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志勤
摘 要:新課程理念下,教材更具開放性,“同課異構”要求教師精心研究教材,潛心鉆研教法和學法,以便各顯風采,各具特色,為集體研討提供很好的研究平臺。語文教學中的“同課異構”不僅能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還有利于不同的教帥面對相同的教學內容,結合所教學生的實際情況,根據自己的生活經歷、知識背景、情感體驗,選擇不同的策略、運用不同的資源建構出不同意義的教學設計,呈現出課堂教學的多樣性,達到互相借鑒,取長補短,不斷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同課異構;目標捷徑;學習潛能;反思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9-224-01
新課程理念下,教材更具開放性,“同課異構”要求教師精心研究教材,潛心鉆研教法和學法,以便各顯風采,各具特色,為集體研討提供很好的研究平臺。隨著語文高效課堂的實施,越來越多的教師發現,面對不同的教育對象,教師要因材施教、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再加上教師本人教學理念的異同,教學經驗的深淺,教學個性的差異等因素,必然導致不同教師面對相同的教學內容會有自己個性化的教學設計。因此“同課異構”校本教研活動在現行教學科研活動中異軍突起,倍受廣大學校和老師的青睞。那么,學校語文教研活動中如何開展“同課異構”教研活動。教師們各顯神通,課堂教學異彩紛呈。那么,怎么去理解“同課異構”?怎樣去實施“異同“呢?筆者試從教學實踐中歸悟出對“同課異構”幾點拙見,敬請大家批評指正。提高科研能力,促進教師自身專業成長。
一、“同課異構”達成課堂教學目標的捷徑作用
在語文教學中,面對同樣的教材文本,不同的授課教師總是有意無意地在和自己的生活經歷、知識背景、情感體驗對話,與原先存在的優秀教學設計銜接,讓賦予靜態的教材表現出不同的生命活力。由于教師的課堂教學水平、課堂教學智慧只有在不斷的問題解決的過程中才能逐步地提高。所以,在發現問題之后,教師需要發現問題的關鍵,決定問題解決的方向。在分析問題的基礎上提出問題解決的方案,包括問題解決的方法和途徑。最后通過一定的方法,確定所提出的假設是否可以有效地解決問題。問題解決的過程是一個復雜的心理過程。在同課異構中,由于教學的不可預測、對所面臨的“未來”一無所知,我們可能會不斷地嘗試錯誤,通過嘗試錯誤,發現解決問題的方法。當然,我們也可以把總目標分成一系列子目標,如把教學設計分為多個環節,針對某些環節采用針對性的方法和手段進行嘗試,從而實現教學構想,解決教學中不斷出現的問題,最終解決所有問題,呈現出一節近似完美的課。所以,教師在“同課異構”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達成解決課堂教學的問題為目標,形成相互促進,取長補短的效果。
二、“同課異構”有利于促進學生學習潛能的作用
“同課異構”是以同一教材,多元教法為中心的文本教研活動。它的終極目標之一是為了優化課堂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生成學習動力,釋放學習潛能,切實提高課堂效益。借助“同課異構”的載體,教師間采用不同的教學個性、教學理念、思考角度、挖掘深度、教學活動的不可預知性特點等因素,使教師教學差異得以更好地體現。“同課異構”不僅反映出不同教師根據各自理解做出的具體教學行為的差異,更體現出對教師差異的尊重,鼓勵每位教師基于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學環境差異產生不同的構想,開展不斷變化而又充滿智慧的教學實踐。其實,判斷“同課異構”活動中不同教師的教學設計孰優孰劣,不在于教師是否有標新立異的設計,而是教師的課堂教學能否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能否讓學生的學習水平、學習能力得到發展。因為,同樣一節課,一樣的教案,一樣的練習,但在教學過程中,教者有著不同的教學個性,多樣的處理手法,加上學生不一樣的思維激發,必然有著不一樣的精彩生成。教者不能因為謀求不同的教學思路,按照自己的既定設計,干涉學生的課堂參與,形成因噎廢食的課堂表演。我們要學會尊重學生的課堂表現,釋放學生參與教學的最大潛力,讓學生在多姿多彩的課堂上發揮最大的學習潛能。
三、“同課異構”有利于促進教師及時反思作用
《新課程標準》對教師的綜合素質和專業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教師要發展其專業知識與能力,教師不僅要依靠自己,還要向他人學習。教師教學策略與風格的形成不是孤立地完成的,這種策略與風格的形成與改進更大程度上有賴于相互學習,同伴互助。在實踐中,我們會發現“同課異構”不僅貼近我們的教學實際,有利于構筑校本教研新模式,深化和拓展教研活動的內涵,而且它在資源共享的同時,關注于人與人之間的思想觀點的融合,傾向于一種力量的感召。這樣更能引領教師專業發展。在“同課異構”中,教師可以發現自身知能結構上存在的不完整,特別是對新課程的教育理念,還不能很好地落實到課堂教學中,即使在聽課和評課時,也缺乏理論的高度,不能站得高,看得遠,所以我們需要專家的引領,以及從教育書籍和名師教學中學習、完善自己知識結構,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當然光靠一兩次的“同課異構“活動是遠遠不夠的,應該把這種活動納入學校教研組的常規教學活動中,形成人人參與,多角度、多層面的課堂教學格局,在教學活動中不斷反思自己的課堂教學。
四、“同課異構”有利于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作用
“同課異構”實現了教師間的“合力效應”,促成教師間的知識共振、信息共振、心理共振。同課異構中會不斷地發現問題,教師的課堂教學水平、課堂教學智慧在不斷的問題解決的過程中逐步地提高。教師專業成長最快的途徑之一就是要尋找最近發展區的資源,尤其是與優秀教師合作備課、聽課、評課,同伴的一個提示、幾點建議,都會使自己的教學行為和習慣以至教學品質和境界盡快提高,真正起到催熟劑”的作用。總之,同課異構促使教研回歸到課堂教學、回歸到教師生活中,凸顯學生的生活,彰顯教師的才情。學思研教合而為一,不斷構創一種“大共和”的教研文化。“同課異構”有利于促進參與者教學水平的提高。它由單一封閉的個人研究模式轉向多維互動的群體研究模式的方式。這種對教學活動的多角度、全方位思考,使所有參與者在觀點的交鋒、思維的碰撞中,取長補短,都得到了共同的發展。
總之,語文教學中的“同課異構”不僅能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還有利于不同的教帥面對相同的教學內容,結合所教學生的實際情況,根據自己的生活經歷、知識背景、情感體驗,選擇不同的策略、運用不同的資源建構出不同意義的教學設計,呈現出課堂教學的多樣性,達到互相借鑒,取長補短,不斷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