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家玲
摘 要:創新是民族進步的靈魂,創新思維也是未來人才必備的基本素質。數學作為一項基礎學科,對于學生的基礎知識積累以及實踐技能提升、綜合認知能力培養都有重要的促進價值。特別是在高中時期,對于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要求較高,教學中就需要教師能夠善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意識,以便能夠滿足學生不斷增長的知識需求。本文筆者就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意識入手進行論述,談一下我對數學教學活動的一點認識。
關鍵詞:高中;數學;創新;意識;培養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8-196-02
一、重視學生創新意識培養
數學是一項規律性、技巧性相對較強的學科,對于學生的思維能力有著較高的要求。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對于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在解題的過程中、在生活中的過程中能夠善于創新思路,提升學生的綜合技能。
1、注重教學引導
在中學階段,由于學生自身的思維能力、認知能力相對較弱,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往往還依靠教師的教學引導。這就需要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要創設良好的課堂心理環境,多與學生溝通,營造和諧、寬松、樂學、民主、平等、互相信任、心情愉悅的學習氛圍,優化他們的創新心理。此外教學中教師也要善于通過典型例題,引導學生推廣探究;通過新知識,引導學生求新探究;通過快捷思維訓練,引導學生直覺探究;通過一題多解,引導學生求異、求巧探究等途徑,豐富學生的創新思維感知。
2、創新教學環境
教學環境對于學生的學習發展影響重大,特別是在數學教學中:因為數學學科中有些知識是非常抽象的,是看不見、摸不著或很難去感覺得到的東西,這些知識僅靠口頭的描述是很難勾起學生的想象、激發學生思維的。這時讓多媒體教學進入課堂,利用多媒體強大的交互效果,創設更加直觀便捷的課堂教學情景,將所學的知識化抽象為形象,化枯燥為樂趣,讓學生由苦學變樂學,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導作用,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熱情,使學生在自主學習中實現創新。
3、重視問題引導
都說“問題是數學的心臟”,解決問題的過程就是學生掌握知識的過程。教學中教師就要創設良好的“提出問題”的氛圍,鼓勵學生大膽地猜想,大膽地懷疑,提出自己的問題,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讓學生體會到問題意識的重要性。其次,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有了問題意識之后,應進一步地從不同的方向引導學生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進而解決問題,以扶持其創新行為,引導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悅。
二、做好學生創造思維教育
數學是思維的體操,學習數學的過程也是學生思維技能提升的過程。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創新教學模式、改善教學策略,做好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培養,為他們的學習發展打好基礎。同時教師也要鼓勵學生創新解題思路,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模式來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鞏固學生的學習成果。
1、注重學生創造思維能力培養
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發展的引導者、學生知識學習的組織者,教師的教學對于學生的學習發展意義重大。教學中就需要我們能夠采取科學的引導策略,注重對于學生思維技能的培養教育。
首先要培養學生的觀察力:觀察是信息輸入的通道,是思維探索的大門。敏銳的觀察力是創造思維的起步器。可以說,沒有觀察就沒有發現,更不能有創造。教學中引導學生觀察之前,要給學生提出明確而又具體的目的、任務和要求。要在觀察中及時指導,比如要指導學生根據觀察的對象有順序地進行觀察,要指導學生選擇適當的觀察方法,要指導學生及時地對觀察的結果進行分析總結等。此外也要科學地運用直觀教具及現代教學技術,以支持學生對研究的問題做仔細、深入的觀察。第四,要努力培養學生濃厚的觀察興趣。
其次要培養學生的想象力:想象是思維探索的翅膀。愛因斯坦說:“想象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可以包羅整個宇宙。”在教學中,引導學生進行數學想象,往往能縮短解決問題的時間,獲得數學發現的機會,鍛煉數學思維。培養學生的想象力,首先要使學生學好有關的基礎知識。其次,新知識的產生除去推理外,常常包含前人的想象因素,因此在教學中應根據教材潛在的因素,創設想象情境,提供想象材料,誘發學生的創造性想象。另外,還應指導學生掌握一些想象的方法,像類比、歸納等。
再次要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技能:發散思維是指從同一來源材料探求不同答案的思維過程。它具有流暢性、變通性和創造性的特征。加強發散思維能力的訓練是培養學生創造思維的重要環節。根據現代心理學的觀點,一個人創造能力的大小,一般來說與他的發散思維能力是成正比例的。在教學中,要通過一題多解、一題多變、一題多思等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
2、引導學生進行創新思維能力實踐
俗話說“學以致用”,數學教學的最終目的是為了使學生能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問題。因此,通過解題教學,要讓學生在掌握基礎知識、基本方法、基本技能的前提下,學會從多個角度提出新穎獨特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培養他們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發展他們的創新思維,使他們具有敏銳的觀察力、創造性的想象、獨特的知識結構以及活躍的靈感等思維素質。在解題中引導學生打破常規、獨立思考、大膽猜想、質疑問難、積極爭辯、尋求變異、放開思路、充分想象、巧用直觀、探究多種解決方案或途徑,快速、簡捷、準確地解決數學問題,這些都是創新思維的體現。
我們知道:數學史上不少的數學發現來源于直覺思維,如笛卡爾坐標系、費爾馬大定理、歌德巴赫猜想、歐拉定理等,應該說它們不是任何邏輯思維的產物,而是數學家通過觀察、比較、領悟、突發靈感發現的。通過數學建模教學,使學生有獨到的見解和與眾不同的思考方法,如善于發現問題,溝通各類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等是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核心。
例:證明
分析:此題若作為“三角”問題來處理,當然也可以證出來,但從題中的數量特征來看,發現這些角都依次相差72°,聯想到正五邊形的內角關系,由此構造一個正五邊形(如圖)
由于
從而它們的各個向量在Y軸上的分量之和亦為0,故知原式成立。這里,正五邊形作為建模的對象恰到好處地體現了題中角度的數量特征。反映了學生敏銳的觀察能力與想象能力。如果沒有一定的建模訓練,是很難“創造”出如此簡潔、優美的證明的。正如E·L泰勒指出的“具有豐富知識和經驗的人,比只有一種知識和經驗的人更容易產生新的聯想和獨創的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