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黎明+陳桂良
摘 要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5年版)》將前版藥典一、二、三部分別收載的附錄整合歸為四部,作為藥典的通用要求。四部中有關生物測定部分除整合了熱原檢查法、異常毒性檢查法等原附錄外,還新增了組胺物質檢查法等,同時對部分原附錄進行了修訂。本文介紹相關情況。
關鍵詞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5年版)》 生物測定 通則 增、修訂
中圖分類號:R921.2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006-1533(2016)07-0009-02
Introduction of the revised information about the biologic test in general principle(volume IV) of the Pharmacopoeia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2015 version)
TANG Liming*, CHEN Guiliang
(Division of Pharmacology and Toxicology, Shanghai Institute for Food and Drug Control, Shanghai 201203, China)
ABSTRACT The appendices in the Pharmacopoeia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ChP) (2010 version) volume I, II and III were integrated into volume IV in ChP (2015 version), which can be served as the common requirement for pharmacopoeia standards. The histamine test and so on were added in the biological test of volume IV besides the intergradation of pyrogens test and abnormal toxicity test and meanwhile some appendices on bioassay were revised as well. In this paper, the relevant information is introduced for reference.
KEY WORDS Pharmacopoeia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2015 version); biologic test; general principle; revision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5年版)》(以下簡稱為“2015年版《中國藥典》”)已自2015年12月1日起正式實施。本版藥典在各方面都有較大的變化,其中一、二、三和四部的總體變化都已有介紹[1-4],四部中有關理化檢驗方法部分的總體變化也已有介紹[5],但有關生物測定部分的增、修訂情況卻尚未見有介紹。本文就2015年版《中國藥典》(四部)通則中有關生物測定部分的增、修訂情況作一簡要介紹,主要包括體例變化、整合情況和增、修訂內容,供同仁參考。
1 體例變化
本版藥典最大的變化是新增了通則部分,即將前版藥典一、二、三部中的附錄整合歸為四部中的通則,并對所有檢查方法和指導原則都按統一的原則進行數字編號。通則中有關生物測定的部分主要包括——①1100系列:為生物檢查法,主要包括原藥典一、二、三部附錄中的無菌檢查法、熱原檢查法、細菌內毒素檢查法等涉及安全性的檢查方法;②1200系列:為生物活性測定法,主要包括原藥典二部附錄中用于藥品的抗生素微生物檢定法、肝素生物測定法、降鈣素生物測定法等涉及藥品有效性的測定方法,以及與生物測定法相關的生物檢定統計法等;③3400系列:為生物測定法,主要包括原藥典三部附錄中用于生物制品的免疫印跡法、抗(補)體活性測定法等涉及體外免疫的測定方法;④3500系列:為生物活性(效價)測定法,主要包括原藥典三部附錄中用于生物制品的人用狂犬病疫苗效價測定法、干擾素生物活性測定法等涉及動物和細胞的測定方法。通則中有關指導原則的部分包括“中藥生物活性測定指導原則”和“注射劑安全性檢查法應用指導原則”。
2 整合情況
本版藥典將分散在原藥典一、二、三部中的附錄整合歸為了四部中的通則。其中,原藥典二、三部中的生物活性測定法被直接歸為四部。不過,對生物檢查法,盡管原藥典一、二、三部中都有此附錄,但內容并不完全一致,需予統一。如熱原檢查法,原藥典一、二部附錄熱原檢查法中的家兔體重為1.7 kg以上,沒有上限,而三部附錄熱原檢查法中的家兔體重有上限(3.0 kg)。因此,經研究,本版藥典通則熱原檢查法中的家兔體重被統一并修訂為“用于生物制品(熱原)檢查用的家兔體重為1.7 ~ 3.0 kg”。
又如異常毒性檢查法,原藥典一、二部和三部中的此附錄內容有較大差異:一、二部附錄的異常毒性檢查法僅做小鼠試驗,而三部附錄的異常毒性檢查法須做小鼠和豚鼠兩種動物試驗,且要設同批動物的空白對照;結果判斷依據也不一樣,其中三部附錄的異常毒性檢查法強調動物必須無異常反應、體重應增加等。考慮到生物制品的特殊性,經反復討論,最后本版藥典通則中的異常毒性檢查法被整合為前言、供試品溶液的制備和試驗用動物條目統一,但具體試驗方法分為非生物制品和生物制品試驗兩部分。
指導原則部分,原藥典一部附錄中的“中藥生物活性測定指導原則”被直接歸為本版藥典四部;原藥典一部附錄中的“中藥注射劑安全性檢查法應用指導原則”和二部附錄中的“化學藥品注射劑安全性檢查法應用指導原則”被整合、修訂為本版藥典四部通則中的“注射劑安全性檢查法應用指導原則”。
3 增訂情況
本版藥典生物測定部分新增了“組胺類物質檢查法”和“肝素生物測定法”中的第三法“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法”。
組胺類物質檢查法的原理是,組胺類物質可直接引起豚鼠回腸的收縮,豚鼠回腸對組胺的靈敏度與貓血壓反應相當,故可作為后者的補充或替代檢查方法。與降壓物質檢查法相比,組胺類物質檢查法的優點包括:豚鼠屬于質量穩定、可控的實驗動物;對于既含有降壓物質、又對血管有作用的藥品,降壓物質檢查法可能出現假陽性結果,而組胺類物質檢查法可減少假陽性的發生率;在對許多中藥注射劑進行降壓物質檢查時,常見一過性降壓現象(如清開靈注射液等),但臨床使用時卻不存在降壓現象,而一些活血化瘀類中藥注射劑如紅花注射液等本身就具有擴張血管的作用,這些藥品都不適合使用降壓物質檢查法。2011年版《英國藥典》和2011年版《歐洲藥典》都由降壓物質檢查法和組胺類物質檢查法這兩種方法組成。因此,本版藥典經專項研究后,增訂了組胺類物質檢查法。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法以凝血因子分析儀替代人工計時測定凝血時間,有益于保證凝固點判斷的客觀性,減少了原有兩種方法的主觀差異,同時簡化了實驗操作。
4 修訂情況
本版藥典的生物檢查法和生物活性測定法部分沒有大的原則性修訂,修訂內容主要是明確一些概念和定義、規范和統一一些表述、進一步完善實驗細節等。
4.1 概念和定義的明確
本版藥典對其通則中多種檢查法項下的一些基本術語解釋作了修訂,使之更為明確。例如,異常毒性檢查法中明確了“異常毒性有別于藥品本身所具有的毒性特征,是指由生產過程中引入或其他原因所致的毒性”、“檢查供試品中是否污染了外源性毒性物質以及是否存在意外的不安全因素”;熱原檢查法中明確了“對用于血液制品、抗毒素和其他同一抗原性供試品檢測的家兔可在5天內重復使用1次”;細菌內毒素檢查法中明確了“按凝膠法中凝膠限度試驗作為仲裁法”,并對國家標準品和工作標準品的用途作了進一步的規定;肝素生物測定法中血漿制備項下明確了“制備好的血漿可以用于試驗,也可以凍結后使用”。
4.2 表述的規范和統一
本版藥典對其通則中多種檢查法項下的一些表述作了更新。其中,細菌內毒素檢查法中的表述變化較多:干擾試驗項下對系列溶液B的表述、凝膠半定量試驗項下對結果判斷的表述都作了較大的更新;升壓物質檢查法和升壓素生物測定法中將垂體后葉標準品改為了賴氨酸升壓素標準品;縮宮素生物測定法中刪除了垂體后葉標準品;溶血與凝聚檢查法中將蒸餾水改為了純化水等。在“注射劑安全性檢查法應用指導原則”中,將降壓物質檢查法和組胺類物質檢查法這兩段合并了。
4.3 實驗方法的進一步完善
本版藥典還對生物檢查法和生物活性測定法中的一些細節作了更新,主要根據已有的實驗經驗進行修訂,涉及溶液配制、動物數量及體重等要求,目的是加強實驗方法的適用性和可操作性。例如,異常毒性檢查法中的小鼠體重被統一為18 ~ 22 g,復試時為19 ~ 21 g;熱原檢查法中家兔升溫總和的復試溫度由1.4 ℃修訂為1.3℃;細菌內毒素檢查法中干擾試驗的系列溶液C的平行管數由4管改為2管;溶血與凝聚檢查法中增加了復試內容:“若有一支供試品管的溶液在3小時內發生溶血和(或)凝聚,應設4支供試品管進行復試”;絨促性素、卵泡刺激素和黃體生成素等生物測定法中的溶液保存溫度、動物體重和動物數都作了修訂;降鈣素生物測定法中增加了溶劑制備方法和皮下注射方法等。
5 結語
綜上所述,2015年版《中國藥典》(四部)通則中的生物檢查法和生物活性測定法部分在體例、內容和實驗方法上都作了一定的增、修訂,因此在進行有關實驗前應仔細閱讀通則中相應的檢查和測定方法,以符合其要求。
參考文獻
[1] 石上梅. 逐步完善中藥質量標準體系和質量控制模式——解讀2015年版《中國藥典》(一部)[J]. 中國藥學雜志, 2015, 50(20): 1752-1753.
[2] 李慧義, 姜典卓, 王志軍, 等. 2015年版《中國藥典》二部主要增修訂內容介紹[J]. 中國藥學雜志, 2015, 50(20): 1757-1760.
[3] 郭中平, 王曉娟, 曹琰, 等. 2015年版《中國藥典》三部增修訂概況[J]. 中國藥學雜志, 2015, 50(20): 1773-1775.
[4] 洪小栩, 許華玉, 尚悅, 等. 2015年版《中國藥典》四部增修訂概況[J]. 中國藥學雜志, 2015, 50(20): 1782-1786.
[5] 錢琛, 陳佳, 陳桂良. 《中國藥典》2015年版通則理化檢驗方法的修訂與淺析[J]. 中國醫藥工業雜志, 2014, 45(12): 1195-1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