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德安
摘 要:社會在進步,時代在發展,教育教學領域也在與時俱進,改革不斷推陳出新,新課程改革應育而生。作為小學數學教師,積極投入教改大軍,用新課程理念武裝自己,切實提高課堂實效性,培養小學生的素質和能力,成為當務之急。下面就我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如何進行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做了具體的闡述。現在分享給大家,以期拋磚引玉。
關鍵詞:新課程;小學;數學
伴隨著社會的發展,新一輪課程改革在神州大地上如火如荼的進行。新課程理念指出課堂教學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因而,我積極響應教學改革的號召,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做到以學生為中心。
介于此,我在小學數學課堂實踐中,結合小學生實際不斷探索,找到了一些較有效的教學方法。
一、建構民主課堂,讓小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
新課程理念下的小學數學課堂,學生才是主人,創建民主課堂,成為當務之急。課堂教學永遠是課改的主陣地,只有將課改的新思想、新理念融入課堂教學的每一個環節,得到每個教師和學生積極的、創造性的參與,才能開出絢麗的花朵,才能使我們在課堂永遠充滿活力。也許,這是幾代人的渴求,在這次課改中孩子的愿望終于實現了。
(一)改變教學空間,讓孩子“隨心所欲”
課堂教學活動是在課堂這一特定環境中進行的,而教學空間對教學的影響是無時不在,無處不在,它是課堂教學的第一層次要素的條件之一,新課程的改革,也同樣給如何轉變教學空間提出了問題。為此,我們也做了一些改革:
移走講臺,建立活動角。首先我們把教室分為學習區和活動區,學習區是課桌椅,隊形不定,有T字形、半圓形、馬蹄形……在學習區內無講臺,學生可以隨心所欲地走下來,跟好朋友商量、探討。而教師也不再居高臨下地站在講臺前,而是學生的好朋友,穿行在學生之間。黑板也是可以移動的,并且學習區內資源很豐富,有英語角、數學角、每日一星……讓每個孩子都展示自己,看到自己點滴的進步。活動區里是學具,學生可以在活動區開展活動。如在教學“人民幣的認識”時,學生就可利用活動區內開展“小小銀行”的活動,讓學生在此自由地思考、想象、發問、選擇。
(二)縮短師生距離,讓孩子“暢所欲言”
英國大文豪蕭伯納曾言:如果你有一個蘋果,我有一個蘋果,交換一下,還是一個蘋果;但如果你有一個思想,我有一個思想,彼此交換就有兩個甚至多于兩個的思想。如果要讓學生真正做到脫離束縛,主動探究,那么教師首先要放下架子,走近學生,努力創設一種和諧、寬松的教學氛圍,使學生感到教師是自己的親密朋友。老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可以暢通交流,教師要成為名副其實的組織者、合作者、參與者。因此,老師在教學中要把學生當作學習的主人,用商量的口氣,活潑甚至幽默的語言與學生展開交流。
例如在教學“認識圖形”時,講到將一個正方形通過折剪,變成兩個三角形這一環節時,我拿出一張正方形紙,說:“小朋友,現在老師想變一個小魔術給大家看看,你們想看嗎?”“想。”學生歡呼道。于是我轉身一裁,把一張正方形紙變成兩個三角形,故意問:“這個魔術好玩嗎?”學生馬上搶道:“老師,我們也會。” “哦,真的嗎?我可不相信,你們也變給我看看。”于是,學生果然“上當”,每個人都完成了這一過程。我便故意沮喪地說:“完了,我的秘密全被你們發現了。”“哈哈哈”學生大笑,笑得很得意,其實,這個時候最欣慰的還是老師自己,這一刻,問題解決了,師生間的距離縮短了,氣氛更為融洽了,接下來的學習更為輕松樂意了。
(三)開放教學情境,讓孩子“浮想聯翩”
在孩子們的眼里。沒有什么不可以的,每一個人都充滿著幻想。開放的情境,提供的信息有較大的選擇性,答案也不是唯一的,因而可供探索的問題也就相對豐富。在這樣的情境中,學生想象力豐富,思路開闊,樂于表達自己的發現和見解。解決問題的創造性便能得到充分發揮。
二、給小學生自主探究的機會,調動起數學學習積極性
新課程理念倡導學生自主學習、積極探究,因而教師給小學生創造自主探究的機會。課堂教學是學生生命活力煥發、生命價值不斷體現的生活過程。在新課改中,學生在自主的學習,理解,感悟中獲得獨特的感受,這極大地滿足了學生自身的需求。新教材要求教師關注兒童已有經驗和興趣特點,從兒童的現實生活和童真世界出發,讓學生學得自由和愉悅。這就要求教師要善于營造良好的教學情境,將所要學習的內容貫穿于學生喜愛的氛圍中,引導學生自主地去學習。
(一)妙導巧引,激發興趣
俗話說: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在教學中,精心設計疑問,用疑問激發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以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如在教學“認識乘法”時,我從學生的生活情境入手,先讓學生說說自己家里有幾個人,每個人用幾只碗?幾只筷子?坐幾張凳子?……再引到教室里的課桌,每人一張,全班共要幾張?從而引出“乘法”。
(二)開展游戲,吸引參與
在教學中,還可以用游戲的形式,講故事等形式來開展各種教學內容的學習。如在教學“多少比較”這部分內容時,有一道練習題是讓學生看圖提出比較的問題并進行解答,圖的內容是3個小學生跳繩,并標明了每個人跳的次數。我想直接用書上的插圖進行教學,就顯得比較死板,不會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決定讓三個學生來進行“一分鐘跳繩比賽”,再根據跳的次數提出問題并解答。這樣既注重了學生學習活動中的參與,合作,交流,又增強了課堂教學活動的氛圍,突出動靜結合,從而萌發一種數學真有趣的情感。
三、結語
總之,新課程理念是當今小學數學教學改革的指揮棒。我在新課程改革下,通過不斷教學實踐,找到這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來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課改中的孩子是快樂的,課改中的教師是幸運的。讓每一個學生學有所得,學有所成是新課程所向往,所倡導的理想境界。面對這次數學課程改革,我們只有把握實際,大膽實驗,與數學課程改革之士一路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