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正濤
摘 要:互動教學是課堂活動的重要組成,在初中英語課堂中起到良好的作用,對促進師生互動和學生之間開放式平等交流具有顯著意義。文章著重研究互動教學特征、理論基礎及推行現狀,分析運用效果及作用,總結互動教學具體方法,以實現教學相長。
關鍵詞:初中英語;互動教學;特征;方法
中圖分類號:G633.41;G42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6)12-0073-01
英語課堂實施互動教學,打破了傳統的輕過程重結果的教學評判方式,能促進課堂上學生知識與興趣的共同增長。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主動、積極參與課堂,利用活潑生動的方式,營造活躍、愉悅的氛圍,并創造和諧、活潑、融洽、團結的交流氣氛,鼓勵學生大膽創新,主動探究。
一、互動教學特征、理論基礎及推行現狀
(1)特征。互動教育主張構建動態發展的教學過程,以達到教與學互相影響、互相統一的目的。在互動中,師生是主體,更互為客體,共同參與到探討中。該階段的學生正值生長發育期,有較強的探知欲,而互動教學有連續性及交互性的特點,打破了傳統方式下學生聽教師講、教師問學生答的這一單向模式,形成循環、鏈狀交互式模式,能改變學生被動學習的狀態,促進學生的發展。互動教學內容更為豐富多彩,形式多樣(可視情況選擇全體學生、個別學生或組內學生等互動),內容廣泛,涉及情感交流、科學知識教育及普及、社交禮儀等。
(2)理論基礎。互動教學源于整體教學,認為語言屬于有機整體,進行教學時不能單獨寫、聽、讀、說,僅掌握一項知識或一條知識,不能代表掌握了整體。詞匯、語法和語音僅是構成英語的體系。對于語言教學,其目的應為學生靈活運用英語,而非單單掌握基礎知識,如音標、語法等。開展互動教學,既是教學改革的需要,又是現代英語教學研究的迫切要求。
(3)推行現狀。教師長期受到傳統方式的影響,加上應試教育及高考壓力,仍將英語教學視為死記硬背的學科,在此傳統模式下,導致學生“高分低能”“耳聾嘴啞”。而英語運用能力和知識二者為統一體,相輔相成,傳統模式忽略了英語本身的特點,弊端日益突出。
二、互動教學運用效果及作用
(1)激發興趣。互動模式下,教師備課要考慮到新課內容導入的科學性與藝術性,結合學生的特點合理安排內容,并利用情景式教學創造活潑生動的情景,活躍氣氛,激起學生的發言欲望和共鳴,進而激發他們的興趣和求知欲,調動他們的主觀能動性。例如,進行體育英語詞匯教學時,可引導學生描述喜愛的體育運動員及體育項目等,使其踴躍發言,提高興致。
(2)發掘創造力。通過師生互動,學生獲得不同見解及問題,由教師引導探索答案,有助于學生加強理解知識,培養動腦習慣,發掘創造力。同時,通過互動中學生的“突發奇想”,學生自身解釋知識的能力也得到了鍛煉。
(3)集中注意力。互動模式的教學活動與教學任務之間環環緊扣,并寓教于樂,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可不斷刺激學生的大腦,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其更加關注錯誤語法或單詞。
(4)自我激勵及自我解析。在互動模式下,學生可憑借能否完成其他同學或教師提出的問題,展開自我剖析及評價,找出學習方法不足及差距,進行自我調整。互動教學在任務設置上呈梯度性,學生都能找到閃光點,進行自我激勵,增強學習興趣。互動模式強調自學,由學生按照教學任務及目標,反復熟讀教材,理解教材,以此完成任務。學生互動是互動教學的主體,有助于學生自主、主動學習品質的培養。在互動教學下,學生展開小組交流及討論,是一種教材、教師及學生多項性信息傳遞過程,互動性更為突出,可形成團結協作、互幫互助的氛圍。
三、實施互動教學具體方法
(1)疑問式導入。由于初中生記憶力好,求知欲較強,可展開疑問式導入,設置其感興趣的話題或疑問,引導其帶著問題參與課堂,主動學習,激起學習興趣,進而提高對英語學習的探索欲望,培養獨立解決及分析問題的能力。
(2)活躍氛圍。教師在課堂上應努力創造和諧、平等、愉快、輕松的教學氛圍,實現師生之間價值平等、人格平等及心靈平等,使每位學生的聰明才智都能得以發揮。
(3)情景模擬。創造語言環境,是學習語言的重點。教師要利用情景模擬法,以小組為主,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使學生自身的交流表達能力得到發揮,進而促進學生間的溝通,提高會話水平,提高組內及班級學生的競爭意識和學習興趣。在情景模擬中,教師可以角色身份或導演身份加入,與學生一同表演,使英語課堂轉變為有趣、生動的表演舞臺,促進課堂效率的提高。
教師應掌握情緒調節方法,始終以積極、飽滿的狀態,歡快、愉悅的心情展開教學,通過情緒感染學生,引起共鳴,使之在和諧、愉快課堂氣氛中汲取知識。教師也應重視經驗積累,博采眾長,形成適應英語學科發展的新教學方法。
四、結束語
互動模式可改變初中英語傳統單一的刻板化模式,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和課堂主體,激發其學習英語主動性、創造性及積極性。互動教學通過營造較好的氛圍,能不斷提高學生質疑問題、研究調查、合作探究精神,優化課堂,達到教學相長。
參考文獻:
[1]楊淑紅.教學反思——英語教師成長的關鍵[J].寧波教育學院學報,2007(S1).
[2]李俊英.初中英語課堂小組活動模式研究[J].教育導刊,2007(08).
[3]張傳榮.英語課堂互動教學的研究[J].和田師范專科學校學報,2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