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世偉
[中圖分類號]:G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5)-11--02
“一個學校能否為社會主義建設培養合格的人才,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關鍵在教師”。筆者認為, 教師不僅要向學生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教學生學會做人,教書是手段,育人是目的。師德是教師職業理想的翅膀,“春風化雨,潤物無聲”,以身示范是一名教師的“必選動作”,要從內心注重良好的師德的培養和提高,在思想品德和職業道德的提升過程當中實現自我價值、體現社會價值,進而推進“教育之魂”的實現。
一、重視責任,忠于教育事業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知識與文明的傳播者,教師身上擔負著極其重要的責任和使命。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要進一步塑造靈魂;在教會學生做人和掌握現代化科學知識的同時要不斷完善自我素養;在培養積極人生態度的同時要用自己積極的人生觀、世界觀去影響學生、改造學生,教育不能讓學生喪失學習興趣,而是要讓學生從中終身受益。
作為一名教師,首先要熱愛自己的崗位、熱愛教育事業,擁有強烈的責任心。《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里規定:“教師要忠誠于人民的教育事業”,這是教師群體的向心力,也是師德的核心力,重視愛與責任,熱愛教師職業,忠于教育事業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在社會轉型時期,各種矛盾層出不窮,各種思想相互碰撞,作為新時期的教師,愛崗敬業、學識廣博、鉆研業務是對教師的基本要求;注重研究教育的規律、理論和方法,是教師工作的常規動作;自覺維護科學尊嚴,端正學風、教風是教師素養的基本體現;求真務實、精益求精的治學態度和工作作風,是教師職業道德的基本要領。
教師職業從本質上來說是一個理想的事業,它很平凡,它需要甘于奉獻,自我犧牲的精神,但是它的平凡創造出的都是不平凡的事跡,忠于教育事業,是一種有境界的價值追求和工作態度。忠于教育事業要求教師不能在工作中投機取巧,不能以報酬的多少來衡量自己的工作,而是實實在在的付出。積極進取、勤奮敬業,才有可能把教師的本職工作做到位、受歡迎;樂教勤業,滿懷愛心才能全面、深刻地認識到教育工作的偉大意義;全身心投入,愛生如子才能為教育工作本身所具有的樂趣而深深吸引。因此只有擁有了對教育事業的一分熱愛,干一行, 愛一行,甘于寂寞,甘于辛苦,受得住挫折,耐得住艱苦,才能腳踏實地、默默奉獻,把自己的工作當做一種精神享受。
二、熱愛學生,做到“三心”俱到
魯迅先生說過:“教育是植根于愛的”。教師職業面對的是一個個活生生的個體,而不是零散的機器零件,因此在教育學生時,無論是人格方面的塑造、獲取知識的方法培養、認識世界的能力鍛煉、與人相處的溝通能力的涵養,都是以師生情誼為基礎,從這個角度上來看,情感對靈魂的滋潤比理性的知識傳授更為重要。
筆者認為,崇高的師愛表現在“三心”俱到,即“愛心、耐心、細心”,教師把“學生感悟世界的一切都與我有關”作為引航標,對所有學生一視同仁,絕不厚此薄彼。一是要尊重、信任學生。要把學生作為一個具有人格的人來對待,要虛心聽取學生的意見,充分肯定并積極倡導學生進行獨立思考,強行讓他們接受別人意見的做法是不適宜的。正面教育和引導要始終放在第一位,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人格,學生的自尊心很強,要照顧到位。教師尊重和相信學生,才有助于促成和諧愉快的師生關系,從而影響教學質量。充足的安全感、適宜的寬松感、發自心底的愉快感,有助于教師充分發揮主導作用,能夠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尋求進步,能促使學生在學習生活中找到快樂,愉快地接受教育;二是要關心、關愛學生。教師不僅要將他們視為自己的孩子一樣,因人施教,時時處處保護關心,還要對學生有耐心,善于發現學生的“閃光點”,要善于發現學生在細微之處的進步;要注重培養提高學生在學習方面的興趣,并且及時地加以鼓勵;要積極培養學生健康的人格,引導他們積極發現真善美,珍惜大好青春,享受美好生活。三是要嚴格要求學生。“自古雄才多磨難,從來紈绔少偉男”,對學生要張弛有度地進行管理,即嚴而有度、 嚴而有方、嚴而有恒、嚴而求細。積極鼓勵和引導學生朝著自尊和自信的方向發展,充分激發學生自覺自愿發揮自身的能動性和主體性,除了關心學生的學習進步,還要對學生的成長進步做到全方位關懷,使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快樂成才。
三、提高修養水平,樹立良好師德師風
俗語說:“親其師,信其道”。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授者,還是思考教育者和師德示范者。教師只有以身立教才能真正感染學生學會做人,所以不斷提升自身的人格魅力尤為重要。教師自己要不斷學習,不斷擴大自己的知識面,才能引導學生學會發展。對學生真正的負責首先是率先垂范,要想對學生進行開展潛移默化、影響深遠的教育的第一秘訣也是率先垂范。
現代社會的知識更新速度日新月異,教師必須對新知識、新信息了然于胸,這就需要付出,需要不斷學習,否則,將會成為一潭死水,最終被學生“淘汰”。因此教師應努力充電、積極進取,懷有遠大的理想和不息的熱情,不斷給自己提出追求的目標,知識的掌握一定要做到“精”與“博”,否則就根本談不上“傳道授業解惑”。一是要努力提高教學技能和業務水平,深入鉆研專業教材、相關學科知識及各項教學技能。另外,現代教育技術的精準掌握體現與時俱進,教師必須快速適應信息化教育帶來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變革,舉一反三,熟練應用于教學領域;二是閱讀積累,用閱讀量不斷提高自身綜合修養,不斷開拓視野,豐富精神世界,爭做有修養、有個人魅力的教師。正所謂學高為師,一個優秀的教師,要想培養高水平的學生,教師首先要做到學識淵博、學業精深,如果能夠做到教育教學風格個性鮮明,形成和諧、感人的師生關系,那么,現代教育思想的智慧之光必將閃現;三是要勇于改革和實踐,探索和創新。教師要善于在日常生活中發現素材,做到時時備課,持續儲備知識,不斷積聚能量,勇于創新的同時還要敢于突破,敢于挑戰自我。在日常教學過程中,要勤做記錄,把心靈的觸角充分展開來捕捉各種靈感,探索更好更有效的教學方式和方法;四是言傳身教,以身作則,教少學多,追求不教而教、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師要從小事做起,作出表率,時時保持自省、自重、自警、自勵,勤勤懇懇,兢兢業業。教師要以高尚的人格時時處處感染學生,通過整潔的儀表影響學生,以和藹的態度對待周圍的每一個人,通過豐富學識的付諸實踐來引導學生成才,以博大的胸懷愛護和幫助學生成人成才。
師德,是一種精神體現,是深厚知識內涵的展現和文化品位的散發,而非簡單的說教。教師的人格魅力是教師對世界和人生所持有的理想精神,教師對教育事業的敬重和忠誠態度,教師對待學生的情感立場,教師超越功利、超越自我的道德情操,教師立志有所作為、有所建樹的意志品格。良好的師德,是一種強有力的教育因素,是教書育人的一種動力,這種人格魅力可以說是最珍貴的資源和最有用的手段。因此,感染學生靠無私奉獻的精神,培育學生靠淵博的知識,引導學生靠科學的方法,溫暖學生靠真誠的愛心,影響學生靠高尚的師德,塑造學生的美好心靈靠健全的人格,這樣的教師才是一名真正優秀的教師。
四、讓師德之光芒普照高等教育圣地
以愛之名,以執著之名,坐實崇高之譽。為人師表,當為楷模。學校,作為育人圣地,應當被師德之光普照。廣大教師要堅守教育之魂,愛生如子,用一言一行引導學生的心理朝著健康的方向發展,引導學生在無形中對自己的品格逐步完善。教育的靈魂是什么?是愛。教師要以仁愛之心立德樹人,無私奉獻教育事業,體現不同凡響的輝煌人生。以信念之名,匯聚強大能量,全力追求實現理想,付諸行動成就夢想。要把孺子牛精神、寬廣視野、博大胸懷和深沉大愛播撒在每一篇教育圣地。要擔負時代重托,把有理想、有信念、有道德的人才培養作為追求目標,持之以恒,直至“蠟炬成灰”。把愛作為一種習慣,把奉獻作為一種常態,始終行進在探索本真教育之路上,積極尋找本真教育規律,致敬教育良心。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作為指導者和領路人,本著對學生健康成長的負責態度,要做到愛崗敬業,以自身高尚的情操、豐富的學識和偉大的人格滋潤學生的心田,扛起培育人才的重任。先立德后樹人,先正己后正人,不斷提升自身的道德品行和操守,以核心價值觀對照和審視自己,樹榜樣做示范,做到身正不令而行,方能將師德之光普照每一塊教育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