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以體育消費品作為研究對象,探討基于消費時間的體育消費品效用問題。首先結合消費時間及經濟性質對其進行了簡要概述;主要分析了消費者剩余、體育消費品的消費時間與消費者剩余之間的關系,重點對體育消費品中的體育商品、消費時間的替代關系進行了討論。希望通過本文初步分析可以引起更多的關注與更為廣泛的交流,為該方面的理論研究工作與效用分析實踐工作提供一些有價值的信息,以供參考。
關鍵詞:消費時間;體育;消費品;效用
近年來由于我國經濟增長、社會時步,人們的消費理念也在不斷的發生著變化,尤其是在法定節假日的調整方面,經過改革,有效的拉動了消費,與此同時也從時間長短變化之中得到了消費者的決策變化;另一方面,通過時間的合理分配與高效利用,體育旅游也得到了較好的發展,尤其是消費需求與消費觀念的變化,不斷的將人們從以前的傳統消費觀念中解放了出來,人們更青睞于將時間花費在旅游、休閑、健身等;重點在于健康、人與自然的親近,所以,也有效的拉動了體育消費品市場的發展。以下就從消費時間方面展開具體的討論。
一、消費時間與消費時間的經濟性質
從廣義上說,消費時間可以分為客體與主體兩個方面,消費客體指的是消費品在消費市場或領域中的時間,而消費主體則是指勞動工作時間后的消費時間(取其一般意義);而狹義的消費時間則是指消費主體與消費客體結合后的核心部分,具體是指在流通領域外,滿足勞動者自身需求的外出消費活動時間。以下以狹義的消費時間作為主旨,進行細致論述。
以現代經濟生活為準,時間與消費密切相關,因為一切的消費條件都要以時間作為載體來展開;也就是說消費受到時間的約束與局限,但另一方面,可以通過對這些限制性的時間進行合理分配與劃分,來實現時間價值的最大效用或價值,即在有限時間內追求時間的最大效用價值。
二、消費者剩余
在傳統的經濟研究領域中,經濟學家馬歇爾就曾提出“消費者剩余”的理論,該理論認為在消費者支付商品價格過程中,會根據意愿進行支付總額或實際支付總額,但這兩者之間存在差額,這主要是以邊際效應遞減的原理,通過商品數量(OQ)、商品價格(OP)、效用曲線或需求曲線(DD)這些要素進行分析,具體情況可以通過下面的圖1來說明:
圖解:根據上面所說的三要素,可以認識到,若設消費者逐單位付款,那么,支付總額就是Q1、Q2、Q3……Qn之和,但是,實際上的支付是按照商品最后一單位商品效用價值進行付款,所以,真正的支付沖突就是上圖中的OP·EQn正方形所示,而梯形OPEQn,與正方形間的差額所表示的三角形P,PE則屬于消費者剩余。
三、體育消費品的消費時間與消費者剩余
首先,在體育消費品中,有體育實物消費品、勞務消費品、信息消費品,而傳統的經濟學研究中對于消費時間及其可能產生的效用分析不足,認識也不到位,但是,在現代經濟學的發展過程中,社會時間已經被人類所認識,并且已經被引入到經濟學的研究之中,而且更好的促進了對于時間效用的研究,極大的推動了經濟發展,以我國為例,通過對“國慶”、“五一”、“清明”等“黃金周”的節假日調整,就有效的拉動了國民消費水平;所以說,在商品經濟中,商品與消費共同構成了經濟社會中的商品消費。
其次,從生產、消費的整體過程來看,現代消費者已經懂得了對商品的估價,也就是說通過對“生產要素”、“花費時間”的周全考慮,對所要購買的有形產品與服務產品進行科學評估,并且從整體上進行效用判斷,從而開展消費活動,這已經構成了理性消費的一個重要部分。也就是說,通過對體育消費品消費時間要素的增加,從而獲得關于它的消費者剩余,按照傳統經濟理論原則進行進一步的探討,得出體育商品、消費時間的關系圖譜。下面先對體育消費品中消費時間的消費者剩余進行說明。
若設消費者消費與生產活動性質具有一致性,令整體產品為Z,體育消費商品為x,消費時間為t,那么,就可以得到關于生產的效用函數U=u(z)=u(x,t);根據上面體育商品的效用函數可以得到同樣的效用曲線圖,也就是說,通過對消費時間、體育商品間的分析與數據套用,就可以構成總效用曲線圖;假設上面的三個參數不變,即商品數量、商品價格、體育商品效用曲線(用D1D1表示),那么再將消費時間的效用曲線用D2D2表示,就可以得到總效用曲線DD在購買了Q,數量體育用品后的消費者剩余,即OQE1P3;若將消費時間考慮在內,就可以得到總效用曲線,此時就有P4P3P2作為消費時間的消費者剩余,具體如圖2所示。
四、體育商品-消費時間的替代關系
首先,可以通過舉例的方式讓這種關系圖譜更為直觀、形象的得到表述,比如,有一個年輕人喜愛高爾夫運動,又偏愛野外探險,那么,這位年輕人只要求有充足的時間,即可以完成兩者;但是在情況不允許,即時間有限制的情況下,那么就會根據時間短而選擇高爾夫,根據時間長而選擇野外探險;但是,這也要求技術條件、資金支付能力、生活穩定狀況等較為良好,從而能夠根據其生活狀況與對生活狀況的滿意程度或幸福感來進行選擇;這也就是現代經濟學中的行為經濟學;以本文所討論的主題為準,就可以知道,消費時間、體育商品之間選擇應該以經濟原則為準,也就是說必須將固定的時間進行最大效用的功能發揮,這就是要求,消費者有足夠的幸福指數或恒定幸福感、體育商品價格、消費者偏好、消費者的理性程度、信息等相關因素。
其次,將上面所說的四種因素進行數學關系式表達,則可以得到MUx|P=MUT|w,可以解釋如下:體育商品邊際成本=價格,消費時間邊際成本=工資率;所以,當前者大于后者之時,體育消費品就可以替代消費時間,從而提升總效用,可以將其推導到相等的程度;而反過來,若前者小于后者,那么就可以通過消費時間來替代消費品,增加總效用,也以相等為終止;那么,就可以得到最大效用、既定效用下的最小成本;從而進一步以此作為基礎原理,對消費者的消費時間配置進行分析,找到最佳的組合,實現最大的效用。另一方面,還應該考慮到工資率的變化,它越高,等式成立時就需要增加消費時間邊際成本,所以,就可以通過縮減時間來達到對成本的平衡;實際上按照通俗的理解就是在減少消費時間的情況下,去進行同等價位的高層次消費;另外,應該從行為經濟學的角度對時間節約的動機進行深入探查,并找到人的行為動機所產生的影響。
五、結束語
總之,在新的時代就要真正做到與時俱進、因時制宜,從而將可持續發理念的指導原則進行貫徹與實施;通過上面的分析可以認識到體育消費主要由體育商品、消費時間二者的有效結合與互相作用所產生的整個過程,其間包括的內容較為復雜,但經過疏理可以得到確切的關系圖譜;另一方面,在傳統理論所認可的消費者剩余的基礎上,對消費時間進行分析,可以有效的將其價值凸顯出來,并且根據現代社會中的生產-消費關系,構筑起基于消費埋單對體育消費品的效用關系,從而在這方面認識到它的價值的同時,提高對消費者的福利水平、提升體育產業經濟利潤等。
參考文獻:
[1]劉英學,劉志強,趙江鴻等.我國城市青少年實物性體育消費品的品牌調查與分析[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14(4).
[2]李秀梅.我國體育消費品生產信息的研究[J].體育學刊,2013(5).
[3]王春光.中國體育消費品市場的發展歷程及現狀分析[J].中國商貿,2016(21).
[4]李曉艷,煉海斌,曹磊等.中國體育消費品市場的發展歷程及現狀分析[J].中國商貿,2015(12).
[5]蔡祥雨,劉志強,趙江鴻等.我國青少年對體育消費品質量與價格組合體系需求的調查與分析[J].中國市場,2014(5).
[6]劉振,劉志強,趙江鴻等.陜西省不同階層居民體育消費品更新周期的調查與分析[J].福建體育科技,2014(5).
[7]潘宏偉.四川高校碩士研究生體育消費現狀的調查與研究[J].樂山師范學院學報,2009(12).
作者簡介:潘宏偉(1981- ),男,黑龍江人,碩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體育社會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