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民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9-389-02
文化產業已成為知識經濟時代最具發展潛力的新興產業,是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現代化程度的重要標志。黨的十七大六中全會對我國文化產業發展做出全面部置,提出到2020年將文化產業發展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黨的十八大提出文化強國戰略。在文化產業上升為國家發展戰略的背景下,各級政府紛紛把文化產業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和重要議事日程。我省提出了從文化大省向文化強省轉變的戰略目標。巴中市出臺了《關于加快建設文化強市的決定》,提出了到2020年,把文化產業發展成為支柱性產業。那么恩陽區是新建區,又是國家級貧困區,各項指標相對落后,如何發展文化產業是擺在區委、區政府面前的重要問題。
一、恩陽區文化產業的基本情況
1、恩陽區文化產業現狀
自2013年恩陽新區成立以來,我區將文化產業納入經濟社會發展重點內容,古鎮旅游、民俗文化產品開發、影視制作、表演會展、文化創意設計、美術設計、工藝印刷等產業的發展路徑和載體基本確立,文化產品開發、文化企業引進、發展平臺建設逐步實施。
目前,由我區招商引資,四川恩陽川旅錦江旅游投資有限公司承建的恩陽古鎮保護與開發建設項目預計總投入22.5億元,項目主要包括古鎮核心區域保護與開發、旅游文化產業街建設和五星級酒店及商業群開發建設三部分,分三期完成。2015年巴中市金鑒印刷有限責任公司落戶明陽小微企業園,該企業結合本土文化開發一些文化創意旅游產品和其他印刷品,去年9月開始投入運營,季銷售收入300余萬元。
2015年,我區凈增“巴中市金鑒印刷包裝有限公司”、恩陽電影院等文化產業法人單位23家,凈增率居全省首位;全區現有文化法人單位、企業及個體戶共392家, 2015年新增規上文化產業法人單位7家。從業人員1600多人,年營業收入2億余萬元,占我區GDP(48.86億元)的4.1%。 新開發文化旅游產品專柜5個;到位資金1000萬元以上的文化產業項目招商1個。
2、恩陽區文化產業存在的問題
盡管全區文化產業發展穩步推進,但也存在較多的問題:
一是全區文化產業缺乏宏觀管理和整體規劃,文化產業的發展處于原始粗放狀態。
二是文化產業規模小,量少。通過近幾年的發展,雖然總量有所增加,但與相鄰市區相比差距大,占GDP的總量偏小,占全省比重就更小;檔次不高,市場總量不大,發展后勁不足,缺乏亮點和精品、新產品開發明顯較弱,而且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偏低。特別是以信息技術為依托的數字出版、互聯網信息服務、移動多媒體、文化創意、現代服務業等新興產業門類整體處于萌芽起步階段。
三是經費緊缺。近年來,中央、省級財政對文化建設投入力度加大,對民族地區、革命老區、貧困地區雖略有傾斜,但地方財力薄弱又無力配套,進而導致陣地建設、活動經費等方面人均文化經費遠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致使文化陣地建設不達標、文化活動難以有效開展。因財力薄弱,我區尚未設立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無力更好地支持中小文化企業發展,大多中小文化企業競爭力不強、產業附加值不高、成長的空間受限。
四是文化產業經營管理人才奇缺,文化產業培育艱難,產業品牌難以打造成型,產業項目的發展尚處于起步、探索、初級的發展階段。
五是缺少文化產業優惠政策及項目支撐,產業培育難度較大。
二、恩陽區文化產業發展優勢
1、政策優勢。十八大繪制了文化強國的宏偉藍圖,為文化事業的大發展大繁榮指明了方向。隨著文化強國戰略的加快實施,文化產業將發展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文化軟實力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引領、教育、推動作用將日益顯現,文化發展迎來了空前的大好時機。目前,我國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和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對革命老區扶持力度加大、秦巴山區連片扶貧開發的加快推進,都將為恩陽文化產業的加快發展提供強有力保障支持。按照省委建設文化強省的要求,巴中市出臺了《關于加快建設文化強市的決定》,提出了到2020年,把文化產業發展成為支柱性產業。新區成立以后,我區第一次黨代會提出了建設“四新恩陽”的新戰略目標,確立了要把我區建成西部文化旅游新亮點和生態歷史文化名城新名片。今年,區委領導班子先后三次召開“恩陽古鎮保護與開發建設”專題會議,提出“高端規劃、彰顯奇特,強化宣傳、擴大影響,政府主導、科學營運”等建議意見。有力助推恩陽古鎮的保護開發建設工作。大力發展旅游產業,為恩陽的文化產業提供了強大的的市場空間和千載難逢發展機遇。
2、資源優勢。恩陽歷史悠久,文化底蘊厚重,既有豐富的三國文化、紅色文化等歷史文化資源,又有眾多個性鮮明的民俗文化和特色獨具的生態文化資源。
3.潛力優勢。文化產業領域廣泛,共涉及國民經濟10個大類、50個中類、120多個小行業。我區文化產業392家,規上文化產業9家,尚有許多行業領域是空白,沒有涉及,表明我區的文化產業潛力巨大,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三、恩陽區文化產業發展思路和建議
1、按照城市“十五分鐘文化圈”、農村“十里文化圈”的要求,結合城市總體規劃和“巴山新居”建設規劃,進一步完善城鄉基層文化站點布局,提升鄉鎮文化資源配置和服務水平。以產業園區、專業街區、優勢業態和重點企業為依托,推進文化產業提質增量,加快發展成為我區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
2、大力實施品牌戰略。以區域特色文化資源為基礎,打好紅色文化、歷史文化、生態文化“三張牌”。恩陽古鎮保護和開發、積極推進米倉道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工作。依托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打造恩陽歷史文化古鎮,有序推進米倉道文化旅游精品線路建設,做足做精生態歷史文化名城新名片。
3、創新工作機制。充分激活文化發展活力,全面推進文化服務社會化、市場化、多樣化發展。創新鄉鎮文化機構管理模式,提高基層文化服務效能。加大資金投入,建立多渠道、多層次的投融資體系,通過各類文化產業投融資平臺,加大文化產業招商引資力度,積極推進我區文化產業的快速發展。
4、加強統計工作。一要搞好對接。主管部門要及時反饋工作信息,對接好統計。統計部門要加強業務指導,規范基礎工作,及時交流溝通,確保工作渠道暢通。二要探索新方法。積極探索符合我區實際情況的統計方法,將文化產業應統盡統,客觀準確的反映我區文化產業發展成果。
5、打響“文化+”這張牌,讓文化與各領域深度融合,既促進文化繁榮發展,也促進相關產業轉型升級。讓文化主動融入旅游、城建、會展、工藝設計、餐飲、體育、農業、工業、服務等行業,讓文化和其他產業共生、共榮、共進。
通過幾年的努力,初步形成具有以資源型產業為主、文化創意、咨詢策劃、動漫、網游產業為輔的特色文化產業,文化產業成為我區新的經濟增長點和重要產業增長極。爭取到2020年文化產業增加值達到7.5億元,占我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約達到5%,讓文化產業成為支柱產業。文化產業發展體系更為完善,體制機制更富有活力,企業創新能力顯著增強,文化產品和服務出口明顯擴大,切實加強對恩陽文化產業發展的組織領導,成立恩陽文化產業發展領導小組,加強對文化產業發展的統籌、協調、組織和指導;積極鼓勵和引導非公有資本進入文化產業領域,以政府為主導,市場為主體,進一步提高融資能力和投資效益,推動文化產業快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