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瑪草
【摘 要】為了讓孩子們認識、了解甘南藏族服飾特點,我們將藏族服飾資源運用到區域中,在環境創設和活動區材料的投放上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初步探索出一套適合實際的區域活動方法,即:收集藏族服飾資源中適合開展幼兒園區域活動的材料;創設有利于開展區域活動的環境;在活動區投放不同材料;創造性地開展區域活動。
【關鍵詞】藏族服飾資源 幼兒園 區域活動 材料 環境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提出:“引導幼兒接觸周圍環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豐富他們的感性經驗和審美情趣,激發他們表現美、創造美的情趣。”我園地處甘南藏族自治州,藏族人民由于歷史上民族的變遷和自然環境的差異,形成了千姿百態的藏族服飾。如夏河藏族婦女腰帶上系鑲有銀飾和珊瑚的革帶,藏語叫“恰瑪”,腰帶的側旁佩掛各式奶勾;男子皮襖領部鑲豹皮。另外,藏族服飾還有耳環、胸飾、腰飾和手飾等佩飾,使得穿著者更顯華貴。為了讓孩子們認識、了解甘南藏族服飾特點,我們將藏族服飾資源運用到區域中,充分挖掘、利用藏族服飾中可運用于幼兒園區域活動中素材,在環境創設和活動區材料的投放上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初步探索出一套適合我園實際的區域活動方法。
一、收集藏族服飾資源中適合開展幼兒園區域活動的材料
通過查閱資料、實地考察等,了解甘南藏族服飾文化的特點,并通過相互交流、研討,擴展活動思路,有針對性地提煉出藏族服飾資源中適合開展幼兒園區域活動的材料。我們選擇甘南農區和牧區具有代表性的服飾資源,即卓尼服飾、舟曲服飾和夏河服飾,根據各年齡班特點,在不同區域投放材料,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區域活動,細化各年齡段區域材料的多樣性操作,從而讓幼兒更好地在與材料互動的過程中感受家鄉藏族服飾的美,了解其特點,并通過不同方式(欣賞、繪畫、手工、表演等)進行表現。
二、利用藏族服飾資源創設有利于開展區域活動的環境
環境是一種無聲的刺激,輕松和諧的環境能讓幼兒產生愉快、振奮的情緒,形成同伴間和諧融洽的氣氛,從而提高活動的效率。
(一)利用廢舊材料,與幼兒共同參與制作,營造出優美的具有藏族特色的環境。如在走廊上、大廳里懸掛藏族服飾中的耳環、項鏈等配飾,張貼藏族服飾圖片、藏族幼兒照片、幼兒作品等,充分體現家鄉民俗文化,讓幼兒感受到濃濃的家鄉氣息。
(二)班級設置特色活動區。教師與幼兒共同探討,利用藏族服飾資源設置班級活動區,并根據幼兒的興趣及時調整。如在大班設置“美工區”,幼兒制作藏式禮帽、卓尼“三格毛”等;在中班設置“表演區”,幼兒進行藏族服飾表演等活動;在小班設置“美工區”,幼兒制作“邦丹”等。
三、藏族服飾材料在區域活動中的投放
在區域活動中,材料直接影響幼兒活動的質量。為了發揮材料所隱含的教育作用,我們注重材料投放的層次性、探究性,使每個幼兒獲得成功和自信,進而樂于創造。
(一)材料投放的層次性。針對幼兒的個體差異投放不同難度的材料,以便于不同水平的幼兒按自己的需要和能力進行自主選擇。如在中班“美工區”制作藏式項鏈時,投放彩筆、珠子、橡皮泥、毛線等,材料投放體現出不同的層次,可以滿足不同發展水平的幼兒。
(二)材料投放的探究性。提供既有探索性又有操作性的材料,使幼兒通過對材料的探索,發現問題,體驗一次次解決問題的喜悅,激發幼兒對區域活動濃厚的興趣。
四、利用藏族服飾資源創造性地開展區域活動
(一)在幼兒進區活動時,教師進行觀察,并把握時機,適時給予指導。如幼兒在“美工區”制作藏式禮帽的過程中,不知用什么材料制作帽檐時,教師可以引導用廢舊掛歷等制作。
(二)幼兒在區域活動時,教師對幼兒的創造性行為應及時發現并給予鼓勵。如幼兒在“表演區”游戲時,對藏服的穿著進行混搭,教師對此要給予積極的鼓勵,讓其體驗游戲的快樂。
(三)教師積極與幼兒進行互動。為了激勵幼兒自主活動,教師可以與幼兒進行積極互動,使幼兒的行為受到贊許和強化。
(四)在每次區域活動結束時,組織幼兒進行交流分享。活動結束時,組織幼兒圍繞其感興趣的話題,通過回憶總結、交流分享,使幼兒在與同伴的經驗碰撞中,相互啟發,從而提升個體經驗。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S].2001.
[2]肖莎.談鄉土資源的利用[J].早期教育,2004(12).
[3]張曉琳.淺論幼兒與區域活動材料的有效互動[J].學前教育研究,20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