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企業投資決策是企業的經營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內容。投資收益與風險是正相關的。本文從影響投資項目風險的因素進行分析,提出投資風險控制的方法。
關鍵詞:投資項目;風險;控制
投資風險與投資活動是相伴相生的,自出現投資活動開始就有了投資風險,而企業投資決策是企業的經營管理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對企業的發展起著關鍵性作用。通過對企業投資決策的合理分析以及對投資風險的系統控制,達到投資決策科學化。
一、投資風險概述
1.企業投資風險
投資風險是企業在進行投資過程中,由于期望的收益與實際的收益不同而產生的風險。投資者都希望能在收益與風險中找到一個最佳的投資組合點。因此企業在進行投資項目選擇時,需要對投資項目進行內部投資風險分析和外部投資風險分析,并采取有效的風險控制措施,降低投資風險帶來的損失。所謂的外部投資風險主要是由于市場風險造成,與企業經營風險沒有直接關系。而內部投資風險是由于企業經營過程中不確定因素引起。
2.投資風險主要特點
投資風險與投資收益正相關。高風險通常意味著高收益。如國債通常被認為是無風險的投資,但其收益率比投資企業債券、股票投資的收益率要低。而企業如果投資于一些高成長性的企業或項目,雖然可能獲得快速發展的機會,但也可能面臨著巨大的發展風險。另外一方面,投資活動是一個資本重復循環的過程,而其風險也不單是某次投資活動帶來的,所以企業一旦對該項目做出投資,企業就必須面對各種不確定性因素的影響,投資的資本也無法隨時收回,一般情況也不能隨意通過撤資方式,來規避風險,這說明投資風險具有不可逆的特點。
二、影響投資項目風險分析的因素
影響投資項目的因素,既有外因也有內因。外因主要指的是投資項目的系統風險,即市場風險,主要是由于宏觀環境的變化引起的,主要有通貨膨脹、國家經濟政策、經濟危機、利率的變動等。這部分風險是不可控的,投資者無法通過分散投資組合來消除。內因主要源于企業的自身的經營管理,在投資組合中稱為可分散風險,也是引是企業財務風險的根本性原因。本文主要從內因分析投資項目風險的因素。
1.缺乏科學的投資決策分析
錯誤的投資決策,不但不能給企業帶來經濟效益,還可能使企業現金流中斷,導致財務危機。部分企業在投資之前,只憑個人經驗,甚至對企業的自身財務狀況不做預測,盲目追求多元化經營,擴大投資規模,導致所投資項目后續資金不足,不得不動用企業主營業務資金,導致主營業務經營受影響,最終使到整個企業的資金鏈中斷。億唐就是一個在互聯網進行多元投資失敗的典型案例,曾宣稱自己不僅僅是互聯網公司,而是時尚生活的象征,將其目標顧客定位于18歲-35歲的年輕人。主要產品涉及網絡、零售、無線服務等領域。最終因所投的項目沒有盈利,而以破產告終。
2.企業管理者盲目跟風,風險意識不強
部分的企業的投資者,只看到目前市場的熱點,而沒有意識到市場環境的變化,看到別人掙錢便盲目跟風,沒有考慮企業自身經營能力,對投資風險估計不足,一旦出現問題,便不知如何應對。另外企業管理者對投資風險意識不強,在內控中也沒有設定風險管理責任人,也沒有對投資項目設定風險控制限制,或者即使有指定負責人也只是掛職,并沒有相應職權,執行力不夠,不能真正落實到企業實踐中,風險管理流于形式。
3.對投資客體分析不夠充分
企業進行的投資的直接原因是從投資的客體中獲取利潤,所以投資客體的經營管理狀況直接影響企業的投資風險。部分投資者只迷信于投資客體的財務報表,只從對方的財務報表的狀況來進行投資決策。財務報表雖然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但財務報表也存在一些缺陷和誤差,也可能是經營者經過粉飾的報表,不一定能反映企業的真實情況。投資者對財務報表應持懷疑的態度,加以甄別,并利用其他輔助手段對投資項目加以分析。另外,被投資企業的信用問題,比如是否上存在違約或不認真執行協議的情況,這也給投資企業帶來風險。
4.企業內部控制不到位
企業沒有建立有效的決策和約束制度是導致投資風險出現的重要原因。大部分財務管理人員只從企業的會計核算中了解企業的相關信息,但對企業的日常經營管理并不懂,只是按領導的意愿去管理,財務監督沒有認真落實,從而導致企業對資金的使用失控。
三、企業投資風險控制方法
1.采用科學的投資決策方法
科學的投資決策方法能使企業的風險得到合理的控制,投資者通過對投資項目風險與收益的評估,能了解和應對外界不利于投資的因素,能合理的配置企業的資源,降低投資過程中的風險和損失,使投資者能獲得較大的投資收益。
(1)對投資項目進行現金流分析
在投資決策中,投資者更多采用現金流來判斷投資項目的可行性和收益狀況,而不采用會計收益,那是因為,會計賬面的凈利潤等指標容易通過人為的調整,如變更會計政策,會計估計等創造性會計技巧操作,來達到調整利潤表,虛增企業的收入和利潤,或者更為嚴重的假賬操作,這些都影響了投資者對投資項目盈利能力的預測和判斷。所以,企業現金流更符合企業的實際運營,在進行投資決策分析時,更應該看重現金流的影響,而不是會計收益。例如,某企業想投資于某項生產設備建設,會計上的收益是正的,但并不意味著該項目能給企業帶來預期的收益。雖然會計上有收益,但可能會產生現金短缺。原因在于企業應收賬款的增加,這時企業應該借助指標—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經營活動現金流入量進行分析, 若該指標持續上升,則應收賬款的增加屬正常,如果下降,則投資于這樣的項目可能會將公司的現金流量消耗殆盡,導致企業存在償債能力下降。相反,如果企業投資的生產設備預期會計收益是負的,但卻能為企業帶來正的現金流量,為企業創造現金流。
(2)聘請行業專家,提高企業投資技術風險評估和預防水平
企業受于自身資源的限制,企業可以聘請投資項目的專家參與企業投資項目的風險評估,提高風險預防水平。對專家提出的建議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加以判斷,甄別,發揮專家在投資中的功效,增加投資成功率。
(3)利用財務指標對投資項目進行擇優篩選
企業用于投資分析的指標有很多,有動態指標和靜態指標,投資者要分析時更多的是采用動態指標分析,本文只介紹IRR(內含報酬率)、NPV(凈現值)、PVI(現值指數)這三種動態指標的分析及運用。
①內含報酬率是指項目投資(按復利計算)實際可能達到的投資報酬率(預期收益率);即使項目的凈現值等于零時的折現率。內含報酬率(預期收益率)>基準折現率(必要收益率),即說明企業通過該項投資得到的現金流量收益超過了企業取得投資的必要收益率,即投資是具有可行性的。相反如果內含報酬率(預期收益率)<基準折現率(必要收益率)即應該放棄該項目投資。
如果該投資項目資金成本為8%,則企業應該放棄該投資項目。
②NPV(凈現值)是指未來現金凈流量現值減去原始投資額現值,其決策規則是NPV>0。該指標用于投資年限相同的互斥投資方案的決策。其不足是凈現值是個絕對指標,不能用于投資規模不同的獨立投資方案的比較,不能對壽命期不同的互斥投資方案進行直接決策。
③PVI(現值指數),是凈現值的變形,用于消除投資規模的差異,即未來現金凈流量現值除以原始投資額現值。其決策規則:PVI>1,該指標可以用于原始投資額不同的獨立投資方案的比較和評價,但仍不適合期限不同投資項目的比較。
2.設立內部風險控制機構
為了避免風險防控流于形式,企業必須設立內部風險控制機構,并且風險控制機構的人員必須具備法律、財務、管理等三大方面的人才。風險管理工作應是在公司內部控制體系基礎上開展的一項高級管理工作,應由企業高級管理人員與員工共同參與,并且慣穿于公司發展戰略的制定及公司內部各業務部門,為公司經營目標的實現提供合理保證的風險控制。同時,設定風險控制的目標和具體控制事項,將制定事項具體落實到企業經營管理活動,實現企業對市場中現實及潛在風險及時監控。其內部風險控制機制應建立在有效,獨立,相互制約的原則進行,而且能運用于公司經營管理各個環節,順序遞進、權責明確、嚴密有效。
3.提高企業管理人員風險管理意識,建立適當的人才激勵機制
要使企業財務風險控制工作做到防范于未然,必須提高企業管理人員的風險管理意識。因此,企業對管理人員應該制定完善的培訓計劃,提高管理人員的業務能力,普及相關法律知識,防止暗箱操作。此外,建立完善的薪酬管理制度,將管理人員業績與薪酬掛鉤,消除管理人員工作的隨意性,提高管理者責任心和工作熱情,企業建立以EVA(經濟增加值)為基礎的激勵機制,以EVA的增加幅度來確定財務管理人員的貨幣獎金高低。比如,股東對該項目的投資必要報酬率是8%,股東認為只有稅后營運利潤高于8%時,股東才認為投資有回報。企業可以根據管理者為企業創造營運利潤高于必要投資報酬率的幅度來設定獎金的比例。
4.采用多種投資組合,分散投資風險
通過優化投資組合,企業能避免資金過度集中,可以盡可能的降低投資的非系統分險。企業通過關注不同階段投資組合的發展狀況、項目狀況等,或通過兼并重組、聯營等多種方式實現最優投資組合投資。利用資本市場線(CML)分析不同投資組合的風險與收益關系,通過借入資金或貸出資金調整投資組合來控制投資風險。同時,企業也可以通過風險轉移來分散投資風險,如保險轉移與非保險轉移兩大類。保險轉移即購買商業保險,將企業投資風險讓保險機構分擔。非保險轉移即風險轉嫁,通過合伙、聯營等方式可實現風險轉嫁。
四、結語
企業在經營中,風險與收益成正相關,企業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目標時,要充分把握風險與收益的均衡關系,對投資項目進行科學分析、規避高風險項目、健全內部風險控制機構,將風險控制在企業可承受的范圍內。
參考文獻:
[1]王璐.金融投資風險控制[J].時代金融,2015,8.
[2]段容芬.投資風險控制與企業財務管理的綜合探討[J].財經縱橫,2014,9.
[3]孫曉娜.企業國內投資風險控制[J].經濟研究導刊,2015,8.
作者簡介:謝裕娟,碩士,主要從事財務管理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