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丹萍
摘 要:現在的學生,由于環境優越,加之獨生子女多,家長千依百順,形成了以自我為中心,獨斷專行等不良個性品行。情感化課堂教學,可以幫助他們逐步養成健康的個性品行,從而使學習行為得到情感影響的強大動力。情感在優化課堂教學,提升教師課堂教學素質有不可替代、不可缺失的巨大作用。情感是主體對客體事物是否滿足自己需要時所持的態度體驗,情感教育是教學的橋梁。
關鍵詞:情感;橋梁;尊重;期望;情緒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9-005-01
情感教育是教學中一個至關重要的因素,教學是教師傳授知識、培養學生各種能力的一種需要和形式,而要真正地搞好教學,卻是一種富有創造性和藝術性的特殊工作。在這種特殊工作環境中卻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情感是人對客觀事物是否符合其需要而產生的態度的體驗;是客觀事物與人的需要之間關系的反映。情感伴隨著學生學習的全過程,因此情感的培養既是教學活動的重要任務,又是提高教學效率的重要條件。不同的情感對學生學習效率的影響具有不同的作用,教師應要用真摯的感情創設一種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使學生有一種愉悅樂學的積極心理情感。如何在課堂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呢?
一、尊重是前提
尊重是情感教學的前提。尊重學生,首先要尊重學生的人格,教師尊重學生,學生也回尊重教師,雙方都會產生心理上的滿足,這樣就能便于思想交流。尊重學生的意見,耐心地傾聽他們的訴說。以愛動人,以愛育人,熱愛學生是教師生活中最主要的東西,對學生的進步有巨大的推動力。尊重的同時,還要關心學生,關心學生就是針對學生的合理需要,通過精神上和物質上的幫助,來激發,鼓勵學生的積極進取精神,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最終要的是精神上的關心,有些學生因不能適應社會往往會多種心理障礙,這就需要教師去關心,疏導,以避免他們走進誤區。尊重能促使學生產生積極的情感體驗,因而可以轉化為學生所能接受教育的內在動力,有利于形成熱愛集體,尊重他人,對人生充滿信心的良好個性。尊重學生,必然要對他們提出嚴格要求,而嚴格要切又必須以尊重為前提,嚴要出于愛,出于真誠的理解和關心。
二、期望是途徑
教師應給予每一個學生以殷切的期望。情感教育不是培養學生脆弱的感情,而是調節并啟發學生應有的感情,啟發中使學生了解其意義,同時是知識的教育,養成追求真理的感情并能努力奉行,同時是情感意志教育。通過教學內容中的知識、道德、倫理來培養學生的情感。情感課程資源很多,表現的社會倫理、自然美、社會美、邏輯思維、真理形象、人文意境、美丑形象等等,教師要善于處理教與情,書與情,學與情的和諧統一關系。創設激情、積極向上、和諧、友愛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在課堂學習中感受到教師的關心與愛心,體味到知識的力量與美感,使學生在課堂中心情舒暢、情緒高漲,達到愉快而輕松地學習。把教師的情感投入作為激發學生情感的導火線,讓學生的學習情感逐漸萌發。在情感教學的過程中,追求讓學生有美的、成功的情感體念,使學生領會到領悟知識后的美妙和知識掌握后的喜悅。一個知識點的掌握重在方法的傳授,使學生不僅是掌握知識內容,更重要的是掌握學習知識的方法、獲取信息的途徑、運用知識化為能力的手段。教學中的詞句段落的表層意、深層意、潛在意的理解;語文作文中發散思維、聚合思維能力的培養。都可以引導學生在自由民主的課堂情景中,發揮自己的思維個性,圍繞知識的學習,開啟各自的思維閃光點。而使每一個學生達到動手、動腦、動口的實際培訓。
情感教學在導學過程中,要善于把知識要求轉化為學生的需要,而創設學生主動積極地課堂學習情境;要善于使學生易于積累情緒學習的經驗,使學生能在學習中妥善處理沖突與挫折,而創設心理承受與需要的課堂和諧情境;要善于運用移情感染、語言渲染、靈活教式創設一種扣人心弦、凈人靈魂、美人心靈的課堂藝術意境。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充分表達自己良好的情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師生的情感聯系。
三、情緒是關鍵
教師對學生的情感,是教師與學生朝夕相處過程中形成的一種較為穩定的情緒,是情感教學的關鍵所在。對教師來說,愛的情感能增強教育作用.因為教育首先是人和人情感上的最微妙最細膩的相互接觸。有些學生身上確有多種毛病,但教師的期望,教師與學生交談時的親切,溫馨的語言,再加上滿含信任的目光,則能夠產生期望效應,進而治愈這些毛病。個別學生在學習中失去自尊心,采取自暴自棄的態度,產生和老師作對的念頭,有一半是可以從教育者對學生缺少愛的情感方面找因素。教師情感能誘發學生情感,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師生的人際關系深深影響著教育教學的效果。人際關系的融洽,能讓教師在實際工作中,很好地調節教師與學生的導和學的關系。教師知識廣博語言生動優美,知識廣博能激起學生的求知欲望與對教師的信服感。語言生動優美,能深深打動學生吸引學生。教師要有正確的學生觀教育觀。面對全體學生,期待每一個學生都能成才,能得到學生們產生極強的上進心。教育是使學生的素質得到全面的發展,培養學生適應社會的生存競爭能力。所以,不同的師生關系會產生截然不同的教學效果,有的學生由于他們不愿意親信盲從,總是喜歡發表不同于他人的意見和看法。這就需要教師特別注意與學生情感上的溝通,以取得學生的信任感,發揮自己在教學中的情感導向作用。而要取得與學生情感上的溝通,從根本上將還是一個樹立良好教師形象的問題。教師可利用課余時間深入學生,向他們敞開心扉,像朋友般地和他們侃大山,平等相待,真心幫助,不僅在課堂上相見,更多是在課后交流,建立起深厚的師生之情,進行良好的情感交流,師生之間關系融洽,情感得到聯絡,使課堂氣氛不僅不亂而且輕松活躍。
總之,情感教育是學生學習內在的心理情感機制,是學生對知識掌握達成度的內在心理環境。課堂教學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還應包括情感的正確激發和指導。教師的情感投入狀況極大地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效果和課堂教學的效果。教師必須把傳授知識和情感教育結合起來,作到情景交融,才能以情誘導人,以情感動人,以情啟發人,以情鼓舞人,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讓情感教育真正發揮其橋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教育學》人民教育出版社
[2]《教學的藝術》湖南人民出版社
[3]《新編教育學教程》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