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蔚
摘 要:課堂需要一個民主和諧的氛圍,在課堂上營造一種和諧、輕松的學習氛圍,更能激發學生探究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如何開展素質教育,提升初中語文課堂效率成為廣大初中語文教師所共同面臨的難題。
關鍵詞: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效率;提高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9-224-01
良好的語文課堂氣氛能營造一種具有感染力的教育情境,能為教師順利進行語文教學創造積極的條件,能有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促使他們積極探究知識,獲得能力和技能,使學生在心理上獲得自信和成功的體驗,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一、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提高學生的參與程度
在教學實踐中,要營造開放、合作、探究的課堂教學氛圍,讓學生積極參與教學的全過程,提高全體學生的參與程度。如在教學《皇帝的新裝》這篇童話時,可采用綜合實踐活動課的方式,課前安排學生認真閱讀課文,并提出具體要求:①將這篇童話故事改編成適合表演的劇本;②根據自己的想象,對課文進行大膽的改變,可在不違背原意的基礎上增加或刪除部分內容;③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一個扮演的角色,并將人物性格特點盡情展現出來;④充分考慮人物的特點,設計表演時的表情、語態、動作;⑤進行小組合作。為了能夠準確把握人物的性格特點,讓學生反復閱讀課文,討論有爭議的內容,并找老師求證,使課堂教學成為“生疑—質疑—釋疑—激疑”環環相扣的過程,從而保護學生學習語文的鮮活性、求知的進取性和思維的活躍性,使語文課堂教學高潮迭起,從而收到合作學習的高效,高質量地達到設定的教學目的。在課堂上教師充當了一個欣賞者、評價者的角色,起到穿針引線、推波助瀾的作用。
二、善于創設情境,形成開放的課堂氛圍
情境體驗,就是創設一種使學生全身心活動的情境,就是讓學生親自動手操作,用眼睛看、用耳朵聽、動情朗讀、動腦思索、用心去感悟,讓學生真正“動”起來。好的教學情境,是學生注意力集中、情感積極參與的催化劑。例如在教《我的叔叔于勒》這篇課文時就可以創設這樣的情景:假如你是文中的那位大姐,看到西裝革履的于勒叔叔手提大皮箱,腳蹬意大利皮靴,正走下飛機的旋梯,款款向你走來,這時你是百感交集,對著于勒叔叔你最佳的表現是什么呢,發揮你的想想,向大家描述一下。這樣大家就會一掃過去課堂的沉悶,從真正意義上讓學生活躍起來,大大增強了教學的形象性,提高了教學的趣味性。還有,隨著科技的發展,多媒體走進了我們的課堂,利用多媒體創設情景,為我們展示才能搭建了一個平臺,也便于學生利用多種感官來獲得對知識的理解。可以通過視覺、聽覺的和諧搭配獲得精神上的愉悅。這樣會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增強學生的好奇心,從而使學生有求知的欲望,促進師生之間的交流與互動。
三、要注重課堂提問的有效性。
教師要有意識、有策略地啟發學生的積極思維,讓學生在課堂上發揮主動、鍛煉能力。第一,注意提問的針對性與輻射面。問題的難易程度要適應學生的個別差異。教師的提問應該根據問題的難易來提問不同層次的學生,讓學生獲得成功的喜悅,不能只關注優秀的學生,更要把機會留給學習有困難的學生。第二,注意為學生提供思維的時間與空間。在安排小組討論的時候,一定要事先留有時間讓個人獨立思考,不能只顧熱鬧而忽視學生思維能力的鍛煉以及個性思維生成的空間。不要逼迫學生做立即反映,或急于把答案告訴學生。第三,創設民主、和諧的課堂教學環境。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他們越發敏感,越發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肯定。因此,營造民主、寬松的教學環境是非常重要的。教師應始終保護學生回答問題的自尊心與自信心。教學中當學生的思維激發出創造性火花時,要給予充分的肯定和贊賞,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尊重學生個性的感悟,提倡閱讀的多元化,當學生的思維發生障礙時要因勢利導,適時鼓勵。這樣既起到鼓勵學生有所發現,敢于發現,保護學生思想成果的作用,又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也獲得更好地發現與感悟。
四、優化課堂教學手段,拓展延伸教學空間
通常學生的認知過程是由感性到理性,由現象到本質,由直觀到抽象的。如果在整個教學課堂中貫穿的都是單一的教學手段,極易使孩子們產生倦怠的心理。如果我們采用豐富多彩的教學手段,一定會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使課堂教學空間得到拓展延伸。比如利用現代教學手段,可節省大量的板書時間,讓學生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啟發、點撥、解決疑難問題以及聽說讀寫訓練上。使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操作界面豐富活潑,信息資源豐富,可以產生出一種圖文并茂、豐富多彩的人機交互方式,能激發學生的求知興趣,培養學習情感,形成學習動機。課件不但可以豐富課時的信息量,還讓圖、音、文交互,呈現出形象生動、色彩逼真的動畫效果,充分利用視覺、聽覺、觸覺等多種感官,把不易理解的文字化為可感的內容,讓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具體、生動、直觀、形象的獲得知識和技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五、運用多媒體技術,激發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作為語文教師我們有必要在激發學生的興趣上下工夫。很多時候我們也不能一味怪怨學生對語文沒興趣,應該多反思自己的課堂是不是有足夠的吸引力,只有激起學生的興趣,才可減輕教師負擔,提高課堂效率。在語文課中,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能使教學過程呈現出情景交融、形聲并茂、生動活潑的美景,不僅為學生提供認知的感知材料,而且可以在學習中的疑難之處,再現情境,啟發學生對表象進行分析、綜合、概括,使其思維向深層發展,給課堂注入了新的活力,把學生的興趣激發出來。如《尋覓春天的蹤跡》這堂作文課,教師在教學中,可借助網絡展示與春天有關的圖片、文字,通過創設視聽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
總之,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一個教師教學的生命力,是一種理念,是一種過程,是課堂藝術的發揮,是課堂效果的很好體現。這就取決于教者的情、趣、理的挖掘。教者必須立足于本課堂學生的實際,把教學的經驗、實踐反思,充分發揮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這是教學成敗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