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珍
摘 要:體驗是生命的活動、心靈的感受。學生是生活中的人,學生的數學體驗,同樣離不開學生的生活。缺席了數學與生活的聯系,體驗也就沒有了“舟輯”與“橋梁”,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我們認為生活化才是數學體驗學習的基本途徑。數學本來就來源于生活,數學科學的最重要功能也必然是服務于生活。數學教學密切聯系生活這應當是數學學科的基本特征,也是學好數學的基本規律。
關鍵詞:生活化;數學;體驗教學;途徑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8-270-01
新課程理念強調:“人人在數學學習中有成功的體驗,人人都得到發展”。數學知識、數學思想和方法必須由學生在現實的數學實踐活動中理解和發展。讓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為學生提供充分的從事數學活動和交流的機會,促使他們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同時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使學生的主體意識、能動性和創造性不斷發展。由此可見,學生要發展,就必須體驗學習的過程,而獲得體驗的最好方法就是親身參與。獲得體驗的過程不僅僅是知識的獲取,更積極的意義在于這是一種生命的歷程,是生活的體驗。課堂教學正是實現這一體驗的載體。課堂教學是學生體驗知識形成過程、獲取知識、形成技能、獲得成功體驗從而和諧發展的過程,而這一系列目標的實現都與教師傳統地位的轉變、指導職能的發揮密不可分。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該走下講臺,走近學生,以精練實效的“導”為指引,將參與體驗、探究、操作、思考的權力還給學生,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充分地讓學生去參與、去體驗。那么,如何才能使生活化真正成為數學體驗學習的基本途徑呢?
一、善于把生活語言抽象為數學語言
數學來源于生活是指數學現象本來就是生活現象,而表述生活現象的語言必然也就可以抽象數學語言,或者甚至說數學語言必然會是生活語言的抽象提升。在數學教學中,教師善于引導學生把生活語言抽象為數學語言,就可以使學生對數學產生強烈的親近感和認同感,從而為學生用數學的方法使處理問題解決問題提供了必要的條件和基礎。
二、精心設計操作活動,為學生提供充分的體驗時間和空間
學生參與數學學習的過程應該是一個體驗的過程,并在體驗的過程總形成自己對數學的理解,在與他人的合作中,逐漸完善自己的理解。這樣學生就需要有充分的從事數學活動的時間和空間,在自主探索、親身實踐、合作交流的氛圍中,接除困惑,更清楚的明確自己的思想,并有機會分享自己和他人的想法,在親身體驗和探索中認識數學,發展自己的數學思維。如在教學《三角形面積》的時候,安排了兩次操作活動,第一次要求學生小組合作,利用教師提供的四個圖形,通過剪一剪、折一折、拼一拼的辦法求出三角形的面積。目的是運用轉化思想,借助操作活動建立豐富的直觀表象模型,為學生的數學理解提供“腳手架”;第二次是一位學生用兩個完全一樣的直角三角形拼出長方形后,教師再次組織學生用兩個鈍角三角形、兩個銳角三角形拼出長方形以外的其他圖形,目的是在前面豐富的表象的基礎上聚焦——三角形的面積理解的一般意義就是任意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都能拼出平行四邊形,從而使得學生對三角形面積的數學理解更透徹。
三、聯系生活實際,讓學生體驗生活化數學
教學中,要讓學生的探索成為可能,就要求教師在處理教材時,注重聯系 學生的生活實際,能動的對教學內容進行加工,并精選日常生活中司空見慣的材料,以活動的、開放的形式呈現給學生,激活學生的生活經驗,讓學生通過觀察、實驗、猜想、驗證、交流等活動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這樣,在不知不覺的探究過程中,學生學會用已有的知識來解決未知的問題。
四、樂于為學生營造自由探究的機會
讓學生在教學學習中自由地探究,也就是使學生在課堂上擁有自主的學習生活,正是在這種自主的學習生活中,學生有了更多的自由體驗的機會。
整個學習活動的展開,始終給學生自主探索的機會,在模擬的購物經歷中,體驗到了知識發生的過程,體驗到了數學運算順序的來龍去脈。
五、重于學生創設合作交流的氛圍
合作交流是一種重要的生活手段,在學生的課堂學習生活中應當有較多的合作交流活動,使他們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開展合作交流活動,在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會合作,學會思考。如:8+7=15在合作交流的氛圍中,學生與學生之間思維相互碰撞,引出以下方法:
1、數數。1個1個添上去數。
2、分拆。如湊+法8+7=15這是容易接受的方法,湊“5”法。8+7=15出現湊“5”法時,教師有意識地讓學生說出想法,并加以引領。這一方法很好,至少具有以下三方面的優勢(1)湊“+”法聯想到湊“5”法,聯想能力的培養;(2)想到“5”是“+”的一半,有較強的數感;(3)蘊含著“5×3”的乘法含義,知識延伸的跨度是很大的,由此看出,孩子們的思維是很上位的。
3、轉化。如學生能將“8+7”轉化成10+5(10-2+5+2),體現了數的組成與分解?!稗D化”的過程中滲透數的“恒等”的思想。四是遞推:因為6+6=12,所以8+7也就是等于12+3。這對于培養學生的數學思考方法,尤其是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是大有裨益的。
總之,體驗學習需要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全過程,在體驗中思考,鍛煉思維,在思考中創造,培養、發展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當然,創設一個愉悅的學習氛圍相當重要,可以減少學生對數學的畏懼感和枯燥感。讓學生親身體驗,課堂上思路暢通,熱情高漲,充滿生機和活力;讓學生體驗成功,會激起強烈的求知欲望。同時,教師應該深入到學生的心里去,和他們一起歷經知識獲取的過程,歷經企盼、等待、焦慮、興奮等心理體驗,與學生共同分享獲得知識的快樂,與孩子們共同“體驗學習”。
參考文獻:
[1] 尹美霞,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如何有效開展小組合作學習[J],考試周刊,2011
[2] 余 飛,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注重學生數學體驗的思考與實踐[J],新課程學習,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