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俊良
摘 要:《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中明確指出:“閱讀是搜集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推進。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閱讀作為語文教學的核心內容,是提高學生綜合能力的有效途徑。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作為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與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銜接點和過渡期,其教學地位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主要分析了新課程下的初中語文閱讀教學。
關鍵詞:新課程;初中語文;閱讀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8-130-01
語文課程作為一門人文學科,肩負著培養學生語言感悟能力,提高學生文學素養,豐富學生精神生活,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教學重任。語文閱讀教學并不是簡單的引導學生讀懂某篇文本教材,而是要以課文為范本引導學生讀懂另一篇課文,甚至一本書,讓學生看到多彩多樣的語文閱讀世界,自由翱翔于知識的天空里。然而現階段,受應試教育機制的影響,在升學考試分數的大棒指揮下,語文閱讀教學停留在了分析結構、講解生字詞、解剖中心等小學閱讀教學上面,造成了學生閱讀興趣不高,學習出于被動、低效和封閉的狀態。筆者結合多年來的教學經驗,從要關注學生興趣培養;確定閱讀教學目標;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觀念;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開展課外閱讀和寫出閱讀感悟等方面,淺析了初中語文閱讀教學。
一、要關注學生興趣培養
興趣決定閱讀效果,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課前激趣是很重要的,教師需要在學生學習每一篇文本前都要設計一點精美的導語來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和求知欲望,這一環節是閱讀教學的優秀傳統,教師不能把空間都還給學生而放棄這一有生命力的東西。教師在閱讀教學過程中還需注意采用多種手段讓學生始終保持激昂的情緒。如教師需要不斷錘煉自己的語言,力求語言親切、精練、幽默,并適當輔之形體語言;教師要多鼓勵、多肯定學生,讓學生感受學習的快樂;教師要能靈活運用變式教學,教學方法和教學輔助手段(如多媒體)要靈活多變;等等。總之,教師要能調控課堂節奏和情緒,力求讓學生在亢奮狀態下完成閱讀任務。
二、確定閱讀教學目標
我們大家都知道,初中語文的教學是離不開閱讀教學的,大多語文教師在課堂閱讀教學過程中,一般只考慮知識和能力的傳授和講解,也就是說只注重基礎知識的訓練與提高。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教學目標的制定和實施一定要根據學生們的基本要求、學習方法的運用、人生價值觀的準確取向來制定,一定要注重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的培養與提高。所以我們初中的語文教師要在新課程下閱讀教學中堅持做到教學目標一定要明確,教師要讓學生在閱讀教學的學習過程中找到力一向與目標,引導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策略上,我們教師 一定要采取適合學生的方式方法,才能很好進行閱讀教學。
三、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觀念
在初中語文的教育教學中,我們要知道學生是我們教育的主體,也就是說要確定“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觀念。作為語文教師,這也是我們在閱讀教學中要注意的問題。在以前的傳統教學模式中,大都是以教師為出發點。而對一篇新的課文,教師在鉆研教材之后制定教學目標、確定教學難點重點,然后把教學所用的教案認真地寫出來。教案的內容基本包含以下幾點:本節課中包含的幾個問題,這些問題的標準答案是什么,以及板書的設計、教學反思。在進行閱讀教學時,我們的初中語文教師一般會用預設好的幾個問題啟發式地引導學生發現問題,這種設計式的教學方式使我們的學生在認識和接受問題時有些被動。語文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初中的閱讀教學可以使學生的個性化發展迅速,語文教師的課堂教學一定要注重學生的閱讀實踐。因此,在初中語文的新課程標準引導下,初中語文閱讀教學要把學生作為閱讀的主體。
四、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
現在的學生而對快節奏的社會,很難靜下心來捧養書本閱讀經典文學作品。我們為什么不利用現代化的技術服務課堂呢?比如教學《魯智深拳打鎮關西》一文后,我還想讓學生更深層次地感悟名著的精髓,于是就從網上下載了有關魯智深的視頻資料,使學生既有視覺享受,又有聽覺感染,對故事有了更深的印象。學生往往對演員興趣較大,我們就可以設置這樣的問題:書中哪些情節是演員表現不出來的,看演員是否演出了作者的思想。盡管學生不是以看故事的任務去讀書,但是在電視與文學之間找到差距,就必須認真看書。學生對文章有了深刻的認識,我們還可以借此機會,讓學生選出有意思的片段,進行情景再現,讓學生置身其中,有了興趣,經典就這樣走進了學生的世界。
五、開展課外閱讀和寫出閱讀感悟
在課外閱讀方面,我們也沒有必要一定要讓學生讀世界名著,但教師在選擇、推薦閱讀內容時,應摒棄傳統的教育性標準而選擇反映學生生活和心理需求,符合當代少年口味的書籍,注意課外閱讀內容與課內內容的溝通,我們應該將課內閱讀教學的內容當作是點,把課外的相關閱讀當作是面,由點到面的拓展閱讀,一擴大學生的閱讀量,形成以課堂閱讀教學為中心,外溢于課外的“漣漪效應”。我的具體要求是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260萬字(7-9年級)),盡可能每周開設一節閱讀課,同時指導學生利用圖書館(室)、網絡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資料。還要指導學生誦讀優美詞句章段,使學生在有意識的積累感悟理解和運用過程中,豐富自己的知識儲備,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每篇文章逢讀必思考,思考可動筆,在閱讀中如果產生某種共鳴或某種感悟,可簡明扼要地寫出批注,要有摘抄的意識,也可以寫出鑒賞評價性的感言。
參考文獻:
[1] 徐 鋒.淺談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策略[J].語數外學習(初中版中旬).2013(10)
[2] 盧興治.淺談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策略[J].云南教育(中學教師). 2011(Z1)
[3] 姚彩玲.在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思維[J].新作文(教育教學研究).2008(06)
[4] 趙丹丹.初中語文多媒體教學的實踐與思考[J].中國新通信. 2016(02)
[5] 彭 瑩,羅浩波.初中語文基本概念探析[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