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志雄
摘 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和升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青年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基石,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重大意義。廣大青年要增強文化自信、提升文化自覺、實現文化自強,堅持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成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中堅力量。依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涵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出發點是加強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知理解,著力點是筑牢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內化,落腳點是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實踐外化。
關鍵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國夢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精髓助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全面深化改革傳遞向心力,匯聚全面依法治國的強大正能量,提供全面從嚴治黨的行動指南,蘊涵著豐富的時代意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所蘊含的國家、社會、公民的價值與精神追求決定了其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必然聯系。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著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蘊含著民族的德性理念,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形成的文化基礎和資源基礎。辯證而有創造性地傳承和升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精髓,是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必然選擇。
1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形成的基礎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思想觀念、文化傳統、語言習慣和情感認同的集中體現,是社會建設的現實基礎,是中華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基,整個民族所認同和接受的價值取向和道德規范都凝聚其中。
1.1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形成的文化背景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著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集中了中華民族在歷史實踐中所形成的獨特的文化視角和解決問題的思路,從這一層面來講,認同和繼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區別于其他民族的顯著標識。《唐律疏議釋文》中講到:“中國人之所以是中國人,絕不在于血統的緣故,而是對于中國文化的傳習,認同中國文化和中國人身份的都是中國人。”中華民族的團結統一,不僅僅源自中華兒女對自己身份的認同,也源于他們對自己民族文化的自豪感與自信心。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要義就是倡導在熱愛祖國的基礎上建設一個富強、民主、自由的國家,其思想精髓與中華傳統優秀文化一脈相承。
1.2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道德教育資源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著深厚的民族德性理念。在傳統文化中,倫理道德被看作是對人的本質的要求,強調對人的教化,在文化的不斷綿延中,形成了內涵豐富的美德、倫理和人生哲學。比如儒家倡導的仁、義、禮、智、信。“仁”是最高美德,內涵豐富,“推己及人”、“愛人”以及“忠恕之道”都是其應有之意.再如“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責任態度以及“孝悌友愛、兄友弟恭”的倫理精神都是中華文化的精髓,這些內容恰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文明、和諧、誠信、友善”的理論支撐,是培養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優秀教育資源。
2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中華民族價值觀發展的新境界
黨的十八大第一次明確提出: “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立足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著眼于當今時代發展特征,借鑒人類文明優秀成果,體現了歷史傳承與時代發展的有機統一,把中華民族的價值觀提升到嶄新的高度。
2.1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科學的價值取向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價值取向為支撐。這一價值取向從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中吸收營養,并借鑒人類文明的優秀思想成果,彰顯人民主體地位。第一,堅持以人為本,并將這一原則貫徹落實到各項制度、政策、方針之中,努力促進人自由而全面的發展; 第二,堅持人民利益至上原則,黨和國家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都是為了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第三,堅持維護公平正義,保障人民平等參與、平等發展的權利,努力構建公平和諧的社會環境;第四,堅持依法治國的基本方略,依法保障人民權益,保證人民當家做主。“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價值取向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凝聚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社會價值共識,昭示了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屬性,反映了社會主義的發展趨勢和發展方向,是實現國家價值目標的有力支柱。
2.2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先進的價值準則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價值準則為基礎,傳統文化崇仁尚義重信的道德傳統孕育了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道德觀念。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汲取傳統文化精華并加以創新升華,使“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道德要求有了更豐富的內涵和更鮮明的時代特征,其先進性主要表現在: 第一,把愛國主義與社會主義相統一,要求公民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維護祖國統一和民族團結,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己任,自覺報效祖國;第二,把職業態度與職業精神相統一,敬業不僅要忠于職守、克己奉公,還應該刻苦鉆研、精益求精,更好地服務大眾、服務社會;第三,把誠信作為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重點,提倡誠實勞動、誠懇待人、講究信用、恪守承諾,以規范人們在市場經濟中的行為,保障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發展。
3 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涵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對策
3.1 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知理解
第一,發揮國民教育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眾化過程中主陣地的作用,是最直接、最基礎的方式。發揮傳統文化教化功能,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國民教育的全過程,從理論層面,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機融合,形成各級學校有機銜接的課程教材和教育教學理論體系;在實踐方面,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價值理念融入課外實踐活動形成家庭、學校、社會共同參與的育人模式及涵育機制。第二,不斷拓寬傳統媒體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有效渠道,深度挖掘傳統文化資源,創新傳統文化傳播方式,以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融入潮流、融入情感,尋找有效表達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話語形式。
3.2 夯實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內化
首先,充分整合各類傳統文化資源,對其進行開發利用,發揮其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眾化過程中的育人功能,用現實內容與時代氣息吸引和感染群眾,創造出一大批貼近生活、貼近實際的文化作品,增強人們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與接受,把傳統文化資源優勢轉化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眾化落地生根的資源強勢。其次,借鑒古代法治與廉政文化,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探索,創建一批廉政教育基地,將廉政文化以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表達出來,營造風清氣正、文明尚美的社會風尚;運用歷史智慧推進反腐倡廉建設,實現依法治國與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有機融合。
3.3 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實踐外化
其一,充分發揮傳統文化育人功能,廣泛開展靈活多樣的群眾性道德實踐活動,舉辦優秀傳統文化講座、道德論壇、思想講壇,開設系列傳統文化旅游線路,搭建旅游產業的文化平臺。不斷提高文化領域的民生投入,提升人們參與科教文衛等群眾性文化活動的積極性,讓人民群眾參與文化建設、享受文化氛圍、分享文化成果,實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基層生根、開花、結果。其二,傳統節日文化與民俗文化是中華文化中寶貴的精神財富,是中華民族精神的內在結晶,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眾化的營養源。傳統節日文化以傳承庚續、喜慶祥和的文化內涵表達著人們對美好事物與倫理道德的追求與向往。
4 結束語
“培養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質,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弘揚中華文化,努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作為新時期的廣大青年,應當肩負起時代所賦予的偉大使命,將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自身學習之中,注重認定和養成,做到堅守和踐行,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成為自身日常行為準則和自覺奉行的信念理念,積極投入到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推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大發展、大繁榮中去,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實踐中貢獻青春和力量。
參考文獻
[1]歐陽軍喜,崔春雪.中國傳統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J].山東社會科學,2014,03:11-15.
[2]楊雨晗.中國傳統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聯系[J].教育教學論壇,2014,52:142-143.
[3]劉銀.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校園文化建設研究[D].中南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