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學玉
摘 要:預習就是預先學習,具體而言,是指學生在上課前自學有關新知識的學習過程。
關鍵詞:預習啟迪;內容確定;方法指導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9-219-01
現代教育心理學認為:學習動機是搞好學習的前提條件,而抓好預習是有效激發學習動機的方法之一。通過課前預習學生可以憑借自己的力量,掌握部分學習內容,獲得成就感 ;通過課前預習,學生可以發現目前獨立解決不了的問題,引起探索的興趣,為進一步積極主動深入學習造成了一種期待情境。要使學生預習達到預期效果,教師的指導是關鍵。
教師的課前預習指導應做到三個方面:
一、做好課前預習前的啟迪。
要使學生盡快進入預習狀態,可以采取三種方法:必要交代、設置懸念、比較異同。必要交代就是交代學生有必要了解的一些知識,如作家,時代背景、作品的意義和作用等。這種交代對于距今時代較遠的課文尤為必要,但對于學生較熟悉的作家作品就沒必要了。設置懸念,抓住最能激起學生好奇心、探索欲的問題,引而不發,激起學生尋求答案的積極性。比較異同,比如比較兩篇文章的異同,比較兩首詩的異同,比較句子的異同等。有些題目大同小異,也就是說有些類似的地方,甚至在題目詞語的組合結構上都沒有變化,所不同的是,只是某一個詞或一個字有所變換。但是,這種變換卻全然改變了文章的寫作重點和思維角度。所以,在審題時一定要有重點加以注意,防止誤審或感覺上的偏差。區別這類問題,應該在同中求異。
二、課前預習內容的確定。
主要包括常規內容的確定和重點內容的確定。常規內容主要是熟悉課文內容及認識生字詞。熟悉課文內容,教師要指導學生把重點放在對內容大意的把握上,以及細節方面。認識生字詞要引導學生使用工具書,自己解決音、形、義上的問題,對于學生易遺漏的生字詞給予提示性指導。
重點內容的確定要根據課文的特點和學生情況來定。課文特點包括文體特點、作家風格及課文所在單元的教學重點。文體特點一般都帶有規律性,小學課本多為記敘文,而學習記敘文要把握記敘的順序,寫事把握事情發展的過程,寫人抓住人物特點,寫景把握地點轉換。如果在預習階段,引導學生嘗試著摸索這些帶規律性的東西,有益于他們自覺能力的提調 而引導學生留意作家風格,對提高鑒賞能力是十分有益的;引導學生學習單元教學重點則可以做到心中有數。
另外指導確定重點內容還要了解學生的情況,既要考慮他們的共性,又要考慮他們的個性差異,對于不同程度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訓練要求,注重“因材施教”,預習才會有效。
三、指導預習方法。
指導學生預習方法,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步驟,主要有三個內容:
1、指導學生掌握預習閱讀的特點、步驟。
由于我們在讀一篇文章前總有一定的目的,目的不同,閱讀方法就不同,所以首先要求學生閱讀時要確定目的,根據學習目的再按照:總體瀏覽、要點記憶、疑點發問、難點求索幾個步驟進行。總體瀏覽是從整體上感知閱讀材料的內容和形式;要點記憶主要是字詞句;疑點發問、難點求索既是學生自己挖掘教材的過程,又可以提高自己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指導學生學習“圈點批注”。
古人云:“不動筆墨不讀書”,預習時要求學生手不離筆,隨時勾畫,勾畫符號最好全班統一,便于交流。
3、指導學生學習討論。
討論是一種啟迪思維的好方法,既可以促成一些新穎獨特的思維成果,又可以培養學生合作精神。所以討論也是預習的一個重要內容。
如果能在教學過程中抓好預習,那么這時對語文教學將有很大的幫助。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自學能力的提高十分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