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禮洲
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推進,美術教育教學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尤其是在小學階段的美術教學,同時在小學美術教學中,尤其重視個性化教育,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模式,深入推進教學改革,使得學生能夠更好地在課堂教學中得到最為充分的發展,全面培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進而有效地促進美術個性化教學。
一、創設情景,激發興趣
小學階段的美術教學其最根本的目標在于全面發展學生的個性,因此,教師應當充分根據學生自身的心理特點來進行美術課堂的構建,進而全面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讓學生能夠更好地進行個性化的發展。而對于剛剛接觸美術的學生而言,其最根本的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正所謂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由此可見,興趣能夠極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在美術教學中,教師應當更多地關注學生的學習思路,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將學生的興趣逐步轉移到美術學習中,全面培養學生對美術學習的需求。
二、培養學生的觀察力
在美術教學中,教師應當注重對學生觀察能力的培養,所謂的美術活動,是指其觀察、情感以及能力各方面的綜合表現,其本身具有強烈的個性化色彩。隨著學生社會閱歷以及年齡的增長,學生對色彩以及線條將會有不同的認識,會對周圍的事物產生更多獨特的想法,由此,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想法以及感受先進行繪畫,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各種故事或者詩歌進行配畫等,從而讓學生能夠將繪畫同生活實際相結合,從而更好地調動學生的觀察力以及創造能力。
三、優化個性,開闊視野
每一個人都是不同的個體,都是具有個性的,同時,每個學生個體間的差異使得學生在美術學習上也存在差異,而在現階段的小學美術教育教學過程中,在學生處于中低年級時,對美術繪畫具有良好的興趣,在進行繪畫時往往天馬行空,能夠繪畫出具有一定審美價值以及創造力的作品,但是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以及知識面的擴展,使得學生的創造力降低,繪畫也缺少了個性化,因此,教師在此時應當充分引導學生進行創新,激發學生的創作熱情。
綜上所述,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教師應當充分重視學生的個性化,積極采用個性化的教學模式,尊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鼓勵學生進行創新創作,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鼓勵學生進行個性化的學習,更好地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全面提升小學美術個性化的教學質量。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