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祥
摘 要:長期以來,作文教學都是教師或以自己的心得強加于學生,或用所謂作文經典限制了學生創新能力的發揮,或強加于學生寫作技巧,而忽視了學生個體的感悟。這種不從接受者的角度引導學生寫作的教學,造成學生寫作個性的缺乏,個性自由得不到發揮。
關鍵詞:初中作文;重視學生;個性培養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9-349-01
在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作文教學應重視學生的個性培養,要使學生的寫作呈現出鮮明的個性色彩。多年的教學實踐使我逐步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教學方法,現簡介如下:
一、培養學生的寫作個性
首先要尊重學生,提倡學生寫自己想寫的事,說自己想要說的話。例如作文前,我選一首詩詞或短文讀給學生聽,學生聽后按自己的理解去命題、去構思。由于知識結構、才能、興趣愛好的不同,決定了每個人的思維習慣、情感表露和表達方法的不同。同一閱讀材料或話題,有的學生喜歡寫成童話,有的學生可能寫成小小說,也有的學生寫成科幻作品,還有的學生寫成散文詩等等。教師關注的應是學生的獨特之處,至于質量的評說不妨再交給學生,讓大家在傳閱中去討論,去各抒己見。教師不要武斷地以自己的喜好標準去評判,去下結論,不要以自己的“大江東去”淹沒學生的“小橋流水”。
培養個性并不是放任自流。比如話題作文,是在理解話題的基礎上引發出的主題,拋開話題而另立爐灶,那就是跑題,教師要加以誘導,使學生能夠把握主題。對于大是大非的原則問題,如思想觀、人生觀、價值觀,一定要旗幟鮮明地給予引導,決不能聽之任之。
二、培養學生的鑒別能力
學生在語文學習中學到的是作文的范本,而對于不成功的問題作文很少有接觸,尤其是與學生生活實際接近的問題作文更為少見。通常我們習慣于把學生的作文收上來,教師加以批閱,肯定長處,指出不足。這種一人批改的方式常常受教師本人主觀標準的影響,教師“一面之詞”,學生被動接受,甚至聽得一頭霧水。教學中,我將學生中的典型作文—問題作文和優秀作文印發給學生,讓學生當老師,寫出自己的看法,作出修改。學生的積極性異常高漲,由于大家年齡相仿,生活閱歷相當,彼此學習借鑒的機會增多了,提高了作文的熱情,教學效果也十分明顯。
三、運用電教媒體,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基礎和前提,興趣還是寫作訓練中最主要的心理品質。有了興趣,才能引起學生主動參與和寫作的欲望。
電化教學是一種現代化的、綜合性的教學手段,它巧妙的把音樂、圖畫、動作、表情融為一體,它聲像結合、圖文并茂,能極大地調動學生的寫作興趣。教學時,教師可根據作文要求運用電教媒體,把平時不能看到的內容呈現在學生面前,也可將某一特定的情景緩慢播放、定格、放大、重復,以生動的圖像撥動學生的心弦,激發學生的作文興趣。如在寫《家鄉的變化》這篇習作時,我先把預先請老師拍攝下來的圖片放給學生,隨著鏡頭的推、拉、搖、移,屏幕上出現了幾幅對比的畫面:筆直寬闊的馬路與泥濘不堪的小路;一撞撞漂亮的農家樓房與低矮的舊瓦屋;明亮的家電與破舊的家具------,為了讓學生觀察得更仔細,有的畫面采用“慢鏡頭”,或來個“特寫”,這樣加深了記憶。通過有目的地觀看畫面并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學生深深感受到家鄉的巨大變化,作文時,不再覺得“無話可說”,反而寫出了很有創意的文章。
四、打破題材、體裁的局限,營造創新氛圍
近年來國家出臺的中考改革指導意見已明確指出:“寫作不能設審題障礙,要淡化文體要求,鼓勵學生寫真情實感。”根據這一意見,各地中考作文試題都大膽探索,出現了新的氣象。特別是近幾年各地興起的“話題作文”就是一個很好的嘗試。
只要與“話題”有關,寫作材料、觀點感情、文章體裁,語言風格都由考生根據自己的實際自由選擇。這無疑使學生從一些清規戒律中,從重重繩索的捆綁中掙脫出來。學生的生活是豐富多彩的,所經歷的事情也很多,學生“寫什么”、“怎么寫”老師不能限制太多。創新作文打破了對學生的禁錮,豐富了學生的寫作題材,既可寫生活的積極面,也可寫消極面;既可寫燦爛的理想,也可寫五彩繽紛的未來世界;既可寫因生活和學習的挫敗而引發的迷惘和感傷,也可發表個人對社會、對家庭、對學校的看法。鼓勵學生寫他想寫的,說他想說的,將心中對生活的真實感受和情緒通過文字一吐為快,這樣的寫作,相信對學生來說是一種心靈的釋放,而絕不是外來的壓力下的負擔和沉重,于是學生便愛上了寫作。
五、運用想象和聯想,培養創新思維
所謂創新思維就是富有創造性的思維,它包括很多種形式。引導學生自覺追求創造性思維,勇于突破舊思想、舊觀念和舊規范對心靈的禁錮,建立開放、發散、鮮活的思維方式。在教學中,我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想象和聯想的能力。比如,同一樣事物,同一個問題,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去觀察、思考,得出的結論是千差萬別的。例如:“水滴石穿”這個成語,從“水”的角度看可得出“以弱勝強”或“以柔克剛”的結論;從“滴”的角度可得出“堅持就是勝利”的結論;從“石”的角度可得出“只要有恒心,鐵杵磨成針”;從“穿”的角度可得出“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的結論。教師只需點撥,讓學生學會捕捉生活的新事物、新觀點,用新角度、新眼光去觀察、分析問題,一定能寫出有創意的佳作。
想象和聯想本身就是創造,想象是一種跨越式的聯想。社會生活的各層面、各領域之間是息息相通的,是充滿了想象和聯想的。作文是生活的一種方式,當然需要想象和聯想,學生的作文缺乏創新,實際是缺乏想象與聯想,缺乏跨越式的聯想。運用想象和聯想,能使文章內容縱貫古今,橫跨中外,給讀者創造了廣闊的思維空間。同時,想象和聯想又往往與眾多的修辭并駕齊驅,具有創造價值的、生動形象的語言繽紛出現,可謂錦上添花。學生一旦理解就能將所掌握的素材有效地加以組織,創作出優秀的文學作品,在寫作活動中真正達到思維和表達的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