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光隆
摘 要:在九年級思品教學中進行時事政治教學的探索,首先要明白何為時事政治,何為時事政治教學。時事政治,一是指近期(一年之內)發生的國內外重大事件;二是指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在現階段的基本路線和重大方針政策。時事政治教學是指通過國內外重大事件與黨和國家重大路線方針政策的教學,使學生透視社會熱點,把握時代特征,正確認識形勢的一種教學。
關鍵詞:九年級;思品教學;政治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9-380-01
在九年級思品教學中進行時事政治教學的探索,首先要明白何為時事政治,何為時事政治教學。時事政治,一是指近期(一年之內)發生的國內外重大事件;二是指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在現階段的基本路線和重大方針政策。時事政治教學是指通過國內外重大事件與黨和國家重大路線方針政策的教學,使學生透視社會熱點,把握時代特征,正確認識形勢的一種教學。但目前初中時事政治教學現實狀況令人堪憂。下面就如何在九年級開展時事政治教學的有關情況進行一些探究分析。
一、初中學生對時事政治的態度
在初中畢業階段,初中學生對時事政治的態度怎么樣呢?筆者近年來對初中生作過調查:對時事政治根本不感興趣或基本不感興趣的占83%,感興趣的僅占17%。許多學生兩耳不聞窗外事,既不看報,也不收視新聞,對網上新聞熟視無睹,對當今國際國內大事以及黨和國家的路線、方針、政策是一問三不知。有媒體調查,在學生中進行時事政治教學日漸處于被邊緣化的尷尬境地。中宣部時事報告雜志社主辦的《時事》雜志編輯部組織人員在學校調研,選取了當前宣傳強度高的重大時事和人物,對參加座談的初中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問卷請學生概括地說出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的核心內容(可以用“關鍵詞”或一句話概括),結果只有少數學生給出了準確答案。在某市思想政治課考試中,竟有半數學生不知道國務院總理是誰。這不能不令人深思,初中生應不應該知道黨和國家的這些重要大事和典型人物?在新聞媒介如此發達、信息傳播渠道如此之多、傳遞速度如此之快的今天,這些初中生的思想卻如此封閉,這是為什么?
上述情況從不同側面說明了現在的初中生不重視學習時事政治,不了解國內外大事,這勢必不利于正確地理解黨的大政方針;不利于全面提高學生的人文素質;不利于提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不利于提高中考考試成績。這勢必影響到學生積極參與社會生活,觀察、思考、認識身邊社會實際的熱情;影響到學生社會責任感的培養;影響到思想品德課教學的有效性。所以,如何提高初中時事政治教學的實效成為廣大教師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采用什么策略提高初中時事政治教學水平是我們必須研究的課題。
二、造成時事政治教學效果不理想的原因
1、教師的教學理念落后,既沒有一套有效的時事政治教學機制又不善于用所學知識分析當今時事熱點,造成時事政治學習觀念淡化,方法落后,效果很差。現階段初中時事政治教學,普遍是采取考前由老師劃出的一些重要時事范圍,接著讓學生記憶,然后參加考試,其題目基本上是單項選擇。這種形式完全是為了應付考試而教學,因而考試完沒多久,學生們就將時事忘得一干二凈。這種平時不學習、考前搞突擊、死記硬背、“臨時抱佛腳”的被動式教與學根本調動不了學生的學習時事的積極性,也往往達不到教學效果,甚至有時給學生造成思想認識上的誤區:以為時事學習只是記條條、背條條和考條條,把時事學習當成一種負擔、一種包袱而不是一種樂趣。這樣日久天長學生對這些原本有興趣的東西也會產生厭惡感,形成一種惡性循環。一些教師忽視以時事新聞生動事例來提高學生的興趣,忽視時事和教材有密切的聯系,使用新鮮材料捉襟見肘,論證問題缺乏事實,尤其是忽視了以學生作為主體的時事學習活動的開展。
2、學生因素方面。我校是寄宿制學校,大部分學生全部住校。一方面,學生在校接觸時事政治教學的時間非常有限,由于學校設施落后,學生沒有機會通過上網瀏覽網頁、讀報刊雜志、看電視新聞、聽廣播信息獲得現在發生的國內外大事。另一方面,農村初中學生沒有學習時事政治的氛圍。由于大部分學生的家長外出打工,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根本無暇關心國事和天下大事,有時間閑聊也只是關于生活中的瑣碎小事。現在電視十分普及,學生放假回家可以通過看電視來了解時事,但是實事并非如此,現在農村初中生大都對連續劇情有獨鐘。
3、學科因素方面。時事政治教學的“三無現狀”(無教材、無教參、無課程標準),時事政治教學存在不少弊端,主要表現為教學的“封閉性”,即課堂教學結構的單一性,教師單純的“灌”,學生被動的“聽”;教學方法的單一性,往往只局限于課堂講授,把黨和國家的政策、方針當作一種“口號”地“注”給學生;教學內容和廣度保守,往往停留在報刊或電視里的一般性內容。
三、搞好九年級時事政治教學的一些措施
1、了解師生對時事教學的現狀。在課題研究準備階段,首先通過調查問卷(包括學生卷和教師卷),研究分析當前初中時事政治教學的開展現狀以及學生和教師在活動課開展過程中的參與狀態。
2、立足課堂,注重適當的延伸。近幾年來,一些與現實生活密切相關的問題頻頻出現在中考試卷上,如網絡問題、科學發展、三農問題、西部開發、和諧社會、中國夢等。這些試題旨在考查學生運用知識創造性地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所以,在時事政治教學中,圍繞考點、熱點,立足課堂,在課堂上通過組織學生進行討論、辯論,并嘗試用學科知識分析社會現象。
同時,注重課外延伸,針對我校學生的實際水平,利用課余時間進行時政熱點探析、社會熱點調查,引導學生養成探究性學習方式,培養學生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新實踐能力。
3、利用網絡進行時事教學。雖然報刊、電視、廣播中的內容也非常重視時效性,但總不及網絡來得快捷。網絡材料不但內容豐富、更新速度快,而且唾手可得。利用網絡的優越性,及時獲得有關國內外發生的重大時事,用新鮮的信息刺激學生。網絡本身深受學生歡迎,部分學生熱衷于網絡游戲、網上聊天,有的甚至瀏覽一些不良網站。如何使學生形成良好的網絡意識、樹立網德,對政治課來說是一項義不容辭的職責。通過課堂上對網絡材料的應用,能夠潛移默化地引導、激發學生正確上網、用網,引導他們關注黨和國家的政策以及社會的主流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