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嫣資 劉笑言
?
基于平衡計分卡的KPI在績效管理中的應用
李嫣資劉笑言
摘要:目前我國企業在引入績效管理后的工作現狀不盡如人意,很多問題不斷出現,諸如績效考核拘于形式,考核指標設置不合理,溝通不暢等。本文以廣東省某公司為例,分析其在績效管理上存在的問題,有針對性的建立了基于平衡計分卡的KPI績效管理體系,然后對績效管理中需要重視的問題進行說明。
關鍵詞:績效管理;平衡計分卡;KPI績效管理體系
廣東某食品企業從去年初起,把平衡計分卡作為公司的一項考核制度,并將出口額增長8000萬元作為戰略目標,開始在企業內部正式實施。但最終的實施結果卻很不理想,得到的是更多員工的抱怨。“原來的考核辦法就像是一根繩子拴著我們,現在想用四根繩子,還不就是拴的再緊點,為少發獎金找借口?”面對這樣的狀況,不僅公司的戰略目標未實現,而且帶來了員工的不滿。
一、績效管理存在的問題
通過分析上述食品企業績效管理方案失敗的案例,從中能夠發現一些存在于我國企業績效管理中的弊端,主要包括以下兩個方面。
1、寄希望于平衡計分卡這種“戰略工具”能夠解決企業的員工績效考核和獎金分配問題。平衡計分卡的作用就在于將企業戰略目標量化為具體的績效指標,在企業、部門和員工之間一層一層分解,再把這些指標落實到具體的經營管理活動中,實現企業戰略目標。
2、不合理的績效考核目標。績效目標給提供給評估者和被評估者評價參考的具體標準,是有效績效管理的基礎。由于商業環境和行業盈利模式的變化,以財務指標為中心的績效評價體系無法與企業發展相適應,所以該企業單純將銷售額的增加作為戰略目標,這樣設計出的績效考核目標必然也缺乏合理性。類似的因為績效目標設置不合理導致的管理失敗案例還有很多。
二、平衡計分卡(BSC)和關鍵績效指標(KPI)原理
“平衡計分卡”(BSC)是羅伯特·S·卡普蘭和大衛·P·諾頓花了一年的時間研究了12家在績效測評方面處于領先地位的企業而發明的。平衡計分卡是將企業戰略目標逐層分解轉化為各種具體的、相互平衡的績效評估指標體系,從而為戰略目標的完成建立起可靠的執行基礎的績效管理體系,其把對企業業績的評估劃分為財務、客戶、內部流程、學習與成長四個部分(維度)。
關鍵績效指標(KPI)是一項直接衡量具體崗位員工的工作完成情況的具體量化指標。它來自于對企業總體戰略目標的分解,反應最能有效影響企業價值創造的關鍵驅動因素。設立關鍵績效指標,能夠讓管理者花更多精力在最能夠提升企業績效的工作上,及時發現問題并采取措施加以改進。
三、基于BSC的KPI績效管理方案設計
第一,企業戰略和發展目標明確。企業戰略和發展目標是平衡計分卡的依據,該食品公司的產品定位在高端市場、高價格、高質量,因而企業的戰略目標可以從兩個方面定位:一方面通過優異的運作降低企業產品的成本,提高價格競爭力;另一方面針對市場需求加大對新產品的研發,保證企業產品的市場占有率。
第二,找出實現目標的關鍵因素,形成企業的目標框架。在確定企業的戰略和發展目標之后,依據平衡計分卡,從財務、客戶、內部流程、學習與成長四個維度,找出驅動戰略目標得以實現的關鍵成功因素,將所有的這些因素結合起來,就是企業的目標框架。依據該食品企業的戰略,其目標框架如表所示。
第三,確定部門KPI的初稿。基于平衡計分卡的企業目標體系確立之后,應通過一定的工具將目標分解到各職能部門。企業職能部門是矩陣分解圖的橫坐標,平衡計分卡四個維度所包含的目標則是縱坐標,在進行策略性目標分解的時候,企業長期目標和部門職能是必須的兩個關鍵因素。
四、小結
通過對廣東省食品公司績效考核體系的設計,可以得出基于BSC的KPI績效考核體系在企業的應用相對于傳統的績效考核,具有自身的優勢,突破了將財務作為唯一指標的衡量工具,同時也改變了傳統績效指標的分解方式,但是它在很多問題上還有待進一步完善。如平衡計分卡中的評價指標與原有企業日常業績指標系統的關系,對客戶忠誠和滿意程度、員工滿意程度之類的指標如何定量評價等等。此外,由于我國同西方國家的戰略意思、組織結構、管理體制等方面有很大的差異,每個企業自身也有各自不同的特點,因而需要更多的探討研究,形成一套符合中國企業的基于平衡計分卡的績效考核體系。(作者單位:河北金融學院)
參考文獻:
[1]周文 虞濤.績效管理[M].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5.
[2]李寶元.績效管理[M].機械工業出版社,2009.
[3]王偉.基于平衡計分卡的企業績效管理研究[D].鄭州大學,2009.
[4]金燕 白皓 林銳標.平衡計分卡應用實務[M]海天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