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妮
【摘 要】分析當前高職職業生涯規劃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闡述參與式教學法對高職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重要意義,探討高職職業生涯規劃教學中參與式教學法的應用策略,主要就集體討論法、自我分析法、案例教學法、頭腦風暴法以及角色扮演法等具體方法的應用進行探討。
【關鍵詞】參與式教學法 高職 應用 職業生涯規劃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6)03C-0177-02
當前,越來越多高職院校意識到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重要性,并開設了專門的課程以提高畢業生的就業能力。通過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和培訓,可以指導學生更加科學合理地開展職業生涯規劃,找準職業發展方向。然而,當前高職職業生涯規劃教學中存在較多的問題,傳統教學方法顯然無法達到預定的教育目標和效果,對此,可考慮采用參與式教學法。
參與式教學法主體是學生,需要師生共同參與構建活潑、融洽、民主的教學環境,讓每位學生都有參與教學活動的機會。它屬于一種集體互助性教學模式,具有豐富多樣的教學手段選擇和方式選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做好充分的溝通和交流工作,形成良性互動機制,以保證收到預定的教學效果和達到教學目標,讓學生掌握學以致用的能力。
(一)思想重視不夠,缺乏有效的引導
有些學校領導認為,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屬于素質類選修課程,與學校人才培養目標毫不相干,沒有給予其必要的重視;也有的學校領導對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的認識陷入誤區當中,簡單地認為職業生涯教育就是做好就業服務和指導工作。一些高職院校領導將學校的主要目標制定在基本理論教學方面,對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和職業技能的提升缺乏正確認識。
同時,學生對職業生涯規劃認識也不足。有些高職生在填報高考志愿時就沒有區分職業與專業之前的差別,選取專業具有較大的主觀性和盲目性,對自己的未來發展方向認識不到位,只有極少數學生清楚知道個人未來發展方向。這種模糊的職業目標顯然不利于大學生的成長和成才。有的學生雖然意識到職業生涯規劃的重要性,但是由于缺乏外部環境的有針對性的引導,大多數人對具體概念和定義認識模糊。許多高職生沒有客觀認識到個人能力、興趣與愛好對未來職業選擇方向的重要性,也不清楚自己真正適合何種職業和崗位,甚至還有學生簡單地將求職與職業生涯規劃等同起來。
(二)師資力量薄弱,教學針對性不強
當前,一些高職院校對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定位的認識存在較大誤區。在開展職業生涯規劃教學過程中,經常遇到課時安排難以保證、教學力量單一、師資隊伍不穩定等問題,嚴重影響教學效果的提升。高職院校學生即將跨入社會,其處于職業發展初級階段,學校的職業指導是他們樹立和形成職業觀的重要途徑,然而,在開展職業生涯規劃指導和教學方面,大多數高校還停留在開宣講會、經驗座談、就業動員以及就業信息發布等層面上,很少有高職院校能夠制定科學系統的職業生涯規劃課程體系,這導致教學針對性不強,難以滿足現代高職生就業要求。
(三)教學方法單一,缺乏與學生的互動交流
高職院校職業生涯規劃課程主要教學目標是理論聯系實踐,切實提高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能力。但是從實際情況來看,大多數高職院校在開展職業生涯規劃教學過程中忽視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采用灌輸式、單一化的教育模式,抹殺了學生的個性。在這種教育模式下,學生只能被動接受教育,采用機械僵硬的記憶學習方法,這必然會引發學生對學習的嚴重抵觸情緒,導致“學而不會用”或是“學而不能用”的問題,很難鼓勵學生個性化發展和展現個人特長。
此外,高職院校在開展職業生涯規劃教學過程中,存在明顯的實用主義傾向,不能從長期發展角度來審視學生的職業發展方向和目標。大多數教學工作停留在如何提高學生就業率,如何解決城市戶口和提高工資待遇方面,對學生未來職業成長缺乏足夠認識。有的學生平時不重視職業生涯規劃,等到了求職時才想著學習職業規劃知識,這顯然不能夠解決實際問題。
參與式教學法即通過互動教學的方式,讓學生參與職業規劃學習的過程,通過有效的互動方式、現場模擬以及引導學生動手實踐等方面來進行課堂教學。參與式教學法,不僅能有效提升學生課堂學習的積極性,而且有助于高職生正確地認識自我、在社會以及工作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一)幫助高職生正確認識自我,準確進行角色定位
通過參與式教學法開展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能夠幫助高職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工作觀和職業發展目標,不斷促使其學會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踐經驗和技能,正確認識到個人工作價值所在,尋找與其自身工作能力相匹配的工作崗位;不斷提高其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精神、創新意識和學習興趣,從個人興趣愛好出發尋找符合個人實際情況的職業機會和發展通道,確保崗位與技能、職業與興趣相匹配,在完全了解自身優勢和不足之后,結合實際情況制定科學合理的職業發展目標。
(二)幫助高職生樹立正確的職業觀、提升實踐能力
實施參與式教學法,主要目標是通過加強大學生的職業發展觀念、技能培訓等來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職業發展觀念,正視社會就業問題,端正生活態度,不斷朝著企業工作崗位能力要求方向努力提升自己的職業素質。通過參與式教學法開展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可以引導高職生加深對社會就業形勢的認識和了解,樹立正確的職業發展觀念,不斷提高對未來就業形勢的應對能力。同時,不斷提高高職生的操作能力、創新能力、管理能力,學會利用所學知識技能解決實際問題,提高個人實際動手能力,具備良好的職業發展素質。
參與式教學法包括多種具體的方法,比如集體討論法、自我分析法、案例教學法、頭腦風暴法以及角色扮演法等。對于這些具體的方法,應結合課堂教學情況有選擇地加以應用。
(一)通過集體討論法、自我剖析法等幫助學生加深自我職業素質認識
通過集體討論法和自我剖析法能夠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集體討論法是一種互動式教學交流方法,它通過組織集體討論來達到集思廣益、優勢互補、相互促進的目的。在教學過程中,可以讓學生發表個人意見,相互質疑和分析,通過交流和總結達到新的認識高度,并更好地指導個人性格的塑造和完善,使其朝著有利于職業成長的方向發展。自我剖析法最早出現在心理學領域,利用心理學自省心理,通過個人向公眾獨白的方式加深自我認識,更客觀地認識自己的優點與缺點,找到正確的努力方向。自我剖析法能夠有效增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興趣,不斷深化學生對知識點的認識和理解。例如,在講授個性品質、心理毅力時,可以結合生理知識向學生講授性格與職業、情緒與生理體征變化之間的關系,幫助學生認識個人性格與職業能力之間的關系,學會正確處理職場情緒,而這些教學方法只有通過理論聯系實踐的教學方法才能夠達到教學效果。
(二)通過頭腦風暴法、案例教學法等提高學生開展職業生涯規劃的積極性
頭腦風暴法是由老師制定一個討論主題,通常是與學生密切相關的話題或者現象,讓學生踴躍發言,隨心所欲發表個人看法,表達個人觀點。在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中,讓學生學到有用的知識。例如,通過采用金斯柏格的職業意識發展理論開展教學活動,圍繞一個假設案例“她的十年”組織學生開展討論:“從她的十年發展過程中,你有什么體會?”為學生提供想象的空間,幫助學生加深職業生涯規劃認識,懂得珍惜眼前的學習機會,逐步實現自己的人生規劃。案例分析法主要是圍繞具體事實闡述,引導學生朝著既定的主題開展討論,有效提高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和理解能力。老師通過總結的方式引導學生加深對金斯柏格的職業理論認識,并內化為自己的職業素質,不斷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能動性,提高學習效果。例如,選取一些具有典型代表性的職業發展案例作為分享對象,要求學生進行自我剖析和總結,不斷強化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和理解能力。
(三)通過情景教學法、角色扮演法等提高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
情景教學法通過在教堂上創造模擬場景來開展教學,提高教學內容的真實性和生動性,為學生提供與所學知識相符的情境來加深他們對理論知識的認知。角色扮演法則是在情景教學法基礎上的升華和發展,從現實生活中選取教學素材,組織學生扮演各種角色,模擬如何應對實際問題。模擬表演結束后,再組織集體討論分析,對個人角色表演效果進行評比,提出整改意見。通過這種方式可以避免傳統灌輸式教學導致的學生抵觸情緒的出現,還可以讓學生在角色扮演過程中得到更豐富的想象力體驗。在游戲中開展教學活動,能夠有效提高學生技能,不斷增強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主體地位。例如,在講到“氣質類型特點”時,可以選取《看戲遲到》中的角色讓學生扮演。學生根據自身性格特點選取對應的扮演角色,表演結束后組織全體學生參與討論和分析,最后教師做綜合性評價,幫助學生找出不足之處并加以改正。
綜上所述,在高職職業生涯規劃教學中采用參與式教學法,可以利用有限的教學資源提高教學效果,以學生為中心,充分調動全體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加強學生對理論知識的認識與理解。當然,對于一些具體的參與式教學法,應結合課堂教學情況有選擇地加以應用,只有這樣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張武,鄧栩毅.高職生“階梯式”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探索[J].廣西教育(C版),2014(7)
(責編 王 一)