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秋琴
摘 要:為了培養創新型人才,教育必須創新。首先是教師,教育的角色和觀念的創新。其次是學生,激發學生求知欲,鼓勵學生勇于創新;靈活結合教材,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給予學生創新思維表現的空間。
關鍵詞:信息技術課程;創新能力;教學模式;活動空間;教師角色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8-327-01
創新思維是人類創造力的核心和思維的最高級形式,是人類思維活動中最積極、最活躍和最富有成果的一種思維形式。人類社會的進步與發展離不開知識的增長與發展,而知識的增長與發展又是創新思維的結果。創新是人類進步、經濟發展的動力和源泉。為了培養創新型人才,教育必須創新。
在信息技術教育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本人認為有以下兩點:
一、教師教育角色和觀念必須轉變
在素質教育發展過程中,教師職責由傳授知識轉而指導、引導學生思考,學生學習由接受知識轉向素質發展,即從死記硬背轉變為鼓勵學生探索和創新。要讓創新真正走進課堂,教師首先轉變觀念,放下居高臨下的架子,才能讓學生思維敏捷,想象力豐富,敢想、敢說、敢問,并樂于發表獨特的見解。教育不應該僅僅是訓練和灌輸的工具,它應該是發展認知的手段。一個有創造性的教師不單是上好一節課,而是怎樣充分應用各種教學方法,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調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發展學生的聰明才智,開拓學生思維來獲得新的知識。要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特點建構,要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實踐能力和以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主動性為目的,逐步培養起學生在紛繁復雜的社會中收集處理信息、交流運用信息的實踐能力,要以學生為中心,以任務為主線,以協作為手段,以教師為輔助。
二、學生創新思維如何培養
1、激發學生的求知欲,鼓勵學生勇于創新
信息技術本身的發展就體現著一種創新意識,一開始接觸這門課的時候,學生都有很大的好奇心,這種好奇心如果在課堂上得到有效的引導,必將會喚起學生的創新意識,成為學生進行創新的原動力。在課堂教學中努力營造寬松、積極、探索創造性的課堂氣氛,鼓勵學生樹立“嘗試”創新意識,敢于參與,敢于提出,就是成功。
在教學《制作特色賀卡》一課,我要求學生每人制作一張圣誕賀卡,送給老師、父母或者親朋好友,最后評選出最佳制作者。學生們陷入了一種創作的自我陶醉中,充分激發了他們智慧的火花,活躍了他們的思維,強化了學習興趣和求知愿望。
在操作的過程中,有學生大膽提出了一些問題,如繪制橢圓和矩形時很容易,但是如何快捷的繪制出圓和正方形呢?這時我會先吊吊他們的胃口,吸引所有人的注意力,再適時告訴學生按住“Shift”鍵不松手,再點擊矩形框或橢圓工具,按鼠標左鍵向右下方拖拉,即可形成圓或正方形。對于一個問題,讓學生先發現后解決,繼而掌握這個技巧比將這個技巧直接授給學生去掌握的效果要好,這就是要“授之以漁,而不是授之以魚”。
創作的過程中還要及時發現學生創新的閃光點,并及時表揚和鼓勵。學生操作時模仿的多,創新的少,創新能力不強,如果能及時點評學生的優點,對學生的創新是莫大的鼓勵。所以,一旦發現有好的作品出現時,我會把作品直接用“學生演示”,播放給大家看。小學生好動、好奇,對于信息技術的認識習慣于平時的電子游戲中,喜歡各種生動有趣的卡通人物形象,注意力不集中,容易被直觀形象、生動活潑、形式新穎、色彩鮮艷的東西所吸引。所以,課堂上,我向學生演示用相片軟件制作出來的合成照片,讓學生感受到相片合成的樂趣,不再羨慕網絡的相片合成。學生嘗到了創作的快樂,享受到了收獲的喜悅。創作的熱情,一下子就被調動起來了。
2、靈活結合教材,激發學生創新思維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信息技術教師要在激發學生創新意識的基礎上,加強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不同層次學生的探索和創新欲望不同,在教學中利用新舊知識的聯系,提出需要解決的問題,并設計一系列具有啟發性的問題。這些問題應滿足如下要求:一要有適當難度;二要在教和學方面富有探索性;三要能培養與訓練學生的創新能力。
例如:在教學《文件與文件夾的基本操作》一節時,先讓學生掌握文件夾的創設和命名,然后讓學生探維索文件的轉移,學生可以依照創設文件夾的方法擊打右鍵,細心的學生就會發現復制和剪切的功能,及時鼓勵學生大膽嘗試,大膽探索。
上機操作時都會遇到這樣和那樣的問題,由于學生多,有些問題就不能得到及時解決。此時,可以把學生進行分組,可以把不懂的問題匯報給組長,進行小組討論,小組討論無法解決,再由老師親自指導。這種形式比教師單純的說教,效果顯著得多。
3、給予學生創新思維表現的空間
學生的創新意識如果得不到表現,得不到認同或修改的建議,那么,學生的創新能力就得不到提高,創新意識就不能強化,慢慢地,學生就會失去創新的動機。因此,教學要努力培養每位學生表現的空間,讓他們充分展示自己的動手操作絕技,充分發表自己獨特的見解,以及他們精心構思的作品。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就是讓學生的學習不拘泥于課本,不搞簡單的就事論事。學習、小組討論、社會實踐等空間,都應成為教師備課的一項內容進行設計。
例如:在教學生制作賀卡時,可以讓學生把自己在生活的小想法添加進去,讓賀卡更加有自己創作的特色,對每份賀卡通過多媒體的放映,讓同學共同欣賞,發現各自的優點。圣誕來臨之際,我結合生活實際,把作業布置成每人送我一張電子賀卡。讓他們充分發揮自己的創新思維,比一比誰的賀卡最漂亮,這樣充分給予他們創作表現的空間。
總之,“教育是知識創新、傳播和應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創新精神和創新人才的搖籃”。而學生是一個充滿幻想和求知欲的錦囊,你如何將里面的東西展示出來呢,就要不斷鼓勵學生主動思考,勤學好問,發掘學生內在潛藏的無限創造力。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從更新教學觀念入手,從改革教學模式著手,培養學生良好的信息素質,提高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使他們適應信息時代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