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宇++薛玉玲
摘 要: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生態環境與經濟發展的矛盾日益突出,人類為了生態環境和經濟的平衡發展,將環境會計納入了現行會計的研究當中,為了緩解現代企業發展與環境的矛盾,國內外加強了對環境會計的基本理論的研究。本文從環境會計的基本理論出發,從環境會計對現行會計的積極影響和消極影響兩方面進行了詳細的分析。
關鍵詞:環境會計;基本理論;現行會計;影響
我國市場經濟在飛速發展的同時,環境問題也日益突出了起來,生態環境破壞和環境污染已經成為制約我國市場經濟主要因素之一,從實際情況來看環境問題的表現形式也趨于復雜化,因此會計界加大了對環境會計的研究力度,在現代企業當中實行環境會計對現行會計可以起到很大的影響。
一、環境會計的基本理論
1.環境會計的含義
環境會計又稱作綠色會計,是會計領域在經濟的不斷發展中派生出來的一個新分支,一般來說環境會計可以分為宏觀環境會計和微觀環境會計,宏觀環境會計是指國民經濟核算體系將環境核算納入了核算范圍,微觀環境會計將環境會計核算方法在企業會計核算體系中廣泛應用,微觀環境會計的研究是我國研究的主要側重點。
在我國可以將環境會計的含義總結為:環境會計是企業會計的一個分支,是可持續經濟發展的產物,它是對會計學理論、方法和原理的繼承,綜合了環境學、經濟學、發展經濟學等學科的理論,使企業與環境有關的經濟活動得到了很好的控制。
2.環境會計的目標
環境會計的目標是環境會計理論結構的基礎,也是會計活動的起點,環境會計的主要目標有以下兩個:第一是可以提供給外部信息使用者有用的信息,對內可以提供企業所需要的環境會計信息,更好的滿足信息使用者決策的需要;第二環境會計更高的目標是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
3.環境會計的原則
相對于傳統的會計來說,環境會計在實施的時候必然要遵循一定的原則,環境會計的原則主要有以下幾點:
(1)社會性原則
社會性原則是適應經濟可持續發展的要求,環境會計的核算主體既包括企業,也包括整個自然和人類社會。反映企業承擔的社會責任是環境會計的重要目的,與企業自身活動所帶來的外部經濟活動既是經濟方面的,又是帶有社會性的,這就需要企業從社會的角度來考慮問題,要對社會責任成本進行積極的承擔。
(2)環境效益與經濟效益相結合的原則
企業環境會計在環境效益與經濟效益相結合的原則下,在對外提供會計信息的過程中,要兼顧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要充分考慮到環境因素,最大程度上的滿足信息使用者的要求。
同時環境會計作為現行會計的一個新興學科,在研究階段還處在起步階段,應該給予相關研究者以鼓勵,鼓勵研究者對環境會計進行大膽的探討,在研究過程中要堅持一定的靈活性,這樣更有利于環境會計的長期發展。
(3)強制性與靈活性原則
國家或者集體是環境資源的所有者,環境資源的所有權并不是由企業控制的,因此環境會計的信息需要通過社會的角度來反映,這就需要強有力的國家政策和法律來保障,強制企業反映出與其生產經營活動發生的社會收益和成本,這樣更有利于外部對企業進行客觀的評價。
(4)采用多種計價基礎并用的原則
對于環境問題來說,在計量上也存在著復雜性和特殊性,因此在計量上環境會計可以采用歷史成本為計量基礎,也可以采用現行成本、重置成本以及機會成本來計量。
(5)國際環境會計現狀
在對環境會計的研究上日本起步較晚,但從日本環境會計的發展水平上已經可以達到了國際水平,日本在1993年最先提出了環境報告書的概念,并在20世紀末日本提出了“循環經濟”這個概念,由此可見日本逐漸加大了對環境會計的研究力度;韓國環境部為了加大對環境會計的研究,在2000年1月將關于“環境業績指標和環境會計體系”引入了一些特別研究項目當中,為韓國研究項目提供了一些科學合理的方法。
二、環境會計對現行會計的積極影響
1.現行會計要素的內容得到了豐富
環境會計要素由以下幾部分構成即:環境資產、環境負債、環境費用、環境收入以及環境利潤,這些內容的補充正是對現行會計要素的極大豐富。
環境資產對于企業來說是一種環境資源,是企業通過已經發生的事項進行的控制,是可以給企業帶來經濟效益并能夠用貨幣計量的環境資源。環境負債是指符合企業確認負債的標準,是與成本有著密切關系的。環境費用是指企業花費在保護環境和實現可持續發展方面的費用。環境收入是扣除環境稅額和成本后的凈額,是企業為了保護環境而取得的收入,考核企業保護環境的水平可以通過環境收入高低來評價。
2.現行會計的成本觀念得到了改變
首先,發生的費用不確定。現行會計中的直接人工、直接材料和制造費用都可以按照一定的方法和比例計入到產品成本當中去,然而環境會計會受到一些突發性質因素的影響,并不能在每一期核算產品成本,這些影響因素有保護環境所處的時期、違反法律法規的程度不同等。
其次,原來的產品成本結構發生了變化。在現行成本中我們只是將企業生產過程中產生費用計入到了產品成本當中,期間費用包括銷售過程中的費用。然而在環境會計下,產品成本既要包括產品在生產過程中發生的費用,又要包括產品從開發、銷售到報廢所產生的費用經過合理的確認后計入成本。這就說明了原來的產品成本結構在環境會計下得到了很大的豐富,同時也反映出環境會計的意義所在。
再次,費用發生額不斷攀升。近幾年來由于經濟發展和環境之間的矛盾越來越突出,人們的環保意識也得到了提升,國家對環境立法的重視程度也越來越大,然而企業作為污染環境的主要責任人,要承擔起保護環境的社會責任,只有將一些環境費用法律化,才能得到國家法制強制化的約束。因此企業為了環境保護而發生的各項費用也會不斷攀升。
3.現行報表體系得到了改變
企業占據了社會主義市場的很大比例,它是依賴于社會存在的,社會為了保證市場經濟運行的穩定,必然會對企業進行各方面的制約,要保證社會的利益不受到損害,促進社會與自然的和諧發展,但是大多數的企業在實際經營過程中,自身受到了社會監管體系不健全等因素的影響,因此就很難達到上述的要求。環境會計報表也可以稱作環境會計報告,企業職業人員、債權人、投資者、股東、政府職能部門等信息使用者可以在其日常的核算過程中獲得有用的決策信息,并通過報表的形式反映企業費用消耗補償、利用資源的情況、履行社會責任的情況,企業可以通過環境會計報表反映出信息,為了滿足環保會計的要求企業要積極的采取科學合理的措施。環境會計報表的主要內容有:環境成本的發生情況;利用的資源;環境損益的情況;利用資源方面企業是否做到了科學合理;社會受到了企業經營活動的影響有多大等。
4.改變了現行會計的計量模式
會計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是會計計量,會計計量存在在整個會計核算體系的全過程中,其貫徹了從會計信息確認到輸出的全過程。其中選擇計量單位、確定計量的屬性、模式是會計計量的主要組成部分。但是在實踐當中,并沒有考慮到對隨著環境變化產生的問題,在計量會計核算的對象的時候,控制和反映環境補償、消耗等問題也沒有得到很好的反映。
環境會計是以環境負債、環境資產、環境利潤、環境收入等環境會計要素作為主要核算內容的一門學科。與現行會計一樣環境會計需要建立自己的核算方法,在環境會計的核算對象當中,有一部分是不能夠通過人類的智慧和勞動來反映,因此也就不能夠通過貨幣來衡量,為了更好的確認和計量這些物品,都需要完善的理論和方法作為基礎,但是從實際情況來看現行會計勞動價值理論是達不到要求的。
三、環境會計對現行會計的消極影響
環境會計既給現行會計帶來一些積極的影響,還帶來了一些消極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環境會計體系不完善
目前我國環境會計體系還沒有建立完善的體系,并沒有對統一的環境信息披露制度進行規定,缺乏切實可行的理論體系和科學的核算方法,導致了企業在開展環境會計收益和成本的計量方面缺乏實際操作的方法。
企業管理者可以通過環境會計獲得有用的環境活動方面的信息,獲得的形式主要是通過會計報告,但是從實際情況來看我國環境會計披露的項目和形式并不夠規范,這樣企業在進行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時候,往往會偏向于有利于自身企業的方面披露,這就造成環境會計披露的可比性較差。
2.缺乏健全的環境制度和準則
與其他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對環境會計的研究起步較晚,雖然我國在環境會計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還是處于起步階段。我國政府部門目前逐漸認識到了環境會計的重要性,頒布了《水污染防治法》、《環境噪聲污染防治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等法律法規,但是與這些法律法規相適應的環境會計法律法規還不夠健全,影響到了環境會計在我國的順利實施,降低了環境會計實施的科學性和規范性。
3.缺乏環保意識
目前隨著經濟的發展,給我國的環境帶來了非常大的污染和破壞,其主要原因也是環保意識的缺乏。首先一些政府部門缺乏環保意識,有的時候為了政績的需要,并沒有對環境會計加以重視;其次企業管理者和經營者共同的目標是企業利潤的最大化,這樣就會忽視環境因素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的作用,影響到了我國環境會計的發展;再次一般的群眾會認為環境保護是國家政府的工作,對環境監督和保護的工作很少關注,給環境會計的開展帶來了很大的消極影響,影響到了我國自然和經濟的和諧發展。
4.環境會計專業人才匱乏
環境會計是現代會計的一個新興分支之一,是綜合了經濟學、會計學、環境學在內的一項綜合性學科,對環境會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從我國環境會計人才的實際情況來看,專業的環境會計人才還是比較匱乏的,大多數的環境會計并沒有經過專業性的培訓,并沒有對環境會計理論進行深入的研究,缺乏對環境會計的實踐經驗,這也是主要制約我國環境會計發展的因素之一。
四、總結
綜上所述,通過上述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環境會計對現行會計既有積極影響的一面,又有消極影響的一面,因此我們在運用環境會計的過程中,要采用科學合理的措施降低其消極影響的一面,促進企業經濟發展和自然環境的和諧發展。
參考文獻:
[1]周遙.南京信息工程大學經濟管理學院,低碳經濟背景下如何推進環境會計[N].中國環境報,2011.
[2]王承蓮.首都經濟貿易大學會計學院.實現環境會計與傳統會計的融合[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1.
[3]薄雪萍.北京廣播電視大學崇文分校會計系.國外關于環境會計的研究進展[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1.
作者簡介:孫宇,佳木斯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專業:會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