化的學拼音計算為主,重集體教學活動,輕游戲活動;園長、教師觀念滯后,覺得幼兒園的孩子只要喂喂飽帶帶牢就好了,這些都是與幼兒的身心發展相違背的亟待解決的問題,如果不改變,只有被淘汰。在近幾年,白水洋鎮的民辦幼兒園從原來的12家減少到了8家,還有幾家也瀕臨倒閉的邊緣。民辦幼兒園有生存的空間卻生存不了,原因在哪里?
二、當前國家針對民辦幼兒園辦法頒發的新政策
我們不妨再來看一下當前民辦幼兒園發展的政策環境:2010年,國家頒布了一系列推動學前教育發展的政策文件和行動方案,在《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與發展規劃綱要》中,政府提出了發展學前教育的三大任務。在“國十條”中,又提出了學前教育的新的辦學體制,即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公辦民辦并舉,對如何實現三大任務作了具體規劃與設計。其中,涉及民辦園的政策為:“積極扶持民辦幼兒園特別是面向大眾、收費較低的普惠性民辦幼兒園發展。采取政府購買服務、減免租金、以獎代補、派駐公辦教師等方式,引導和支持民辦幼兒園提供普惠性服務。民辦幼兒園在審批登記、分類定級、評估指導、教師培訓、職稱評定、資格認定、表彰獎勵等方面與公辦幼兒園具有同等地位?!?再到當下在各地制定與實施的學前三年行動計劃。可以說,學前教育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和政策環境。
三、在新政策環境下規范辦園求生存
然而,在學前教育面臨良好發展前景的同時,占有重要地位的民辦園又該如何定位,如何在新政策環境下尋找發展機遇?細細研讀這些政策,我覺得民辦幼兒園應該從以下幾方面著手改變與轉型,在新政策背景下的生存環境還是美好的。
一、首先,從轉變觀念開始
1、堅定信念,看好民辦幼兒園的發展前景。國家實行了九年義務教育的同時,大家也在呼吁將學前教育納入義務教育范疇,看過相關的報道:就目前國家的發展來說還不足以能夠實現這個目標,因為里面涉及到了一系列的政策性的問題,不是一時半會可以解決的了的。因此,對于在學前教育里發揮了一定作用的民辦幼兒園國家是采取了大力扶持的政策,目前國家倡導的辦園體制是堅持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公民辦并舉,因此民辦園可以放開手腳的大干一番。
2、不得不說,大部分的民辦園長創辦幼兒園的最終目的是為了生計,所以在幼兒園的支出上是能省則省,剩下來的就是放入口袋的盈利。園長作為幼兒園的創辦人,是整個幼兒園的靈魂,首先要轉變自己的辦園理念,“唯利是圖”不利于幼兒園的發展,園長應該要有長遠的發展的目光來定位自己的幼兒園,不做井底之蛙,只圖眼前利益。建議民辦幼兒園的園長可以去溫州參觀考察學習,那里的民辦幼兒園的發展與管理已經是相當成熟。
3、“帶帶牢”曾經是忙于奔波為生計的家長對幼兒園的最基本的要求,現如今,生活條件越來越好,家長的想法也發生了改變,保姆式的教師已經被淘汰了。要想成為一名合格的幼兒教師,可以從以下兩方面努力:一方面要積極參加教師資格證考試,持證上崗;另外要積極參加高一級的學歷進修,達到大專學歷,提升自身的專業修養。國家規定到2016年還達不到以上要求的教師將被淘汰出教師隊伍。
4、現在對民辦幼兒園的監管已經逐步規范起來,教育局加大了監管力度,成立了專門的學前教育科,對民辦幼兒園與公辦園同等來管理,鎮轄區內的幼兒園由中心幼兒園統一管理。在與一些民辦幼兒園園長的接觸交談中我發現他們很不適應這樣被約束著,都說以前“自打鼓自當王”多好,什么都自己說了算,現在不是這個檢查就是那個檢查,老是有做不完的事情,連教什么都得被管。在分管民辦園的這兩年里,對被關停的幼兒園我深有感觸:不服管、不配合教育局開展工作,自己做自己的一套,最后導致年檢不過關,限期整改后還是老樣子,最后被關停。
二、以政策為導向,加大資金投入,加強幼兒園硬件建設
政策中有提出:積極扶持民辦幼兒園特別是面向大眾、收費較低的普惠性民辦幼兒園發展。采取政府購買服務、減免租金、以獎代補方式,引導和支持民辦幼兒園提供普惠性服務。民辦幼兒園在審批登記、分類定級、表彰獎勵等方面與公辦幼兒園具有同等地位。”這也給民辦園規范辦園指明了方向:
1、走正規的審批手續,這是首要。
2、建設獨立的園舍,保證省規定的生均活動面積,走特色品牌之路
3、建立各項規章制度,責任到人
4、做好三防建設,門口設置崗亭,配備有保安證的保安
5、積極參加各級組織的幼兒園等級評定,這是所有幼兒園必走的路,教育局正在努力形成以公辦園為骨干,公益性民辦幼兒園為支撐,等級幼兒園為主體的辦園格局,也就是說非等級園將逐漸被淘汰。
6、目前教育局每年會評定5家公益性民辦幼兒園,已達到省三級的幼兒園可以嘗試參與評比。評定后不但有每年一次性5萬元的資金獎勵,國家還會根據在園人數,按小學生公用經費標準的1/2撥付公用經費補助。
白水洋有兩家幼兒園在自身的硬件建設上做得非常好,他們也享受到了國家的資金獎補政策;還有一家幼兒園已經購買了一塊地皮,準備建造一所有獨立園舍的幼兒園。俗話說,“過了這個村就沒有這個店”,在目前這么好的政策下,一些“低、小、散”的非等級園應該重新規劃發展方向,朝著品質等級園前進。
三、以規范化辦園為宗旨,提升幼兒園保教質量
3-6歲是孩子一生中最美好最快樂的時光,這個時間段他們恰巧是在幼兒園里度過的,規范化辦園,還給孩子快樂的童年生活是每個幼教人的責任。
幼兒園的教育教學要以《3-6歲幼兒學習與發展指南》《綱要》為指導依據,幫助幼兒園教師和家長了解3-6歲幼兒學習與發展的基本規律和特點,建立對幼兒發展的合理期望,實施科學的保育和教育,讓幼兒度過快樂而有意義的童年。目前很多的民辦幼兒園為了迎合家長的高期望值,在教學活動中出現了嚴重的“小學化”現象,超前教育,這是教育局學前教育科重點抓的工作,民辦園應該在這一點上有高度的認識,合理科學的安排幼兒一日生活學習活動,開展區域活動,堅決杜絕“小學化”教學現象出現。例如:上學期中心幼兒園專門為指導民辦幼兒園開展區域活動開展了一系列的活動,組織民辦幼兒園教師參觀中心幼兒園的區域展示活動,聽取了園長關于如何開展區域活動的介紹,教師較以往有了觀念上的轉變,民辦園也開設了區域與布置了主題墻,讓孩子們有了自主游戲的空間與機會,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小學化教學的現象。
在新政策環境下,民辦幼兒園只有轉變觀念,在教育局的監管與引領下,加大投入,硬件建設與內部質量提升一手抓,規范辦園,努力打造一所有園本特色的品牌優質園,我們堅信民辦幼兒園還是可持續性發展的。
參考文獻:
[1] 2010年,《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與發展規劃綱要》
[2] 《國務院關于學前教育發展的若干意見》
[3] 趙春梅 “民辦幼兒園可持續性發展實踐與思考”。
[4] 臨海市教育局文件《2015學年學前教育工作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