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登振
摘 要: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是經濟發展壯大的根本途徑。轉變的經濟狹義就是指轉變GDP增長途徑,廣義指經濟增長方式由低等級向高等級過渡,作為維系生產關系主要的人,肩負著社會走向成功大道的使命。資源配置型向再生資源形式方向轉變,一定程度節約資源、合理運用,科學技術的使用成為生產力主要助產劑,人力資源的發展逐漸提升著產業的結構性改變、科學發展完善的舉足輕重,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必須先要改變原有的思想觀念和思維模式,經濟增長的方式由不可持續向可持續轉變;原本的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必須改變原有的觀念,對于人才的配置、優化也有著科學性的安排,合理安排、人力資源投資建設、加大投資力度和強度,讓經濟效益最大價值體現。
關鍵詞:經濟轉變方式;科學發展;人才的配置
一、經濟質量型增長與經濟發展
1.質量型增長方式與經濟發展
對于著世界第一大人口基數國經濟的增長影響著公民的日常生活,小到起居,大到生存。因此經濟質量型增長與經濟增長有著不同的階段要求,經濟增長效率高,主要表現在綜合生產率和貢獻率,經濟增長的質量主要取決于整個經濟體質量的投入、運行和產出。所謂的投入質量就是在生產中投入的人力資源和物質資源,前者是指生產人員生產水平、文化水平,后者是生產資料配備和品質狀況,運行質量是指生產操作水平和產業整體結構水平,產出質量是指物質成平水平和服務水平。質量之間的投入、運行和產出息息相關,相互作用、相互聯系,形成良性循環。經濟發展與經濟增長也存在著不同的意義,兩者都是讓資源優質化、合理利用化,極大程度體現自身潛在價值和引伸性價值。讓龐大的社會在繁榮經濟大環境中發展,人民安居樂業,感受和諧法制、公平正義。大致來說,經濟不增長就沒有經濟的發展,但是,并不代表所有的經濟增長都會有經濟發展。
2.經濟增長渠道和它的轉換
當代研究學者普遍贊同經濟增長方式大致可劃分為粗放和集約兩種,對于粗放型的經濟增長方式是指生產技術水平較低的條件下,主要依靠增加資金、人力、物力等各種生產要素的投放量從而提高產量或產值的這種的經濟增長。這種經濟增長渠道僅僅單純依靠生產要素的重金投入和拓展,簡單來說就是擴大生產基地,增加機械生產設備,加大人員財力來實現經濟增長。相比而言,集約型經濟注重的小投資大回報,以極小投入成本來獲取最大的收益;這往往要與生產要素的各種優化相結合、使用,提高生產中效率來完成經濟增長,簡單來說,集約型特征就是投入少、消耗小,高生產率和收益率。相比國際形勢,西方發達國家基本完成集約型經濟增長,資源利用、資源配置得到更加優化,先進的科學技術很大程度上保證經濟的迅速增長和經濟增長。而國內經濟增長絕大部分是靠龐大的勞動群體和大量的資金來實現的,可是產率和效率依舊不容樂觀,對環境的破壞逐漸加劇。顯而易見對于這種經濟增長方式是不能長期實施的,所以,尋求改變方式刻不容緩,集約型發展之路來改變經濟增長模式。人維持著生產關系的命脈,自身文化素質高低于生產有著至關重要的聯系,人力資源的挖掘、開發,尋求科學技術學人才,開發性人才,加大生存質量的同時還要追求質量的完美,不論是產量的提高還是質量的提高都是向現實生產力的轉化。在進行工業化模式操作很大程度提升了生產力度,生產成本相對來說大大降低,信息化生產極大方便企業的管理,更好運用資源,合理配置。
二、經濟增長必備條件
1.擁有可觀的工業基礎
西方發達國家早在上個世紀中葉孕育著近代的工業部門,經過百年的逐步完善、發展,現在已經很嫻熟,優秀制造業和完美先進的技術設備,嚴格的設備配置優化,擁有密集型的工業,特別是高技術密集型工業為主導,領先的技術設備和固定資本更新為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奠定雄厚基礎。
2.國民生活水平與消費水平
當國民收入與消費比值較低時,基本日常生活不能得到滿足,企業加大生產力度,增大產品量,加快生產的速度,這就是所謂的粗放型經濟增長的模式。當國民收入與消費比值較大時,基本呈現生活需求已經大致滿足,對生活的品質逐漸加大,生活追求也更加豐富,產品的優化更新,高品質服務,在這協調的環境中就成了他們追求的目標,此時經濟增長方式必定會轉向集約。
三、人力資源的素質取決于經濟增長的方式
1.人力資源的發掘
人力資源就是說擁有創造性,為一切生活物質,文化財產不斷更迭,把社會推向發展的漩渦的人們的代名詞。人力資源投資方式有很多,比如:學校就業定向分配:社會招聘;互聯網招聘,學校就業定向分配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畢業生就業問題,提供好的就業平臺,減少人才流失。
2.加強人力資源配置優化
如何合理優化人力資源,把價值得到最大程度的展現,把資源合理有效地使用。面對經濟集約形式的增長,要考慮人力資源配置的局限性,比如:地域性、行業性和人們價值觀等各種因素的影響,相對來說蠻復雜的。人才具有不定向性,流動性較大,很難把握,合理優化配置、宏觀調控達到人才價值最大化。
3.增強物流技術和交通建設
政府部門、相關單位應該積極表態,做出實質性、有效性的方法,加強現代化城鄉發展,交通道路建設、物流運輸、網絡信息等人文教育走出去、引進來,了解外面的世界,新型的科學技術,學習研究值得探討的地方,建立多元化、低成本、高效益的回報。
綜上所述, 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是一個國家或地區由粗放型過渡到以集約型為主的狀態。在轉變途中面對著各種轉換,資源的消耗、設備的更迭、生產結構、人力資源配置優化、企業的管理等方面。其中,人力資源的挖掘、配置優化是經濟增長方式轉換的可靠基礎保證,起著決定性作用。
參考文獻:
[1]曹延明.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與人力資源開發[D].東北農業大學,2006.
[2]佟雪銘.基于經濟增長方式的人力資源開發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9.
[3]范雙利.農村人力資源開發與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D].華南師范大學,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