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凡珍
摘 ?要:姜戎的小說《狼圖騰》大量筆墨書寫了狼的生活習性,狼的精神,狼的性格等方面與人的相似氣質性格等方面進行對比,從中發現狼性的優點與智慧以及人的邪惡與愚蠢。
關鍵詞:狼性;人性;儒家思想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5)-02-0-01
在姜戎的《狼圖騰》中陳陣以研究狼本性的名義掏了狼窩,可結果卻是一窩狼崽只有一個能活下來,其他的都要親手送給騰格里。這里有對狼的癡迷,也有人最本質的貪婪與殘忍。由于喜歡而熱愛,由熱愛又想得到。最終他用一種背離人道主義的方法得到了這只狼,然而卻也沒能保護這只狼,這是違背自然規律的必然結果。熱愛可以分幾個層次,最低級的才應該是愛而必得。人與狼是兩種不同的物種,自以為是的將主觀的想法強加到一種事物上,結果勢必會背離最初的目的。
一、《狼圖騰》中的狼性與人生書寫
狼性我們可以理解為狼的本性和有狼性一樣的人。根據蒙古傳說或者相關史料記載可知,蒙古民族與狼有著密切的關系。正因如此,他們有著狼一樣的性格,豪爽、敏銳、真誠,團結敬畏生命,懂得舍棄,堅韌……在《狼圖騰》中,通過將貪婪的人與有人性的狼進行對比,從另一層面表現的是作者對具有良好狼性人格的追求。越是揭露了人性的缺點,越是對它進行抨擊,就越是表現出了作者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想法。在整個蒙古民族的發展過程中,蒙古人民有如同狼一樣的性格成為蒙古民族快速發展的重要因素。
《狼圖騰》作者向我們講述了很多個狼群獵食的場面,狼群用種種謀略戰術進行攻擊和防御。其中最讓人記憶深刻是狼群捕殺黃羊和軍馬群的場面。在“狼群已經悄悄收緊半月形的包圍圈,黃羊群的東、北西三面是狼,而南面則是一道大山梁……,憋足勁的狼群從草叢中一躍而起,從東、西、北三面向黃羊群猛沖……,即使是僥幸活下來的黃羊也被狼群沖到山梁后面,凍成了過冬的食物。”通過作者敘述狼群攻擊黃羊的策略以及陳陣的感嘆,可以看出草原狼的機智、耐性、組織性和紀律性。狼高度的自制性也讓人嘆為觀止。狼群攻擊軍馬群的場面更是動魄驚心。他們有計劃的分配每匹狼的作戰任務,以及出現突發事件的時候要采取的措施。狼群最大的優點就是聽從指揮,聰明的狼王掌控著這場戰爭的全局,這些狼兵們甚至愿意犧牲自我改變軍馬群的行進方向。體質較弱的狼,奮力跳躍咬住軍馬的馬肚子,然后用自己身體的重量扯下馬皮,馬的內臟傾膛而出,最終馬踩著自己的內臟窒息而死。在這種堪稱自殺式的攻擊背后,有的狼在撕扯馬皮的時候,被馬踢了出去,但狼卻也是目地性的借助這個力,撕扯下馬皮,雖然注定馬和狼都會死,但這就是狼群的精神,即使犧牲自己,也要完成計劃。這種極度殘忍的方式卻也從另一個方面表現了狼的勇敢與毅力。從這兩個例子我們可以看出狼的機智和敏銳,他們正是用這樣卓越的智慧警示教育了一代代蒙古人。
二、狼性與人性的較量
對狼性和人性的研究,其實也是對草原人和農區人的研究,草原人在狼的熏陶和教育下擁有了如同狼一樣的品格,而中國絕大多數人身上的國民劣根性同時也是中國擁有一段屈辱的近代史的原因。《狼圖騰》對狼的贊美,對人性弱點的批評,也正是對人性追求方向的指正。狼的優秀品質教育出了成千上萬像成吉思汗一樣的人,所以我們才有一段國大疆闊的歷史。在《狼圖騰》中,作者用生動的筆觸向我們描繪了草原狼野性中的善良,智慧中的堅強。《狼圖騰》的出版頗受爭議,有人認為他背離了中國傳統的人性本善的思想,更是將狼的善良與智慧無限擴大,對于文學研究毫無意義。也有人說《狼圖騰》中有反動思想。但絕大部分學者還是認為《狼圖騰》一書蘊涵著對民族進步的呼喚,在該書的后半部分,作者是用恨與無奈的語氣一點點的結束故事的。這種恨是對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恨,這種無奈又是對無法改變的現實的無奈。在這種無奈與痛苦的折磨中發出了一句“將來人們只能去動物的世界去尋找真、善、美了。”
在《狼圖騰》中,人性與狼性的對比所得出的結果,其實也是狼性與人性的異化。狼擺脫了原始生理的殘暴,而升華為一種理性的智慧,用這種智慧去領導自己的行為,也正是因為它們行為的理性,符合自然的發展規律,人們才愿意去崇拜它,愿意相信騰格里保護大自然的真實性。而人們則在欲望的驅使下逐漸露出了殘暴的本性,開始不擇手段的獲取自己的利益。從另一個角度看,似乎狼的本性和人的本性發生了互換,在大環境影響下的人性本善,正悄悄地被浮躁的社會改變著。這也就不難理解在近現代的中國,雖然我們用短短幾十年之間,便摘掉了東亞病夫的帽子,走在了時代的先鋒路口,但隱藏在成功背后的,卻是我們由此付出的代價。近年來食品安全問題引起了人們的注意,從有毒牛奶到有毒食品,從環境污染到環境治理人們開始思考到底有沒有可以放心吃的食物,到底還有沒有可以相信的商品。出現這種狀況是因為商家良心的缺失,更是利益驅使下欲望的攀升。由此我們也開始反思,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是否應該隨著時代的變化而被賦予新的意義。《狼圖騰》一書,不僅寫出了狼文化主導下的蒙古人的性格,更寫出了蒙古人性格與農區人性格的差異;不僅寫出了現實生存環境與理想環境的差異,更寫出了導致兩種差異產生的原因。《狼圖騰》一書所表達的現實意義讓人們清楚地認識到了狼文化與中國傳統文化的差異。所以當下最首要的任務是要把傳統文化中所缺少的反抗與野性從狼文化中提取出來,將其與傳統融合,為傳統注入新的活力。
參考文獻:
[1]李默城.中國通史[M].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2013.
[2]姜戎.狼圖騰[M].武漢:長江文藝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