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明蘭
摘 要:美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要求培養中學生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并提高其審美能力。
關鍵詞:散文;閱讀教學法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8-237-01
美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要求培養中學生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并提高其審美能力。然而,在應試教育體制下,語文教師還未完全擺脫傳統的教學模式,忽視了散文教學的美學意義,對散文中美的感知和鑒賞就無從談起,就更不必說去發現和創造美了。如何挖掘教材審美元素,實施審美教育,筆者將結合一線教學經驗和體會談談散文四步閱讀教學法:
一、從語言中審美
語言是作者思想感情的表達媒介,只有把握散文的語言美才能進行深入的閱讀。在閱讀教學中,借助誦讀反復作用于人的眼睛、耳朵、大腦、心靈的是什么?是語言,新鮮豐富的語言,就是滋養大腦和和心靈的營養,閱讀把它們內化為人的精神和情感。
朗讀法。散文教學,應注重朗讀教學,讓學生在朗讀中體驗,體驗中升華情感。葉圣陶先生曾經說過:“激昂處還他個激昂,委婉處還他個委婉。”在指導朗讀時可采用范讀營造情感氛圍,引導學生進入課文意境,用心領悟,與作者產生強烈的共鳴。教學時,朗讀形式要多樣化,教師范讀、聽讀錄音,學生可采用個讀、齊讀、組、男女搭配朗讀、分角色朗讀等多種形式。總之,通過對散文中優美語言的朗讀,感受優美的畫面,體驗豐富的情感,讓朗讀引領學生的審美。
探究法。散文教學中,往往要通過品味語言,感受語言的妙處,來體會作者寄托的情思,把握文章的主題。這要求師生對優美的語言進行深入的研究和挖掘。這種虛實結合,引起人的聯想,給人以溫馨,柔美的感受,充滿了詩情畫意,這樣的意境只有在深入的研究文本中才能體會。
二、從欣賞意境中審美
散文的意境是由作者對事物仔細觀察,捕捉到美的畫面,準確地把握其特征,然后將感情色彩融于其中,創造的情境。因而散文閱讀欣賞離不開情境的審美想象。
品味鑒賞法。人們常說的意境深遠就是指散文中作家的一種情懷,即人生感悟。而這種意境的表達又借助于語言表現,那對散文的意境欣賞就可以從品味鑒賞語言開始。散文教學時,要能讓學生感知作品的語言風格,體會作者內心的情感。
想象和聯想法。學生在閱讀文學作品時,往往由于時空的原因,與作者及作品所反映的時代背景產生一定的距離,再加上學生生活體驗的有限性,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就應該調動學生的豐富想象力,創設一定的情境,讓學生更貼近作品的時代如蘇教版魯迅《雪》一文用豐富的想象創造了優美的意境。雪野不缺春的氣息和溫暖,但似乎少了人的靈動——不要緊,聯想能彌補這個,孩子們精心專心塑雪羅漢的場面,給人帶了無限的生活樂趣。魯迅把讀者引入他的聯想想象中,讀者又把文字語言用聯想想象構成畫面,這是何等的巧妙啊!
三、從體驗情感中審美
設置情境法。教學情境中滲透著情感活動,這主要表現教學過程受各種情感因素的影響;教師與學生都進入各種情感活動。教學過程產生各種情感結果,這種結果要教師和學生共同體驗。如蘇軾的《記承天寺夜游》一文,采用新奇的借喻描繪月色的皎潔、澄澈。在賞析完成后,我出示了幾張應景的畫面,采用了以下的教學環節:1.根據課文內容,運用生動的語言描繪畫面,最后是能使用恰當的修辭手法;2.配樂朗讀,先自讀,體會畫面、感受意境,再聽讀鑒賞。在自學文本的基礎上,再通過畫面描繪、配樂朗讀訓練,極好地為學生創設了意境。
指導法。審美教育實質上是一種情感教育,美育重在審美主體對審美對象的感受和領悟。教師組織語文課堂教學前,除了備學生還需備教材,要深入研讀文本,了解作品的寫作背景,及作者的生平經歷,不僅要備內容、還要備寫法。教師要明確教學目標,一篇美文要“教什么”和“怎么教”進行規劃。對要教到什么程度,不教什么,都必須爛熟于心。只有讓學生走進作者所生活的時代,了解當時的社會背景,搭建一個縮短學生與作家時空的平臺,才有可能讓學生理解文章的主旨,才能進行審美活動,從而達到審美目的。
四、從發現創造中審美
形象賞析法。散文的形象美是通過散文的語言文字所營造出來的一種美學形象,是散文語言的結晶體,抓住這一結晶體來走進散文,鑒賞散文,是實現散文美育的一種有效途徑。敘事散文中的人物形象,往往是圍繞某件事,或某幾件事刻畫人物,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抒發作者的情感、態度。教學時可以通過典型特征,刻畫人物形象。也可以通過生活小事,體現人物形象。還可以通過真摯語言,提升人物形象。抓住人物語言分析人物形象品質,體會作者情感。寫景抒情散文,往往以寫景為主,常采用托物言志,融情于景等表現手法,抒發作者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從而揭示人生的哲理。在散文課堂教學中“探尋作者感情抒發、升華的內過程,挖掘課文所點染的生活哲理和審美意義。
實際練筆法。散文的審美教育不能停留在學生賞析理解的基礎上,還應有所練筆,讓經典散文的語言美、意境美、形象美、結構美和思想美成為學生練習創作的源泉。教師應引領學生走進生活、感悟生活,激發創作的靈感。1、從自然中探尋美點,小到一滴水的晶瑩,一片葉的生命,一朵云的靈動,并能用靈動的語言加以描繪。2、發現社會風尚之美,如文明禮儀之美、人與人,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并用積極樂觀的心態和客觀的描繪展現這些美。3、發現各人偉大的崇高品質并繼承和發揚,發現身邊普通人的尚善如水的情懷,呈現出人性中的閃光點。4、學會在逆境中找到自信和堅強,學會在浮躁中找到一份寧靜,學會在世俗中做到淡定,在忙碌中學會欣賞。讓學生擁抱生活,用理性體悟生活。
教師在散文教學中要善于引導學生去感受美、塑造美,做美的鑒賞者和塑造者。只要發現生活中的美,并從中得到感悟,運用想象用恰當的語言表述,就是美的創造,這本身就是語文教學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