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廷敏++溫和
范唱是音樂教師的基本技能之一,它直接體現了一個教師的專業素質和業務能力。教師聲情并茂的范唱,能架起學生和音樂、學生和教師之間的橋梁。現階段,多媒體給教學帶來了許多便捷,部分老師把它當做“法寶”,甚至是“萬能膠”,離開它甚至不知該怎么教學。實際上,不管是錄音還是多媒體范唱,它都是事先錄制好的,沒有靈活性,更沒有與學生間的情感交流,沒有交流又何來育人?我們的學生,特別是小學生具有極強的模仿力,而教師聲情并茂的演唱,能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給學生樹立“榜樣”,把學生直接帶到歌曲的意境中去,通過歌聲能直接與學生產生情感上的共鳴。
一、范唱要“適時”,注意“完整性”
新歌教學前完整的范唱,讓學生對整首歌曲的旋律、情緒、風格、力度、速度有了初步的感受。學生一上音樂課,心里就充滿了好奇感,他們的心里總在想這節課我們要學習一首什么歌呢?這首歌好聽嗎?古希臘偉大哲學家柏拉圖曾說過: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師聲情并茂的范唱不僅拉近了和學生的距離,還滿足了學生的好奇心,為后面的唱歌教學做了充分的準備。
教師的范唱一定要注意歌曲的完整性。音樂是聽覺的藝術,學生在聆聽感受音樂時,一定要有完整的聽覺體驗,這是學生了解音樂作品最直接、最簡單的方式。在平時的實踐教學中,部分教師存在范唱的不完整性。例如,《對花》這首歌,教師通過花的圖片做了一系列的導入,然后進入主題:今天,我們來學習《對花》這首歌,先聽多媒體唱一遍。學生情緒高漲,帶著好奇的眼神認真地聽著,正聽得來勁時,音樂突然中斷了。“我們先來學習第一段歌曲。”學生一唱,還沒唱完,老師又發話了:“不對,聽一遍。”這一遍就反復聽了這一句,又接著往下走。然后又接著聽第二段,學生又唱,唱著唱著,老師又覺得問題來了,又開始講解歌詞大意;學生的熱情一次一次被撲滅,到最后40分鐘過去了,這首歌曲居然沒學會。通過這個例子,我們要反思一個問題:在唱歌教學中,教師是挖空心思地去想這一節課怎樣教會學生唱歌?還是應該讓學生多感受,體驗歌曲?但是不是在我們的教學過程中,為了完整性就不能部分范唱呢?這就是我們接下來提的“對比性范唱”。比如:學生在唱《小海螺》這首歌時,有些樂句就出現了滑音,通過老師的對比范唱(一個沒有滑音,一個有滑音),讓學生直接感受,并在老師的帶領下反復體驗,感受其有與無的特點。
二、范唱方式的多樣化
1.自彈自唱
自彈自唱指的是教師一邊彈“琴”(這里的琴泛指能發出一切音響、具有聲音美感的樂器)一邊演唱的形式,這是課堂教學中必不可少的一種范唱形式。這就要求我們達到“人聲”“琴聲”合一,給予學生整體的聆聽感受、體驗,讓學生對作品的音樂要素有了基本、直接的感受。這也是對音樂教師必備素質的一項基本功展示。
2.表演唱
表演唱即指教師在范唱的同時,加入合適的肢體動作和豐富表情的演唱。它能一下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更能生動地表現歌曲。這種形式要求我們的音樂教師具有極強的親和力及表現力。小學低年級的學生天性活潑好動,這種形式多用于小學低年級教學中。例如,《柳樹姑娘》中教師用手臂、身體等動作表現柳樹的柔美。《小雨沙沙沙》這首歌中教師用手的擺動來表示在水里游動的魚兒,《大鼓小鼓》中用手臂擺動和手指的敲擊動作,加上腳步有節奏踩出的“咚咚”聲;《小青蛙找家》中用跳的動作模仿它的生活習性和手的動作模仿小青蛙“呱呱”的叫聲;由于低年級的學生有很強的好奇心,對接下來的歌曲學唱非常期待,這將是學生學習歌曲的總動力。
3.范唱
自彈自唱是我們音樂教師必備的基本技能之一,它是教師一邊演奏,一邊范唱的形式,它是課堂教學中必不可少的一種范唱形式,應該做到“人聲美”“琴聲美”。這種形式一般用于歌曲學唱的前后,學唱前給學生一個整體的聆聽體驗,讓教師和學生之間建立一個“場”,提高學生對音樂的學習興趣。唱歌教學完成后,教師的再次范唱是為了通過師生對比,更好地讓學生感受體驗歌曲的難點,歌曲的速度、力度等。如,《趕海的小姑娘》這首歌曲充滿了詩情畫意,教師聲情并茂的范唱及優美的旋律伴奏,使學生仿佛置身于松軟軟的海灘撿貝殼、撿海螺、抓對蝦。
三、范唱與多媒體的有機結合
多媒體的普及及廣泛使用,給我們的教學帶來了許多便捷,對我們的音樂教學也起到了一定的輔助作用,它能幫助學生更好地欣賞歌曲、理解歌曲、演唱歌曲。例如,《我們的田野》這首歌,寬廣優美的音樂給我們展示了一幅優美的畫面:田野,清澈的湖水,無邊的稻田,雄鷹在天空翱翔,綠色的森林……這些都帶給了學生美好的視聽享受。教師聲情并茂的范唱,學生靜靜地聆聽,多媒體中音樂形象的感受,這些使教學達到了最佳的狀態。
總之,在音樂學科的教學過程中,我認為最好的體現方式應該是師生互動的過程,用最簡單的方法解決最復雜的問題,教師聲情并茂的范唱,師生間的情感交流是作為一名音樂教師必不可缺的技能,這樣才能讓我們的學生從心底里喜歡音樂、愛上音樂、學好音樂,培養學生具有更高的音樂素養。
參考文獻:
房朝輝.淺談范唱在音樂教學中的作用[J].中國校外教育,2012(7).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