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雅君
語言是人們平時溝通的一種方式和途徑,也是發展幼兒智力的關鍵方面,并且幼兒語言的發展可以推動幼兒提高各種能力。有關的幼兒教育文件也明確提出,應當注重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發展,推動幼兒語言發展的邏輯性、完整性、連貫性。為此,務必有效地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一、營造良好的語言表達氛圍
幼兒具備非常具體的思維。在一開始的時候,教師應當教授幼兒一些經常使用的名詞、形容詞、動詞等,由于這些常用詞是幼兒經常碰到和聽到的,像是動物的名稱和動作、家長與教師的稱謂等,因此能夠有效地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在幼兒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當有效地聯系這一系列的詞語跟相應的普通話,像是在教授名詞的時候,伴隨著圖片、實物等進行,實現物跟詞的統一。相同的道理,教學動詞的時候伴隨著一系列的動作進行,并且除教師自己表演動作之外,還能夠要求幼兒做出一些動作或者是進行表演。針對形容詞的教學,教師能夠引導幼兒進行觀察,像是組織幼兒觀察校園的花草樹木,在五彩斑斕的鮮花叢中和綠油油的草坪上,教師順勢引導幼兒學習和理解“美麗”“漂亮”“綠色”“紅色”“五顏六色”等詞,從而化抽象為形象,幼兒也能夠迅速地掌握。
二、家園合力一致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可以說,幼兒的第一位教師是父母。并且,家庭教育是培養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關鍵場所,良好的家庭教育跟幼兒語言能力的發展密不可分。這就要求教師以各種方式跟家長交流與溝通,提出一些基本的要求:首先,父母需要認真地聽取幼兒的表述,懂得跟幼兒積極地交流。不允許說“自己玩去,我還很忙”“說了這么長時間,你說了些什么,別說了”等話語,因為這會挫傷幼兒的積極性,即使是家長確實沒時間,也需要跟幼兒交流與協商,跟幼兒說父母會在適宜的時間跟你們交流。其次,在跟幼兒溝通的時候,父母需要用詞準確,注重語言的規范性,盡可能地用普通話交流。再次,豐富幼兒的生活,這是由于在豐富多彩的生活中,幼兒會變得有話可說,從而激發幼兒的求知欲望與表達積極性。最后,積極地學習和借鑒其他家庭的成功經驗,從而更加有效地跟幼兒溝通,推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更好發展。
總而言之,在幼兒教育的階段,教師應注重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給幼兒營造一種寬松、自由、快樂的交流氛圍,激發幼兒的好奇心理與求知欲望,激勵幼兒跟教師、家長溝通,從而讓幼兒感受到語言表達的快樂,最終促進幼兒的健康成長與發展。
參考文獻:
邢輝.學齡前兒童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J].傳奇·傳記文學選刊:理論研究,2012(04).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