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憲彩
摘 要:合作學習作為一種新的組織形式有其獨特的先進性,它既關注學習的對象又關注學習主體,對學生的終身學習和長遠發(fā)展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合作學習;行為探究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8-217-01
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基礎教育進行了新一輪的課程改革,頒布了《全日制義務教育課程標準》,提出了新的教學目標,同時著重強調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改變以往的以被動式接受學習為主的學習方式,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新的學習方式。合作學習對于促進學生的發(fā)展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他能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精神與合作能力。現在合作學習方式已經廣泛應用于數學課堂,合作學習中教師應該做些什么使合作學習更加高效呢?筆者就自己幾年來的思考和探究談下個人看法。
一、課前精細的設計教學
合作學習理論認為:合作的價值就在于通過合作,實現學生間的優(yōu)勢互補。教師要根據學情合理安排需要合作的內容,因為不是什么內容都需要合作的,否則合作學習就失去了意義。因此,教師在備課時要做到:深入研究教材、深入了解學情。在充分了解學生的認知能力,知識結構,具體的生活環(huán)境基礎上找到適合且需要合作學習的內容,按照“最近發(fā)展區(qū)”理論,找到學生跳一跳就能抓到的“果子”,然后設計有意義的、開放性的適合討論的問題。
二、正確把握合作契機
合作學習作為有效學習方式的一種,并不是什么問題都適合拿來合作討論的,而且一節(jié)課的時間能真正討論清楚一直兩個問題就足夠了。筆者曾聽過一節(jié)“合作學習”的課,一節(jié)課下來,老師提了五六個問題,有的問題提出后,好多學生都是一口說出了答案,但是老師每提一個問題后,都說“小組討論一下”,于是,一節(jié)課都在轟轟烈烈的討論聲中度過了。這樣的小組合作學習就太“濫”了,學生所學的知識沒有向深度、廣度拓展,合作學習流于表面,已經失去了“合作”的真正意義。那什么樣的情況才能用合作學習呢?筆者認為這幾個方面應該進行小組合作:學生一個人操作無法完成時;學生感到迷惑、混沌時;答案多樣性時;知識需要深化、拓展時;學生意見不一樣需交流時。小組合作能讓他們在組內冷靜的思考,理智地分析。
三、靈活調整教學內容
在實際教學中,合作學習基本按著教師的思路進行,但有時也會有“意外”,也會偏離設計好的軌道,有時還會有“意外收獲”,我想這恰恰就是教育的魅力所在。因此需要教師根據實際情況靈活調整教學內容。如在教學“圖形的認識”時,出示討論題:生活中有哪些東西是我們學過的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球?這個問題比較簡單也與學生生活比較接近,課堂討論得非常熱烈、激烈。我也來到他們中間傾聽。慢慢地就發(fā)現有幾個小組發(fā)生了爭論,原來是講桌上的墨水盒,有的小組學生認為是正方體,有的則認為是長方體。怎么會這樣呢?墨水盒不是長方體的嗎,于是我問:你說是正方體,理由是什么?學生回答:墨水盒的正面是正方形。哦,我突然意識到有一大部分孩子對正方體和長方體不能正確區(qū)別呀。于是我立即決定取消下一個游戲環(huán)節(jié),改為再一次講解正方體和長方體的區(qū)別,我和學生們運用觀察、比較、觸摸等各種方式。最后學生們異口同聲地說:“這墨水瓶是一個長方體!”
四、交流過程中中適時指導和干預
在學生合作交流的過程中,教師是“導演”。教師的作用體現在:善于發(fā)現學生在合作交流中產生的問題,及時進行適當的指導和幫助。例如,教學蘇科版一年級 “統(tǒng)計”一課時,讓學生從好多長方形、三角形、圓形中統(tǒng)計各個圖形有多少個,看誰的統(tǒng)計既清楚又方便。教師可以分以下三步進行指導:(1)先分工誰報名稱,誰記錄;(2)先想想,自己準備怎樣記錄;(3)記下來后怎樣交流、怎樣比較、怎樣分析。如果不作指導和幫助,課堂容易出現混亂局面
五、培養(yǎng)學生熟練掌握合作技能
在合作學習的實踐中常??吹?,老師的問題剛提出來,一些愛表現的學生立即說出自己的答案,而且這個答案是沒有經過認真思考的,過了不到2秒鐘,他又想起了什么,又說出了一個答案,而且這個答案也是不全面的,每個班里都有幾個這樣的學生,這樣不僅浪費時間,而且也會打亂其他學生的思路。為避免這種情況,老師就要事先講清合作規(guī)則,使學生掌握必要的合作技能:包括如何傾聽別人的意見,如何表達自己的見解,如何糾正他人的錯誤,如何汲取他人的長處,如何歸納眾人的意見等。筆者是這樣規(guī)定的:在討論前,小組成員必須獨立思考,把自己的想法記下來,再在小組長的安排下,各個成員各自說出自己的想法,其他人傾聽,然后討論,最后形成集體的意見后由記錄員將其整理出來。這樣,每個人都有了思考的機會和時間。
學生掌握了這種技能,合作學習就基本成型了。
六、科學運用評價機制
教師要在活動結束后及時進行總結和評價,使學生統(tǒng)一認識,得出正確結論。一般采取小組匯報的形式,此時,對中等生和學困生給予特別的關注,提高小組活動參與的均衡度。另一方面,對小組的活動情況進行評價。如哪一組最團結協(xié)作,哪一組最有創(chuàng)新,哪一組最守紀律等。教師對小組中成員的表現也要從是否積極參與,是否友好合作,小組成員是否認真工作,是否有責任心等方面進行,對那些在學習上有一定困難的學生,教師要善于發(fā)現他們的點滴進步,采用激勵機制及時鼓勵和表揚。必要時發(fā)些獎品也是可以的。
不要小看教師簡單幾句評價的話,它能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適時的鼓勵性語言能使學生信心倍增,因此教師要著眼于學生小組學習的全程,而不是只關注結果,例如,一位同學經過小組合作學習后沒能回答出老師提出的問題或沒能寫出問題的答案,是否就表示他(她)在這次小組活動中沒有收獲呢?其實不是。如果他在小組合作學習時很專心或者比以往專心,那也是進步,也是有所收獲;在情感體驗方面,可能自信心提高了或者對數學的興趣濃厚了,那也是很大的收獲;在認知方式方面,如果能自己獨立提出見解(不管對錯),沒有依賴老師和其他的同學,那也是一種進步??梢詮纳厦婧芏嗟姆矫嬖u價學生,其中哪一方面有所進步,都是有收獲。
綜上,合作學習作為一種新的組織形式有其獨特的先進性,它既關注學習的對象又關注學習主體,對學生的終身學習和長遠發(fā)展有極其重要的作用。我們只有不斷創(chuàng)新,不斷發(fā)現問題,總結經驗,才能發(fā)揮出這種學習方式的有效性,才能有效促進教學效率的提高,真正實現高效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