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井
摘 要:當學生小升初后,其在寫作方面就屢屢難以適應新的要求。這種變化不僅僅是在字數上,更多的則是謀篇布局,語言錘煉等方面的提檔升級。如何讓它們快速適應初中寫作的要求,走上正軌,力求這方“江山”“山美水美人更美”就尤為重要了。我們應緊扣作文之“本”,總結規律與方法,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開好頭,穩步走,那么“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局面就一定可以實現!
關鍵詞:初中;作文教學;三步走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9-224-01
毋庸置疑,作文教學一直以來都是整個語文教學中的重頭戲,也一直是我們語文教學中的“一塊難啃的骨頭”。而初中作文教學,在這個起承轉合的重要時刻,如何使小升初學生的文筆由青澀到流暢,由稚嫩到成熟,這方面的作文指導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每次接新初一時,面對作文中存在的諸多問題,總有一種荒草叢生,無從下手之感。很多學生要不是語言生澀,內容干癟,要不就是詞不達意、思維混亂,甚至出現拼湊、如記流水帳式的文章。不同學段對作文的不同要求和教法可能是形成目前現狀的主要原因。經過摸索探討,我個人認為要想轉變這種現象,使其及時的適應初中寫作要求,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一、興趣先行
盧梭說:問題不在于教他多種學問,而在于培養他愛好學問的興趣,而且在這種興趣充分增長起來的時候,教他以研究學問的方法。學生興趣不足,主要還是因為沒有素材,“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或有素材寫不生動,寫不出新意,“有米可炊但無巧法”。所以,首要的是我們要激發出學生的興趣。
1、在生活中做一個有心人。葉圣陶先生說: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豐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潑地流個不歇。生活是寫作的一方沃土,平時就要激勵學生用心去觀察生活,寫生活中所見所聞所感。最關鍵的是我們要有一雙善于發現的眼睛,有一顆敏銳的心,要善于將這些發現用文字記錄下來,這些就是我們生活中的寫作素材。
此外,我們還要是一個熱愛讀書之人。“思想有多遠,我們就能走多遠”這句話同樣適應于寫作。文學素養的提升離不開書籍的熏陶,這樣能讓我們的視野更開闊,知識面更寬廣,更不會因與時代脫節而落伍。而起始年級的學生在讀書習慣上易于培養,樂于接受老師所提的建議,也更有時間和精力開展讀書活動。
2、在課堂上做一個有心人。指導學生寫作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要滲透到每一節語文課上去。我們應抓住這個年齡段學生的心理特點:擁有美好的愿望,充滿熱情和激情,進取心強等。他們能積極配合老師,學習的需求和主動性較強。在課堂教學中,教材的編訂都是緊扣學生年齡發展的特點的。我們要有效的利用好手中的教材,使學生能從不同文體、不同類型的課文中學習到不同的寫作方法。這方面,首先要求教師要是個“有心人”,其次再要求學生做個“有心人”,正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方法的積累才是作文教學的“鎮山之寶”。
二、務實為本
我們常說“文如其人”,看一個人不只看其表面,更要深入內心探其靈魂,才能辨其美丑,知其善惡。一篇文章優劣與否,同樣如此。好的文章不僅有其表,更要有其內涵和深度,這其實就是“實”。“實”即有內涵有思想。那么,對于剛剛升入初一的學生來講,怎樣才能寫出“實”的文章呢?
1、應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優秀的課堂不單單是傳道授業解惑,提高文學素養,還要擺正、提升他們的人生觀。如學習《走一步,再走一步》這篇課文,文章線索清晰,情節易懂,但作者的目的顯然不是為了回憶童年往事,而是要教育孩子遇到困難時學會怎樣去克服困難,做一個理性而堅強的人,我想這樣的立意自然使學生心生啟迪。但也有像以丑為美,追求享樂主義,自私虛榮等存在明顯的錯誤三觀,這些對于作文來說都是致命的。因此要首先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這是文章寫實的基礎。
2、深挖掘,高立意。恰當的選材是寫好一篇文章的基礎。對于剛入初中的學生來講,生活面和閱讀面都相對較為狹窄,選材上容易雷同。如何才能寫得別具一格,則要看誰將材料挖的深,誰把立意提的高了。如課文《貓》,若僅是記敘養三只貓的經歷,而沒有文章最后的懺悔,那就沒有了主旨的升華,更難有發人深省的思考!所以說選材的挖掘要深,立意要高,如果僅是平鋪直敘一件事,那就形同流水,缺乏思想內核,感染力就明顯不足。
3、選材要真,凸顯真情。很多同學喜歡將自己看到的多篇文章融為一體,湊成一篇“四不像”,很難打動人。如看到人家寫見義勇為抓小偷,自己也仿照來寫。可是因為缺乏親身的經歷和具體的印象,寫出來的文章缺乏畫面感和具體的細節,沒有真實感,就缺少感染力。這樣的文章連自己都打動不了,更何談去打動別人呢?所以說,寫文章要真實,更要有真情流露,這樣才能扣人心弦,寫出有生命的文章。
三、修改添翼
葉圣陶先生說:好文章不是寫出來的,是改出來的。可見修改的這一程序的重要性,它就如美工或畫師,使你的文章立刻綻放光彩!那么如何去修改自己的文章呢?
1、先要讀。寫完的文章,定要自己先讀一遍,發現問題的及時修改,如此反復兩到三遍,直到滿意為止。也可以讀給別人聽,讓別人提意見。而這些都可以放在平時的日常練筆中,既可以集思廣益,又可以相互促進。把這種方式養成習慣,杜絕倉促而就、寫完就交的做法,通過語感的不斷提升來促進寫作質量的提高。
2、竭力將可有可無的字句段刪去,緊扣中心選材。我們可以利用學講課堂中的小組合作,通過同組內互換批改來完成。激勵他們說出自己的意見和建議,使語言的精練達到合理的最大化。
3、對重要地方的語言進行精雕細琢,仔細打磨。小學階段重視詞句的訓練,我們可以利用這一點,對個別關鍵詞句加以修飾,多換用一些更有表現力和內涵的書面語,在“換”字上多下功夫。此外,在人物的塑造上要突出一個“細”字,在景物的描寫上要結合一個“情”字等等。總之,詩文不厭改,文章出苦心,只有反復推敲,方能改出佳作。
4、最后就是進行適當的調整。段落劃分細致些,開篇宜精,緊扣文題;結尾宜簡,含蓄深遠 。中間的過渡段、照應段不妨獨立成段,使文章整體布局有著參差錯落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