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桂蘭
摘 要:文中的內容可以在圖上形象直觀地顯現。而圖上的內容,在文又能找到與之相吻合的具體表述的語言文字。
關鍵詞:教學方法;語文能力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8-374-01
《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明確指出:積極發展學校電化教學,推廣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那么,小學語文課堂上如何把握電教媒體使用的最佳時機,以達到傳統教育和現代教育手段的相互融合,相互滲透,相互補充的目的,培養和發展學生的智能素質呢?
一、揭題質題后及時使用,有利于學生獲得豐富具體的表象
教師在揭題質題后,學生處于渴望盡快了解課文所描述的景物的心理狀態。此時適時映出課文描述的畫面,可以使學生正確感知文章所描述的內容,能激發學生強烈的興趣。通過看幻燈、電視錄像等畫面,加以獲得深刻而形象的印象,為理解文章的詞句提供了鮮明的形象。如教《桂林山水》這一課,當板書課題,質題后,學生處于渴望了解桂林山水具體情景的心理狀態,此時放映“桂林的水”和“桂林的山”的特寫鏡頭,可使學生進入水靜、清、綠,山奇、秀、險的意境中,激發起他們對桂林山水之美景的喜愛和贊美之情,為學生學習文中的詞句打下了伏筆,提供了鮮明生動的形象。
再如學習《十里長街送總理》一文,學生理解不了人們崇敬愛戴、懷念周總理的深厚感情。于是,我在引導學生解釋課題之后,便打開錄音機,讓學生傾聽播音員在深沉的哀樂聲中朗讀課文的錄音。在朗讀“等靈車”時,我映出“等靈車”的幻燈片,讓學生邊聽邊看人民等靈車時的情景,讓學生感受人們焦急而又耐心的心情;當朗讀到“望靈車”一段時,我又打出了預先自已設計的抽拉式幻燈片,顯示靈車的情形和靈車緩緩前進的情景,讓學生感受那莊嚴肅穆的氣氛,初步體會人們眼睜睜望著靈車悲痛欲絕的心情,為學生情感的升華作了聚積。
二、解決課文重點和難點,領會課文中心思想時使用,利于深入理解課文
電教媒體的最大優點是可以使聲、圖、文并茂,彌補學生難以感知的東西。如《飛奪瀘定橋》一課,重點是要讓學生體會到紅軍戰士飛奪瀘定橋時不怕犧牲,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難點是學生沒有瀘定橋的感性認識及周圍環境的感性認識,不知道瀘定橋的結構和奪橋過橋時的危險。教學這一課的第六自然段時,我先讓學生朗讀課文,映出幻燈片(復合),引導學生觀察瀘定橋的結構:只有13根鐵鏈,兩邊各有兩根,算是橋欄;底下并排9根,沒有木板。然后又打開錄音機,播放“震耳欲聾的波濤聲。還快速拉動活動拉片,顯示出滔滔的江河水傾瀉直下的情景,摹擬當時的地理環境的險要,使學生體會到瀘定橋的地理位置的險要。此時,我又讓學生對照課文,研究為什么稱“瀘定橋”為“天險”,這時,在錄音機中,又不斷傳出“嗒嗒嗒……”的機槍聲,更渲染了當時緊張激烈的戰斗氣氛,突出奪瀘定橋的艱難。課文的第七自然段是全文的重點和難點,最能體現文章的中心思想。在學習這段時,我先提問:“紅軍戰士怎樣奮勇奪橋的?”在學生閱讀課文,初步理解該自然段的情節后,再讓學生看幻燈片。此時我在一張幻燈片的基礎上覆蓋了一幅二十二勇士奮勇奪橋的幻燈片,并播放配有沖鋒號、槍炮聲、喊殺聲等緊張、雄壯音樂聲的錄音,形象地再現了緊張激烈的戰斗情境,從而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由于我恰當地使用復合幻燈和錄音,學生就仿佛置身于奪橋的情景,產生了身臨其境的感覺,學生也自然而然地體會到紅軍戰士英勇頑強、不怕犧牲、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在理解重點、難點體會中心思想期間,由于播放了波濤轟鳴的聲音,學生也就很直觀地理解了:震耳欲聾“的意思。
三、介紹地理位置時巧用,利于學生體驗課文的意境
語文教材所涉及的地理位置較廣,而小學生在地理知識方面認識較少,知識面窄、不易理解。電教媒體可以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把小學生難以感知的事物和現象,能在有限的時間內具體、形象地顯現出來。因此,在介紹地理位置時,運用電教媒體,適時投影,可使學生一目了然,有助于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如教古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一詩,“黃鶴樓”、“揚州”各在什么地方?與詩人有什么關系?再如《泊船瓜洲》中“京口”、“鐘山”、“瓜洲”各在什么地方?與詩人有什么關系?這些假如弄不清楚,就會影響學生對詩句的理解,因此,在學這兩首古詩之前,我先畫了一條由西向東流的長江,再畫出有關地理位置,用投影的方法放映地理位置圖,使學生清楚地了解地理位置,便于體會詩人用詞的準確性,如“西辭”。還便于學生理解詩人“明月何時照我還”的心境和“孤帆遠影碧空盡”所表達的詩人對老朋友依銥惜別的情意。通過運用幻燈手段,學生很清楚地了解了詩歌中的地理位置及其關系,便于學生體會詩的意境。
四、欣賞課文時配合使用,利于激發學生愛美的情感
在欣賞課文時,配合電教手段,可以進一步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深入領會課文的意境。如《燕子》一文,借燕子贊美春天的美麗。教學時,可配以幻燈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欣賞文中的優美語句。如燕子的外形特點作一番描述之后,教師可以邊映出幻燈圖象,邊朗誦:“才下過幾陣蒙蒙的細雨……黃色的嫩葉的柳絲。”將課文插圖繪制成“早春”的底片,覆蓋上“細雨”片子映出,當讀到“青的草……形成了光彩奪目的春天”時,可以翻去細雨復片,換上桃花盛開,百花爭艷,柳樹抽出枝條的覆蓋片。當讀到“小燕子從南方趕來,為春天增添了許多生機”時,可以將畫有小燕子的幻燈片在畫面上來回作飛翔的演示,然后請學生默讀思考這一自然段,說說最欣賞這段中的哪幾句?為什么?在理解的基礎上,模仿錄音,練習表情朗讀。
五、指導復述或背誦時使用,以利于提高效率,提高口頭表達能力
文中的內容可以在圖上形象直觀地顯現。而圖上的內容,在文又能找到與之相吻合的具體表述的語言文字。因此在指導學生復述課文或背誦課文時,教師恰當地放映畫面,可以讓學生依據畫面內容,進行記憶或復現,起到引路的作用。指導學生背誦《火燒云》時,依次出現火燒云顏色變化的幾種幻燈片和形狀變化的幻燈,有利于學生記憶,而且根據心理學家的研究表明,通過視覺和聽覺相結合而獲得的信息,其遺忘率最低,且便于舊知復現。再如改寫《漁夫和金魚的故事》為記敘文時,就要讓學生復述故事的情節,這時我再次投映畫面,讓學生細致觀察畫面。通過觀察,把老太婆兇惡、貪婪、蠻不講理的神情、動作鮮明地表達出來,為改寫打下了基礎。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