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武
【摘 要】分析校政企混合所有制辦學模式的必要性,提出企業參股高等職業院校、高等職業院校參股企業、混合所有制聯合辦學等三條校政企混合所有制辦學途徑,并指出辦學中應注意打造校政企聯動特色育人機制,完善合作發展機制建設,建立和完善評價機制,并搭建校、政、企信息互動平臺。
【關鍵詞】校政企合作 混合所有制 高等職業院校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6)03C-0081-02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高等職業教育在黨和政府的高度重視以及社會各界的支持關心下,不斷發展壯大,為地方經濟建設培育了大批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當前我國正面臨新一輪的產業結構升級調整,城鎮化、國際化步伐加速,創新型的技能人才需求迫切,面對新發展,現有的高等職業教育辦學體制、管理機制、培養模式已經慢慢與社會經濟發展要求不適應,主要表現在高等職業院校與行業企業的合作機制沒有從根本上建立起來,校企合作難以深入,以致合作成效不甚理想;體制機制弊端已成為高等職業教育進一步發展的障礙之一。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在《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提出要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因此,面對新形勢,高等職業院校也適應時代要求,努力探索“混合所有制”辦學的新模式,實現校政企三方聯動合作辦學,促進高等職業院校的快速發展以及學生充分就業。
(一)我國經濟發展需要大量高端技能人才。當前我國正處于調整經濟結構、產業轉型升級階段,要實現從經濟大國變成經濟強國這這一強國戰略,需要大量高端技術領域崗位工作的人才以及高素質的創新人才。當前國際競爭是創新能力的競爭,其本質就是人才的競爭,然而我國在培養技能人才方面遠遠落后于國外發達國家,以致我國目前產業升級面臨很大的困難。隨著企業轉型升級,其產品的技術含量越來越高,但高技能人才缺口越來越大。人社部對全國100多個城市勞動力供求情況調查結果顯示,各技能等級崗位空缺數量多,尤其是技師、高級技師和高級工程師等高素質技能型勞動者供不應求。如何培養符合市場需求技能型人才,以解決困擾產業轉型的技能人才短缺問題是擺在校、政、企面前的一個現實問題。
(二)單一所有制體制約了高職學院的進一步發展。單一所有制高職院校,辦學資金主要于主辦方投資、銀行貸款、學生繳費,這種體制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學院的進一步發展。
1.公辦高職院校存在學校迅速發展與辦學資金短缺的矛盾。我國高校較多,財政性公共教育經費供需不足的矛盾比較突出,要取得跨越式發展面臨著較大的資金困難。
2.單一所有體制不利于學校走社會化辦學之路。如在公辦體制下,行業、企業很難真正介入學校,與學校實現合作辦學。
3.單一所有制體制下,在校外實訓基地建設方面,由于企業過分強調安全生產、經營效益最大化而不太愿意接納學生到企業實習;企業參與學校校外實訓基地建設的積極性不高,使得校外實訓基地建設存在著較大困難。而缺乏企業參與,校內實習實訓設備完全靠學校投入,由于資金等因素制約,也影響到校內實訓基地建設。
4.單一投資體制下師資隊伍建設難度大。隨著事業單位的人事改,編制一時難解決,企業專業技術人員到學校兼職意愿不強,因此學院在引進企業能工巧匠、 專家方面難度較大,制約了學院“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建設。
(三)企業人才短缺和解決高校學生就業難問題催生校政企三方聯動辦學。當前企業發展過程中遇到的最大問題就是人才瓶頸問題。而對政府與高校,學生就業難問題卻一直困擾著領導的心,一邊是人才奇缺,另一邊卻就業難,這一矛盾的形成,主要在于我們當前的教育系統培養出來的學生,難以適應企業生產的需要,一些畢業生“既入不了廳堂,也進不了廚房”,高上不去,也低不下來。由此,如何解決企業人才短缺和解決高校學生就業難問題,在很大程度上催生了校政企三方聯動辦學。當前高校、政府部門、企業合作辦學、合作育人、合作發展已成為高等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如北京聯合大學嘗試了基于校政企合作的檔案學專業應用性人才培養模式,結果表明,這種校政企合作培養模式非常適合于應用性本科專業人才培養。在高職院校師資隊伍建設方面,姜春華提出,在高職辦學中可以依托校政企合作共建雙實訓基地,通過“雙評、雙聘”、“職稱互通”等多途徑做好“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
鼓勵行業、企業等社會力量參與辦學,提高辦學活力和辦學效益是《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的提出的一個重要舉措。既然當前人才瓶頸問題已經成為限制企業發展的枷鎖,那我們必須充分發揮市場在教育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改革教育制度;要放開職業教育,并且真正把職業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鼓勵高等職業學院參與混合制改革,進一步激發職業教育的辦學活力。
(一)企業參股高等職業院校。高等職業院校在原有資產基礎上實行混合所有制轉制,通過增資擴股、引入戰略投資者等方式,建立起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管理、運行機制,成立由各方股東參與的學校董事會,實行由董事會領導下校長負責制,對學校進行民主管理,減少行政干預、增大學校的辦學自主權。在保證學校按照章程自主辦學的基礎上,通過合作,由各參股方共同投資解決辦學經費,合作育人、合作發展,以增強辦學活力,提升辦學效益。
(二)高等職業院校參股企業。政府支持、協調高職學院鼓勵高等職業學院通過資金、實物、知識產權、土地使用權等方式積極參與國企混合制改革,成為企業股東,根據學院實力持合適的股權比例。
(三)混合所有制聯合辦學。校、政、企深度融合,通過兼并重組、市場交易、產權劃轉等方式,實現國有、集體、非公有資本相互融合、交叉持股聯合辦學。
(一)注意打造校政企聯動特色育人機制。實行校政企聯合辦學后,要建立好學校辦學章程,明晰政府、行業企業、職業院校三者在聯合辦學和管理中的作用。行業、企業在要充分發揮其在基金投入、管理、育人、就業質量評價等方面的積極作用,以及為高等職業院校實驗實訓設備的購置、更新、管理和專業教學計劃的設定、修訂提供指導和支持;政府方面則要為高等職業院校分擔辦學條件的建設和優化任務;而高職院校作為辦學主體,則要強化內涵建設,重點分擔專業以及師資隊伍建設任務。通過校政企聯動,不斷優化培養模式,形成合作辦學、合作發展、共創特色、共享成果緊密合作型育人機制,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二)注意完善合作發展機制建設。要建立專業動態調整機制,統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科學定位,實現專業與企業、區域產業協調發展;以工作過程導向,專業建設、課程建設與行業、企業標準同步建設、同步發展;要建立“政府、企業適當津貼激勵,工學結合工學交替,校企人員互兼互聘”的師資隊伍共建機制,強化師資隊伍建設;要建設區域共享分級實訓基地,探索“校企一體”的實訓基地和仿真實訓基地共建、共享機制,校內、校外實訓基地同發展,通過完善合作發展機制建設,進一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三)注意建立和完善評價機制。要建立科學的評價體系,建立學校、企業、第三方機構共同參與評價,以第三方機構評價為主要依據的科學、客觀的教育教學質量評價制度,形成量化評估體系,作為評價學校辦學質量、辦學效益和政府服務質量、企業參與質量的標準,同時也為校政企的持續深入合作與發展提供制度保障。
(四)注意搭建校、政、企信息互動平臺。具體如下:
1.搭建政、校、企互動信息平臺,暢通校、政、企人才需求和使用的信息渠道,實現就業、用人信息實時聯動機制,進一步提高高職院校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的實效。發揮地方政府及行業在人力資源市場管理中優勢,定期向高等職業院校提供各級各類人才需求預測,使高等職業院校能較全面掌握企業的用人標準了解行業發展趨勢,及時引導高等職業學校調整專業設置。
2.構建教學互動平臺,將人才培養過程與企業生產、經營過程緊密結合。企業通過互動信息化教學平臺將生產過程、工作流程實時傳輸到學校課堂,學校根據企業的生產情況,以及企業所反饋的理實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建議,制定有效的教育教學改革方案,及時改進教學方式和教學內容,使高職培養的人才更加適合用人單位的需求。
總之,應充分認識到高校、政府、企業之間增強合作,對促進技術創新、人才培養、提升學習能力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企業作為經濟的主體,參與到高等職業教育當中來,將對辦好職業教育產生巨大的推動作用。政府應盡快完善促進校企合作的政策法規,明確各方在合作中的職責和權益,通過地方財政支持、稅費優惠、頂崗實習責任保險納入工傷保險范疇等政策、措施,調動企業參與高等職業教育建設的主動性、積極性,充分發揮其在實習實訓基地建設和學生就業等方面的優勢,在現有的校企共建二級學院、校行共建二級學院、校地共建二級學院等多種形式合作辦學基礎上進一步推動校政企混合所有制高等職業學校建設,將多方利益以及學生的就業、創業捆綁在一起,通過校政企的緊密合作,滿足社會對培養實用性人才的需求,破除生產一線用人瓶頸,促進就業與社會和諧穩定。
【參考文獻】
[1]徐博,周蕊.技能人才缺乏短板困擾產業轉型升級[N].科技日報,2013-08-30
[2]姜春華.高職“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探討——依托“政校企”合作共建“雙實訓基地”[J].科技資訊,2012(24)
[3]王宇燕.關于激發職業教育辦學活力的幾點思考[J].中國經貿導刊,20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