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菊香
摘 要:數學教學是一門藝術,正是其藝術性使得有限的課堂空間成為我們師生擁有創造性的無限廣闊天地。數學愉悅教學和其它方法適當配合,運用恰當,一定會給課堂教學帶來一股清新之氣。
關鍵詞:高中數學;愉快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9-224-01
愉快教學就是要致力于把學科的趣味性和知識性結合起來,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引導學生樂于學習、善于學習,讓每個學生都能在愉快的環境中得到全面發展,以取得令人滿意的教學效果。教育心理學表明,學生以愉快的心情學習,其效率遠遠超過被動學習。教師應精心備好每一節課,創造一切條件,力爭使學生每堂課“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確實讓學生感到學習是一件趣味無窮的事,使教學達到預期的效果,學生的學習成績也得到較大幅度的提高。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我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嘗試“愉快教學”。
一、創設教學情境,享受學習快樂
思維活動的效果與思維者的積極思維的情感和心境及周圍環境有關。為學生設置良好的思維情境,形成認知沖突,就能激發他們的求知欲望,也就是把他們置于注意最集中、思維活動最積極的狀態之中。思維的對象,也就是問題一旦被解決,思維者將產生強烈的愉悅感,即智力上的快感,就會迸發出學習熱情,產生濃厚的興趣。在設置思維情境時,既要有啟發性又不直接,既有難度又要夠得著,既要知識性又要趣味性。許多數學老師在這方面作了很深的研究,這里不再重復。
在高中數學中,平面幾何部分有一節是《雙曲線的幾何性質》,為了讓學生對橢圓與雙曲線的性質有個深刻的區別:橢圓中講到的是長軸和短軸,但在雙曲線中叫做實軸與虛軸。由此,我說:“橢圓有個長短軸,雙曲線中有個實虛竹。”講到這里,可這樣對學生說:“大家都看過《天龍八部》這步電影,劇中有一個主角叫虛竹,請大家不要跟我們的虛軸搞混了。”學生哈哈大笑,我也不禁微笑起來。
又如:在引入對數的概念時可用“一張紙對折20 次能否比珠穆朗瑪峰高?”;引入排列的概念時可用“五個人排成一排照相有多少種不同的排法”;“兩點確定一條直線”早就被不懂數學的木工師傅在彈墨線時得到應用;房屋屋頂支架、自行車三角架、三角板等都是應用了三角形的穩定性。
二、精心選擇素材,引發探究欲望
數學學習素材是數學知識和數學問題的基本載體,素材的選擇直接決定學生數學學習的興趣、動機以及對數學的理解,直接影響他們學習潛能的發揮。在教學預設中,良好的教學素材可以引發學生探究的欲望。它能讓教學內容對學生的數學學習充滿誘惑性和力,同時教學素材也能支持探究活動的開展。教材在沒有進入教學過程之前,只是處于知識儲備的狀態,為知識的傳遞提供了可能。由“教材”進入到可供學生探究的“學材”,將數學知識本身所承載的數學意識、數學方法、數學情感功能釋放出來,就需要將“形式化”的數學改造成“教育形態”的數學,即把“現成”的數學變成“活動的”、學生重新建構的數學。因此備課時精心設計形象生動的教學素材,讓學生經歷“數學化”和“再創造”,開展師生與教學素材間的互動,對話交流,充分吸引學生注意力,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思考和認識,為實施快樂課堂打下良好的基礎。
例如,在學習線面垂直的判定定理時,列舉了教室四面墻的楞與地面垂直,教室的兩扇門與地面垂直,醫院吊瓶的木架也呈現線面垂直等生活中的例子。在學習不等式 ≥ 時,課本只給出了國際數學家大會的會標,在講解時,引述了一段關于趙爽弦圖的數學史,一方面讓學生了解會標的來歷和我國古代數學發展的成就,另一方面也吸引了學生去觀察發現其中蘊含的重要不等式。
三、結合數學美育,感受數學美感
“萬物皆數,美是數學的和諧.”人對美的事物總會產生愉快的體驗。數學處處充滿美,一旦激發學生的美感,那么他就對數學感到了愉悅。數學中的許多公式充滿了和諧美。如果把數學比作一座殿堂,那么和諧性是其主要建筑特色,無論從局部或整體來看,都讓人體會到平衡協調、相互呼應、渾然一體的美感。
歐拉公式曾獲得“最美的數學定理”稱號歐拉建立了在他那個時代,數學中最重要的幾個常數之間的絕妙的有趣的聯系,包容得如此協調、有序和諧的美,在數學中多得不可勝數。如著名的黃金分割比,即0.61803398…。“黃金分割”問題,為什么它被譽為“黃金”呢?黃金分割比在許多藝術作品中、在建筑設計中都有廣泛的應用。達·芬奇稱黃金分割比為“神圣比例”。他認為“美感完全建立在各部分之間神圣的比例關系上”。維納斯的美被所有人所公認,她的身材比也恰恰是黃金分割比。尤其使人驚異的是,許多生物的體形比例也等于黃金比,這些美的信息被充分開發后,誰能不被數學美所陶醉,不為數學美而驕傲呢!教學中不妨也和我們的學生談談我們正創建的和諧社會,聽聽他們的想法。
古希臘數學家畢達哥拉斯有一句至理名言:“凡是美的東西都具有共同的特性,這就是部分與部分、部分與整體之間的和諧性。”
四、開展合作學習,活躍課堂教學
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要建立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提倡有效學習,必須打造“生本課堂”。在新課程背景下,教師應把課堂主動權還給學生。合作學習分組時,教師必須兼顧優、差生搭配,合理分組,分清每個成員職責,確保活動順利進行。分組討論時,教師要巡回指導,關注那些差生,及時引導和鼓勵,讓他們參與到活動中來,注意隨時監控合作學習的進程和質量,不能放任自流,注重小組合作交流時間的分配,還要引入競爭機制,加強小組評價的激勵性。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學生互相協作和探究學習,本身就是一種參與,一種“親歷”。在交流的過程中,學生應學會傾聽、質疑、組織、總結。教師應對學生在合作學習中出現的問題進行指導,教師要讓學生表達出其獨特的思維,要適時表揚和鼓勵,給學生更多的參與機會,使他們在解決問題 中體會到學習的快樂、成功的驚喜,從而讓課堂活躍起來。這樣的課堂才能充分體現生本的理念,從而促進“有效學習”,構建“高效課堂”。
總而言之,數學教學是一門藝術,正是其藝術性使得有限的課堂空間成為我們師生擁有創造性的無限廣闊天地。數學愉悅教學和其它方法適當配合,運用恰當,一定會給課堂教學帶來一股清新之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