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霞
摘 要:新媒體帶來大量的信息、知識,使得小學生的學習生活變得豐富多彩,充實有趣,而另一方面,網絡上的不良信息、負面信息、虛假信息都會影響到小學生道德觀念的養成。本文就此探討了新媒體下小學思想品德教育存在的幾大問題。
關鍵詞:小學思想品德;新媒體;問題
新媒體的發展為我們創造了小學生思想品德教育的新環境和新渠道,也使得小學思想品德教育的環境復雜化、艱難化了。多姿多彩的新媒體環境帶來了巨大的社會能效,它為學生的思想品德發展提供了歷史機遇,同時也對學生的精神世界提出了嚴峻挑戰,優劣參半的各種信息對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正在初步形成的小學生來說,影響是最為深刻的,造成的負面影響、消極影響,會隨之成長,甚至導致了嚴重的網絡道德失范、思想品德墮落等問題的產生。
1 網絡語言沖擊小學生基礎語言的學習和積累
網絡詞語就是在互聯網上流傳的一些由數字、符號諧音組成的特殊語言或者文字,這些網絡詞語隨著互聯網的發展而發展,其影響范圍和人群逐年遞增,其蔓延和滲透之迅速,是很多網絡專家、學者始料不及的。網絡語言不僅改變了社會的語言體系,也改變著小學生的語言環境,小學生對新鮮事物接受能力強,非常容易受網絡環境的影響,小學生正是處于學習語言的基礎時期,如果將網絡語言帶入課堂,將會嚴重影響其學習語言、使用語言的效果和程度,將會有很大的負面效果。
有的班主任說:“我在班級經常能聽到學生說‘這次又考杯具了、‘神馬都是浮云等這樣的話,開始覺得學生新鮮好奇,沒太在意,直到作文里也出現這樣的字樣,我才意識到,網絡詞匯已經影響到學生語言的基礎應用了,值得警覺和規范啊!”通過訪談,很多老師都反映,現在的小學生都有不同程度的使用網絡語言的現象,小學生常常將網絡詞匯、流行用語掛在嘴邊,已經成為校園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值得注意的是,小學生正處于學習語言的基礎時期和提高階段,對于母語的掌握和運用還不夠成熟,如果盲目的使用網絡語言,受到這種不規范文化的影響,會干擾小學生學習基礎語言的能力和效果,破壞已有語言,對小學生學習母語的效果有很消極的影響。
2 魚龍混雜的瀏覽內容弱化小學生的道德意識
新媒體的特性呼應著小學生活躍的思維、廣泛的興趣,對其有著巨大的吸引力,很容易讓他們沉迷,長時間使用網絡,小學生和電腦或手機處在相對封閉的環境,不接觸更多的人和事物,缺乏真實的交流,容易產生孤僻、冷漠、自閉的性格。
從日常調查中可以看出,很大一批小學生在使用網絡時,不使用個人真實信息,三分之一的小學生使用半真半假的個人信息,使用個人真實信息的僅占 8.7%,可見有八成以上的小學生在使用網絡時不使用個人真實信息。在對待網絡態度上,有近九成的小學生認為在網絡上可以不說真話或者半真半假,而說真話的小學生僅占不足一成。由此可見,新媒體的隱蔽性弱化了小學生思想品德意識,使其在網絡虛擬的空間,大膽放縱,不能夠做到誠實、友好。從另一項調查中看出,認為網絡上罵人、說臟話是不道德行為的小學生將近八成,說明小學生最基本的道德意識還是非常牢固的,即使在網絡上也能恪守道德,文明上網。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仍還有近兩成的小學生對此現象持有無所謂和贊同的態度,他們把網絡當做發泄的空間,在生活中不能做的事都到網絡上放縱,這將會嚴重影響小學生的網絡道德品質,甚至會將這種品質轉移到生活中。58.5%的小學生沒有在網絡上有過不良行為,但是,有近三成的小學生在網絡上說謊、看成人電影小說、發表不真實言論等,這些行為都是危害小學生道德品質的元兇。
3 上網時間過長影響小學生的身心健康
有人說,網絡好比鴉片,適量自然是好,可是,時間久了就會上癮,不能自拔。鴉片是生理依賴,而網絡則是精神依賴。如果小學生沉迷于網絡上的游戲和聊天不能自控,癡迷于虛擬世界的林林總總,就會嚴重的危害他們的正常學習和生活。
“大人平時總用電腦、手機啊,孩子也要用,有時候說是老師讓查什么資料,有時候是自己隨便在上面看看,我們家長就看著時間唄,時間一到,就不允許玩了,我覺得1個小時左右還是合適的,既不能累壞眼睛,也不能耽誤學習!”有的家長如是說。通過調查發現,大多數家長們不贊成孩子長時間上網,學生對于家長否定網絡、禁止使用的做法自然不滿,兩者之間往往通過協商上網時間來解決問題。小學生如果長時間使用網絡,會造成他們對網絡世界的過度依賴,時間一長,就會使他們分不清楚現實和虛擬,當遇到挫折和困難的時候,首先會想到躲到網絡世界去,逃避現實。情感淡漠,性格孤僻,更甚者會有自閉、心理障礙等現象,嚴重地影響了小學生的身心健康和成長。
小學生的自控能力是有限的,精力和注意力也是有限的,在網絡上花費過多的精力和注意力,就會使得小學生變得更加焦慮、煩躁,久而久之陷入惡性循環。嚴重的危機他們的身心健康,甚至影響到整個家庭的幸福與完整。
4 專屬網站的功能和內容不能滿足小學生的需求
據調查顯示,大多數小學生經常使用的網站是綜合性的商業網站。小學生經常使用的網站大致有:搜索引擎、游戲導航網站、門戶網站、視頻網站等。在調查過程中,超過 70.5%的小學生首選的常用網站是“百度搜索”,排名第二的是“hao123”,這其中面向少年兒童用戶的網站僅有“4399”“洛克王國”和“7k7k”,其余學生均使用成年人經常使用的網站,在眾多面向小學生的專屬網站中,小學生對“中少在線”、“網上少年宮”、“少年英才網”等網站的熟悉程度并不高。根據調查數據顯示,小學生對開心網、摩爾莊園、洛克王國的熟悉程度更高一些,對中少在線、網上少年宮、少年英才網、少年先鋒網等專屬于小學生的專屬網站的熟悉程度更低,均達不到6%。
通過調查數據顯示,在專屬小學生的網站中,使用和熟悉頻率較高的基本都是游戲類、故事類,而對于自主學習類和科普類的使用和熟悉程度并不高。“我兒子今年9歲,他從 4歲就開始玩一些簡單的小游戲,對于上網我不禁止,但是非常擔心,就連騰訊,新浪這樣的一些網站的主頁面上都有很多兒童不宜的內容。我真的非常擔心孩子不小心點了那些內容。真的沒什么辦法幫助我們的孩子嗎?”有的家長這樣說。在訪談過程中,盡管家長允許孩子使用網絡,也結合一定的指導和監管,但是大部分家長對孩子上網行為喜中有憂,抱有疑慮、恐慌、不安等心理,擔心孩子年紀小,自制力等各方面還不完善,出現諸如上網成癮、瀏覽不健康內容、結交可疑朋友等等情況,能夠完全把握和掌控孩子正確、科學使用網絡的家長微乎其微。
5 老師、家長對小學生上網指導不足
在小學生問卷調查中,關于“你的老師和家長會與你分享他們在網絡上的信息嗎?”,有70%的學生選擇“從不”,20%選擇“偶爾”,10%選擇“經常”;在家長調查問卷中,問道“您有過在QQ上給孩子留言,鼓勵他好好學習或者在家里有些問題沒有處理好,需要進一步溝通的?”,這個問題幾乎全部家長都選擇是“沒有”。調查顯示,小學生在聊天工具中,使用QQ的人數是最多的,而家長并沒有利用這個良好的網絡資源,科學的與孩子溝通,更多的是制止和管制。 通過調查,部分老師、家長對新媒體的認識有很大局限性,而往往這種局限性會禁錮住孩子的個性發展,老師、家長的觀念不能及時更新,孩子成長所面對的問題就要復雜、艱難一些。
參考文獻
[1]武立雙.《小學思想品德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探討》[J].中國校外教育,2015.13
[2]顧亞利.《小學思想品德教育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 亞太教育,201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