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從社交口才角度,全面分析了王熙鳳語言中的贊美藝術、批評藝術、勸解藝術,旨在從中國古代文學作品中尋找豐富的素材,對當代人的口語表達起到借鑒作用。
關鍵詞:口才;語言;藝術;社交
作者簡介:金艷(1973-),女,蒙古族,內蒙古呼和浩特市人,碩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漢語言文學,教育教學研究。
[中圖分類號]:I207.4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5)-05--01
在中國古代文學人物畫廊中,王熙鳳無疑是八面生風、光彩照人的個中翹楚。對于當代人來說,她不僅是頗具魅力的小說人物形象,還是對生活富有借鑒價值的范本。她的舉手投足、一言一笑,都透著智慧和諧趣,她的管理才能、公關才能、社交才能都通過她杰出的語言藝術得以呈現,至今對現代人仍起著“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作用。
在《紅樓夢》中,冷子興評述王熙鳳“言談爽利”、“心機深細”,這一特點具體便體現在王熙鳳組織語言時,以一當十,一石三鳥,照顧到方方面面的感受,說話滴水不漏,左右逢源。
一、贊揚的語言藝術
“天下真有這樣標致人物,我今兒才算見了!況且這通身的氣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孫女兒,竟是個嫡親的孫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頭心頭,一時不忘” 。王熙鳳在林黛玉初入賈府見面時的恭維,可謂八面玲瓏,層次豐富。一層夸贊了黛玉的標致,二層通過夸贊黛玉通身的高貴氣質像賈母,恭維了賈母,又通過“竟是嫡親的孫女”一語,巧妙地順帶恭維了跟前的幾位小姑,三層借自己之口證明賈母對黛玉的惦念和疼愛,從而提升黛玉在賈府的地位,同時增進黛玉對外祖母的親近之心。
王熙鳳在此番贊揚中充分貫徹了及時、準確、具體、具有針對性的贊美原則,而且在贊美時注意了在場的每個人,沒有為了夸贊某一方而冷落甚至得罪其他數方。
王熙鳳的贊揚還可以類比達意,貌似信手拈來,卻顯得格外自然而內涵豐富。
《紅樓夢》第三十八回“林瀟湘魁奪菊花詩,薛蘅蕪諷和螃蟹詠”中,賈母在藕香榭,回憶起小時候在家里的枕霞閣失足落水,幾乎被淹死,好不容易被救起,但還是被木釘撞破了頭,所以至今額頭有一指頭大的窩。大家聽了老祖宗的話,不好接話茬,尷尬之際,鳳姐隨機應變、巧舌如簧,巧妙地以賈母的頭上窩與壽星頭上的凸起相聯系,把賈母的傷疤變成了“多福多壽“的象征。嬉笑中,化解難堪,達到了讓長輩舒心、開心的目的。
二、批評的語言藝術
口才也是王熙鳳殺伐決斷、行令使權的利器。她在協理寧國府初期,便診斷出了寧國府的“五大弊端”,并為其下了一副猛藥。在她的初次“施政演講”中,王熙鳳就敲山震虎,震懾眾人。“既托了我,我就說不得要討你們嫌了。我可比不得你們奶奶好性兒,諸事由得你們,再別說你們‘這府里原是這么樣的話,如今可要依著我行,錯我一點兒,管不得誰是有臉的、誰是沒臉的,一律清白處置”。
批評固然離不開嚴肅的態度和高聲調的語言,但是王熙鳳很注意批評的對象和場合,在“鴛鴦抗婚”一節,面對賈母的責難,她恰當地用幽默詼諧的語言“批評”了賈母,化解了一眾危機。
“我倒不派老太太的不是,老太太倒尋上我了”,眾人皆驚之際,又來“曲徑通幽”之語,“誰叫老太太會調理人,調理得跟水蔥似的,怎么怨得人要?我幸虧是孫子媳婦,若是孫子,我早要了,還等到這會子呢?”。她的話再次一石三鳥,一來為公公賈赦遮了羞,二來通過恭維賈母會調理人順了老人的氣,三來通過贊美鴛鴦的魅力化解了這個烈性女孩的屈辱感。與此同時,也免使自己做了撒氣桶、替罪羊。
三、勸解的藝術
被譽為“水晶心肝玻璃人”的王熙鳳身上有鮮明的市民特點,這一點在她的語言上也有所體現。面對榮國府有頭有臉的人物,插科打諢、嬉笑怒罵、充當和事佬也都是她的拿手好戲。
在寶黛吵架后,王熙鳳的說合可謂經典。在二人已經和好執手相泣之際,王 熙鳳突然一陣風似的進來了,一面口喊著“好了”,一面拉著黛玉就往賈母處走。還調侃著“有這會子拉著手哭的,昨兒為什么又成了烏眼雞呢!”
到了賈母跟前,鳳姐也是省略其他,著意拿兩個人拉著手哭之事來取笑:“我說他們不用人費心,自己就會好的。老祖宗不信,一定叫我去說合。我及至到那里要說合,誰知兩個人倒在一處對賠不是了。對笑對訴,倒像黃鷹抓住了鷂子的腳,兩個都扣了環了,那里還要人去說合”。把賈母擔憂的吵架大事生生演化成小孩子間的鬧劇,既完成了賈母給自己下達的說合任務,也巧妙地讓寶黛二人下了臺階。
王熙鳳像一陣風一樣把賈寶玉的奶娘—倚老賣老討人厭的李嬤嬤撮了去的經典之舉,更是讓林黛玉、薛寶釵、賈寶玉等人佩服不已。
“大節日下,老太太才喜歡了一日,你是個老人家,別人高聲,你還要管他們呢,難道你反不知規矩?在這里嚷起來,叫老太太生氣不成?”王熙鳳首先搬出了賈母壓住了里李嬤嬤的倚老賣老,委婉而明確地提醒李嬤嬤,作為老奴也得守規矩。接下來給足老人家體面“你只說誰不好,我替你打他”,還沒等李嬤嬤說出什么,王熙鳳已經邊說著“我家里燒的滾熱的野雞,快來跟我吃酒去”直接親手拖人便走,邊走還殷勤地說著敬老的話“替你李奶奶拿著拐棍子,擦眼淚的手帕子。”結果三言兩語、風風火火地使鬧事的李嬤嬤“腳不沾地地跟了鳳姐走了”。
鳳姐處理危機出手之迅捷和漂亮,正如黛玉所拍手稱贊的“虧這一陣風來,把個老婆子撮了去了”,可見何等大快人心。細分析王熙鳳所用的語言策略,深得勸解藝術的真諦。
王熙鳳對李嬤嬤先是正言施壓,讓李嬤嬤心理自行調整到“守規矩”的常態,不敢繼續鬧下去。接下來作為當家奶奶,她不去細究事情的來龍去脈,立即給足李嬤嬤面子,做出懲處“肇事者”的“空頭承諾”,成功轉移了李嬤嬤生氣的關注點,使她在內心重構對當前情境的理解,起到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效果。最妙的是,王熙鳳意識到只有把相互沖突的思想隔離開,使它們各自為安,方能使雙方更容易忽略甚至忘記矛盾。因此采取了“撮了去”的隔離手段。而在鳳姐美食、美酒相邀之下,李嬤嬤也唯有順應二奶奶的好意,方能體面下臺,同時以此回報二奶奶勸解的人情債了。
參考文獻:
[1](清)曹雪芹、高鶚,俞平伯校點:《紅樓夢》(上下冊),人民文學出版社,2002年
[2]趙麗娟,淺析紅樓夢中王熙鳳的語言特色 [J]. 才智. 20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