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會計準則的建立與實施,不僅適應了我國特殊的經濟與會計環境,而且也逐步實現了與國際會計準則的接軌。同時,新會計準則對我國企業財務管理也提出了新要求。本文首先簡單總結新會計準則的部分主要變化,然后分析了新會計準則的實施對財務管理的主要影響,并提出了新會計準則下完善財務管理的對策。
關鍵詞:新會計準則;企業財務管理;影響;對策
財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正式發布了新會計準則,并于2007年1月1日在上市公司范圍內全面實施,2014年7月23日財政部發布修改《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的決定,并自公布日開始實行。與原有會計準則相比,修改后的新會計準則一方面考慮了我國企業面臨的特殊會計和經濟環境,順應了市場經濟的發展;另一方面也逐漸向國際財務報告體系靠攏,更加順應經濟全球化的趨勢。會計準則的修訂完善對我國財務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分析其影響并探討應對策略,具有重要意義。
一、新會計準則內容的主要變化
與舊的基本準則相比,新的基本準則在某些方面實現了重大突破,大大地豐富了我國會計理論與會計實務。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會計目標的變化
舊會計準則將會計目標表述為:“會計信息應當符合國家宏觀經濟管理的要求;滿足有關各方了解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需要;滿足企業加強內部經營管理的需要①。”新會計準則將會計目標表述為:“財務會計報告的目標是向財務會計報告使用者提供與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等有關的會計信息,反映企業管理層受托責任履行情況,有助于財務會計報告使用者作出經濟決策②”。所以,新會計準則更加明確地指出了財務會計報告的目標,說明不僅要重視“受托責任觀”,還要關注“決策有用性”。
2.會計基本假設的變化、
舊會計準則的會計基本假設表述為:“會計主體、持續經營、會計分期與貨幣計量”等,新會計準則對會計基本假設進行了進一步地補充,其加入了權責發生制,這使得我國會計基本準則內容更加準確、完善,同時又實現了與國際的趨同。
3.突出會計信息質量的要求
新準則用“會計信息質量要求”替代了“一般原則”,在會計基本假設中加入了權責發生制、實質重于形式原則,同時,也把“一貫性原則”與“可比性原則”相融合,把“劃分收益性支出”“配比原則”和“資本性支出原則”與有關會計確認與計量的規定相融合。對于部分保留的會計基本原則,從會計信息質量的角度進行了進一步地修整和完善,這也就突出了對會計信息質量的要求。
二、新會計準則對企業財務管理的影響
1.對企業財務管理環境的影響
傳統的會計準則更加重視利潤表,強調以財務業績評價為主導的企業業績評價方式,這導致了企業過分注重短期業績而忽視可持續發展能力。新會計準則對企業財務管理的內部環境和外部環境都產生了重要影響,比如,新準則規定“在存貨期末計價方法上,取消‘后進先出法③”,這將有利于投資者和各專業機構準確、合理評價企業,從而減少由于信息不對稱帶來的評估誤差,也能夠直接體現企業經營管理業績與企業市場價值的關系,這就大大地改善了企業的財務管理的內外部環境。
2.對企業財務管理目標的影響
企業財務管理目標的建立已經從最初的利潤最大化、每股收益最大化發展到了如今的企業價值最大化。比如,新會計準則中規定了將研發費用予以資本化,這就是我國科學發展觀在經濟中的具體體現,同時也有利于不斷地提高公司的市場價值。又如,伴隨著股利支付、政府補貼等制度的不斷完善,表明企業可以通過會計手段合理地協調政府、股東、債權人、員工等利益相關者的關系,這對企業價值最大化起到了良好的指導作用。在我國資本市場發展不完善、公司治理結構有缺陷、投資者保護不健全等特殊背景下,新會計準則將企業價值最大化作為財務管理的目標,這是協調相關利益主體之間的關系、促進企業財務管理水平的上的持續改進。
3.對企業財務風險管理的影響
隨著中國融入世界經濟的步伐越來越快,此次出臺的新會計準則也體現出與國際接軌的特點,越來越符合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的要求。再比如,新會計準則規定“允許公允價值在非貨幣資產交易、債務重組、投資性房地產、金融衍生工具等多個具體會計準則中應用④”。但是,也要避免有些企業不正當運用公允價值,增加財務風險。另外,在金融資產轉移和套期保值等方面的具體準則,表明我國對金融市場的逐步放開,也為金融工具提供了財務風險規避的有效方法,這就有利于企業金融和財務的穩健以及風險的預防和控制。財務風險是企業風險管理的核心內容,我國借鑒了國際經驗和成果,為從會計的角度規避企業風險提供了制度基礎。
三、新準則下企業財務管理實踐的對策建議
第一,建立健全相關法律法規。政府應該完善相關法律法規,減少法律法規中不明確的條款,確保會計信息披露的高質量。還應堅持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加大力度懲處會計信息造假行為,進一步遏制會計信息造假的發生。
第二,應該完善財務信息系統建設。新準則更加科學、詳盡地規定了經濟活動的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同時還要求企業建立起以會計電算化為基礎的及時、全面、準確、有效的財務信息管理系統。
第三,提高財務管理人員的專業素質。加強培養高級財務管理人員的力度,提高財務管理人員的各種素質以及專業技能;同時,財務管理人員也要不斷更新知識和理念,主動提升自身的業務水平,積極參與到新會計準則的運用和完善中去,推進財務管理工作的順利進行。
注釋:
①《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第一章第四條.
②《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第一章第四條.
③《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第一章第九條.
④《企業會計準則第39號——公允價值計量》第八章、第九章、第十章.
參考文獻:
[1]吳珊.新會計準則與財務決策論壇綜述[J].會計研究,2006(9):89-92.
[2]謝輝.新會計準則對企業財務管理的影響[J].公用事業財會,2009(1).
[3]陸新紅.淺析新舊會計準則的主要變化[J].經營管理者,2009(06).
作者簡介:賀鳳麗(1995.05- ),女,四川內江人,本科,四川農業大學管理學院財務管理,研究方向:財務會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