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愛花
摘 要:興趣是學習成功的秘訣,是獲得知識的開端,是求知欲望的基礎,是一切學習的內在動力,是開發智力的金鑰匙,是學生認識事物和關心事物的主要動力。有了動機、興趣才能去從事各種活動,從而達到一定的目的。從而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全身心地投入教師創設的情境中。
關鍵詞:小學生;數學;興趣培養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6)18-0168-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18.125
在新小學數學課標中,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作為教學目標之一,體現了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性。從教二十多年,忽然接手一年級,我有點陌生。教材是新的,學生是新的,教法、學法也是新的。打開教材,給我的印象是:它就像是一本卡通故事書,每一課學習內容,每一道練習題都可以用一個故事來把它表達出來,并把知識融入到學生的生活當中,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緊密相連。為了引發小學低年級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我非常注重激發他們的求知欲。興趣與求知欲是緊密地聯系在一起的。有了興趣,人才能產生不可遏止的求知欲望,學習就成了一種享受。因此,培養低年級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尤為重要,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 引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 —— 激趣
布魯納說過:“學習的最好刺激,及是隊所學學科的興趣。”“成功的方法便是良好的開端。”教學也一樣,如何上好低年級學生數學課?怎樣引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
現在剛入學的一年級學生都受過學前教育,所以說,他們對數學并不是一無所知,但對學習數學的興趣卻是不盡相同的,如在上第一節數學課“生活中的數”時,我先讓學生說說自己身上的數,再讓他們觀察教室,讓他們說說教室中的數,然后告訴學生:“這就是數學了,其實數學就在我們身邊。”話音剛落,大家紛紛舉手發言:“山上有5只羊。路上有7輛車…。”使學生感受到數學的趣味和實際生活的緊密聯系。
二、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 情境的創設
創設典型場景就是情景教學,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新型的教學模式 —— 把認知活動與情感活動結合起來。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往往要根據所教的知識點,應用各種教學方法來創設情境。只是為了更好地激發學生強烈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自始至終都處于情緒高漲、興趣濃厚、積極主動的學習狀態之中。要想達到這種境界,教師必須深挖教材,掌握編寫意圖。只有這樣才能切實抓住教材的重難點,創造出興趣濃厚的情境教學,達到激發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的目的。
“玩”是孩子的天性,怎樣才能讓孩子在玩中獲得知識呢?蘇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如果教師不想辦法使學生產生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就急于傳授知識,不動情感的腦力勞動就會帶來疲倦。沒有歡欣鼓舞的心情,沒有學習興趣,學習也就成了負擔。”通過觀察,我發現低年級的學生對游戲和故事較感興趣,于是,針對每課學習不同的內容,設計了一些不相同的游戲、故事等。
例如,在教學“物體的認識”時,采用機器人帶我們到圖形王國旅游的故事作為鋪墊來學習正方體、長方體、球、圓柱體這些圖形并使用學具讓學生通過摸一摸,滾一滾、搭一搭來感知各種圖形的特征,真正使學生在“玩”中獲得了知識。
三、抓住閃光點,激發學生自信
新版一年級數學教材的練習題中,有很多題的答案都是不唯一的,這就希望我們抓住時機、在課堂上努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讓學生有權利、有機會說出自己的想法。讓學生對每一道題都能積極主動去尋找不同的方法來解決問題。如在教學:“兩位數加減整十數”時,讓學生根據前面學過的兩位數加減一位數自己想辦法解決,很快學生想出了不同的解決的辦法。用學生的思想來點亮數學。這樣我們的學生在面對不同的問題時,才能做出自己的應對,獲得整體性的提高。
四、給學生營造寬松愉悅的學習氛圍
親其師,才能信其道。教育專家認為,在寬松、愉快的氛圍下,學生的各種能力都會得到極致發揮,變要我學為我要學習。小學生如果在課堂上心情寬松愉快,那么他們的視覺、聽覺、思維能力都非常敏銳,并能大大提高記憶力。小學低年級學生年齡雖小,但是他們同樣也有自己的思想,同樣教師的關注對他們的學習興趣也非常重要,所以,課堂上教師就應經常走下講臺,做學生的學習伙伴,與學生一起互動,用教師的熱情和微笑來感染學生,讓學生的心靈受到激勵并產生共鳴,從而促進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主動參與的積極性。
師生之間相互理解、相互尊敬、彼此信賴,使課堂氣氛民主、和諧,為學生健康快樂的成長營造愉悅的學習氛圍。
作為一名小學低年級教師,我們應采取各種教學手段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融入到實際的教學活動中,這樣的教學才適應于現代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