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灝
2015年,國務院頒布《鄉村教師支持計劃(2015—2020年)》,將鄉村教師隊伍建設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近日,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再次強調,要落實提高鄉村教師待遇政策。鄉村教師問題又一次被推上輿論的風口浪尖。
近年來,關于城鄉應做到“教育公平”的呼聲越來越高。其實,教育公平并非僅僅針對學生而言,教師也需要同享教育公平所帶來的福利。鄉村教師,一個尷尬而又艱苦的職業,面對的是簡陋的教學環境、較低的薪資待遇與一群眼神中充滿期望的莘莘學子。近年來,有許多熱愛教育事業的大學生、教師積極投身農村教育事業,他們選擇艱苦的地區,用自己的青春與精力,努力提高鄉村教育的水平。雖然他們的形象一直處于“道德高地”,但是生活卻處在“待遇洼地”,個人的生活待遇得不到有效保障。而要把鄉村教育搞好,關鍵是要有一支強大的鄉村教師和校長隊伍。在廣大鄉村,教師不只是扮演著傳道授業解惑的角色,更是鄉村學生認知世界的窗口與照亮前程的希望。
鄉村教師待遇低下,其原因并非是淺層次的工資低、環境差,而是城鄉發展不平衡在教育領域的體現。城鄉經濟發展水平的差距、二元結構的固化,都是導致目前鄉村教育事業發展之路崎嶇不平的誘因。鄉村教師的生活保障制度不健全則是導致教師資源流失的“罪魁禍首”。因此,破解鄉村教育瓶頸,關鍵在于提高鄉村教師的待遇。進一步提高鄉村教師待遇,讓鄉村教師“安下心”、“留下來”、“教下去”,是做好鄉村教育的重中之重。而要進一步提高鄉村教師的待遇,首先就應該讓鄉村教師享受更多“教育公平”帶來的福利。一方面,要讓鄉村教師過上更有尊嚴的生活,在工資福利、獎勵扶持等方面提高鄉村教師的生活待遇。另一方面,要不斷拓寬鄉村教師的專業成長渠道。具體而言,要健全鄉村教師待遇保障機制,為其制定合理的職業生涯規劃,促進城鄉教師交流機制,全方位地提高鄉村教師待遇。
建立健全鄉村教師待遇保障機制是關鍵。近年來,大批大學生、青年教師滿腔熱血地投身鄉村教育事業,但在面對農村落后的教育環境、家庭的阻礙,以及結婚生子等個人生活問題時,不少人開始退縮或止步不前,使鄉村教育面臨發展瓶頸。要破解這一困局,就必須建立鄉村教師待遇保障機制,從制度上為鄉村教師的發展保駕護航。一是確立專項經費使用辦法,??顚S?,改善鄉村教師的住宿條件,提高工資待遇,解決好鄉村教師的個人生活問題。二是制定差別化的補助政策,依法為鄉村教師繳納“五險一金”,做好重大疾病救助工作,為鄉村教師解決后顧之憂。三是暢通高校畢業生、城鎮教師到鄉村學校任教的通道,逐步形成“越往基層、越是艱苦,地位待遇越高”的激勵機制,以及充滿活力的鄉村教師使用機制。
制定合理的鄉村教師職業規劃是有效手段。深入艱苦的農村一線教學,環境的艱苦是一大困難,鄉村教師職業生涯的上升渠道閉塞則是另一阻礙優秀教育資源向農村流動的因素。農村教師,身兼數職,兢兢業業,卻得不到事業上的進步的空間,難免心生抱怨。制定合理的鄉村教師職業規劃,為鄉村教師事業的進步勾畫出美麗的藍圖,讓鄉村教師看到職稱與待遇晉升的希望,必能留住那顆畢生奉獻教育事業的心。
建立城鄉教師交流機制是重要推手。鄉村教師常年工作、生活在落后的農村地區,很難獲得第一手的先進教學經驗,長此以往,必然導致鄉村教育質量下降。定期選派優秀城市教師到鄉村支教,同時安排鄉村教師到市區學校學習,將先進的教學經驗與做法帶到農村教育中去,必將有效提升鄉村學校的教育質量,開拓鄉村教師的眼界與思路。通過城鄉學校結對子、對口支援、學區一體化管理、跨校競聘等形式,拓寬城鄉學校交流渠道,引導優秀校長和骨干教師向鄉村學校流動。此外,還可以制度形式規定某一行政區劃內城鄉教師互換輪崗,全面提升鄉村教師的教學水平。
鄉村教育擔負著開啟民智,提升國民素質的重任。在破解鄉村教育發展瓶頸的過程中,針對鄉村教師問題,必須從頂層設計的角度加以規劃,在制度層面確保鄉村教師的待遇,從而激勵更多優秀的人才堅守鄉村教育的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